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应曲线在生化检测中的应用并进行讨论。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在本院进行生化检测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生化检验与检验报告进行;观察组2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反应曲线进行。观察两组患者的检验准确率与检验时间。结果在本次探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检验准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检验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化检测的过程中采用反应曲线可以明显地提高检验的准确率,同时可以缩短检验时间,提高了检验的效率,效果理想。

  • 标签: 反应曲线 生化检测 检验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在产前检测胎儿肢体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产前检测的孕妇40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测胎儿,观察胎儿的四肢形态、骨骼结构、运动状态及姿势等是否存在异常或畸形.结果4000例胎儿超声检测中3833例取得满意超声影像,其中孕周14-35周3790例,四肢显示率为98.9%;≥36周者210例,四肢显示率为70.6%.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测胎儿肢体畸形者31例27种共104处畸形,受累肢体96条,检出率为88.6%,漏诊4例5处,假阴性率11.4%.结论正确使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可于产前检测时发现绝大部分的胎儿肢体畸形,结合临床其他检测手段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可最大限度降低胎儿肢体畸形的漏诊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有效产前检查手段.关键词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产前检测;胎儿肢体畸形;优生优育中图分类号R71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59-01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生化检测中质谱技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出我院新生儿 ICU 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血清胱抑素C(CysC)作为检测肾功能的一种新的内源性标志物,近年来受到临床上的广泛重视,它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指标,与菊糖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氨(BUN)等相比更为敏感、可靠、方便[1-5]。本文就CysC的生物学特性、检测以及近年来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胱抑素C 肾小球滤过率 肌酐 尿素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住院患者开展常见感染性标志物检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对住院患者开展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抗-HCV、抗-HIV1/2、抗梅毒特异性抗体(抗-TP)检测.抗-TP阳性者,同时用梅毒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剂检测.抗HIV1/2阳性者,用另外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阳性者送HIV确认实验室确认.结果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检测住院患者48660例.其中HBV-M阳性(统计HBsAg)3163例,阳性率6.50%;抗-HCV阳性554例,阳性率1.14%;抗HIV1/2阳性68例,阳性率0.14%;抗-TP阳性779例,阳性率1.60%.抗-HCV各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M逐年呈下降趋势,抗-HIV1/2、抗-TP逐年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M、抗-HCV、抗-TP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IV1/2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和抗-HCV阳性多见于大于20岁以上人群,阳性数分别为3123例和549例,占总阳性例数的98.74%(3123/3163)和99.10%(549/554);抗-HIV1/2阳性多见于大于20岁至59岁人群,阳性46例,占总阳性例数的67.65%(46/68);抗-TP多见于大于20岁以上人群,阳性714例,占总阳性例数的91.66%(714/779).结论住院患者中HBV、HCV、HIV和TP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且HIV和TP近年来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广泛开展住院患者HBV、HCV、HIV和TP感染标志物检测,了解感染状况,掌握流行特点,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保护医患双方,防止医患纠纷发生.关键词住院患者;感染标志物;检测;研究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97-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快速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对981例糖尿病高危人群末梢血样用快速法筛查后,异常者同时采用常规生化分析仪检测,对2种方法的吻合率进行比较。结果981例末梢血样检出135例血糖≥5.8mmol·L^-1,异常率为13.7%;异常血样行2种方法测定,各数值段总吻合率为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38,P=0.125)。结论血糖快速检测是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的一种有效可行手段,但必须规范操作,确保检测质量。

  • 标签: 高危人群 血糖 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微生物检测及其消毒分析。方法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消毒灭菌后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实时监测与回顾性监测相结合,各病区临床医师按照统一表格填写医院感染病例信息并上报。结果感染病例120例,内科感染率为7.4%,外科感染率为7.7%;其中内科在下呼吸道、败血症的感染均高于外科(p<0.05);而外科在泌尿道、切口、颅内脓肿感染均高于内科(P<0.05)。病原学检查中以真菌(20.5%),肺炎克雷伯菌(14.8%),大肠杆菌(11.5%)为主。结论对导致出现院内感染的主要微生物种类进行了解,采用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院内感染现象,对于防止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医院感染,微生物检测,消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测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变化,为临床及时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以保障母婴安全。方法:对本院妇产科于2019年09月--2020年09月纳入的100例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并纳入研究组,同时另选取100例非妊娠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并纳入常规组。对比观察两组凝血指标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检测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有助于临床医师准确掌握孕妇凝血与纤溶功能,避免孕妇分娩时以及产后大出血,达到保障母婴安全的目的。

  • 标签: 临产孕妇 凝血功能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结合国内外各领域实施能力验证或实验室活动过程中数据处理的实际情况,对常用统计方法作出相应的分析研究,对经典统计方法和稳健统计方法当中的常用方法进行阐述,不同的统计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特点,在进行药品检测能力验证时,检验根据检测结果数据所具有的特征,合理选择统计方法。

  • 标签: 药品检测 能力验证 统计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作血常规检查的体检者80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静脉血和手指血,观察不同采取部位以及不同采血后检测时间检验指标数据并比较分析。结果静脉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低于手指血,血小板计数高于手指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6h血小板计数低于4h、2h及即时检验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部位、检测时间对血常规结果均有影响,应加强检测前后的质量控制,减少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

  • 标签: 血常规 采血部位 检测时间,影响因素
  • 简介:目前国内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的方法较多。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虽可快速检出结果,但特异性差;胶体金试纸法可快速检测血清/血浆中的梅毒抗体,但也存在假阳性及假阴性;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试验(TP-ELISA)为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可减少假阳性的产生和避免弱阳性的漏检;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HA)为目前公认的梅毒确诊试验。笔者采用TP—ELISA与TRUST及胶体金试纸法进行对照试验,最后用TPHA进行确诊。现报告如下:

  • 标签: TP-ELISA法 TPHA法 血清梅毒检测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 ABC 疑难血型患者的血清学检测和配血处理效果 。 方法 收集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检测的 80 例 ABC 疑难血型患者的血液标本 , 均进行 ABC 血型及亚型检测 。 结果 80 例 ABC 亚型患者中 , A 亚型 ( 包含亚型类型 A2 、 A3 、 Ael ) 患者占 23.75% , B 亚型 [ 包含亚型类型 B3 、 Bel ] 患者占 43.75% , AB 亚型 ( 包含亚型类型 AB3 、 ABel ) 患者占 32.5% 。 结论 对 ABC 疑难血型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有利于准确分析疑难血清 , 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

  • 标签: ABO疑难血型 血清学检测 配血处理
  • 简介:摘要:在放射治疗中,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在医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放射治疗技术更加成熟和严谨,质量控制更加科学。并根据员工的思想观念和业务素质不断进行相应的提升。本文对放射卫生防护现场检测的质量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放射卫生防护现场检测 质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