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5 个结果
  • 简介:上山下乡梦幻曲(长篇纪实文学连载)小婵,菲菲第四章北大荒的"地下文学"1、这片蛮荒的冻土远非只有"荒凉"当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们涌进北大荒这个由冰雪、烟炮、沼泽、草甸……组成的世界不久.他们就发现,酷寒并没有封住历史在这个地球上无所不到的脚步。在这片土...

  • 标签: 纪实文学 梦幻曲 巡长 张巡 屁股坐 对我说
  • 简介:明代复古文学的兴起正值明代学术衰落的大背景下,实际上承担着复兴学术,引领思想文化思潮的作用。其“道”论思想的核心是修之于身,强调道之“真”、“质”,反对抽离现实绝对化的理。至后七子遂建立了以理、事、辞三者关系为核心的理论架构,并通过对理学养气说的否定完成了文学复古思想体系的建构。但复古文学感物说,“沉溺气骨,乐随色相”,无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其思想深度。于是便发生了复古派向理学的转化,究其根源乃是缺乏真正的思想资源,无以支撑起复古文学的思想大厦。

  • 标签: 学术分裂 真质论 理事辞 养气 感物论
  • 简介:二十世纪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变化最大,发展最快,其过程也极其曲折复杂,对于中国社会来说,这一个世纪是一个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世纪。在这百年之中,中国从贫穷、落后、封闭的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发展成独立自主强大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

  • 标签: 落后 中国社会 独立自主 国家 转型时期 社会变化
  • 简介:无论是以白话诗派为代表的白话诗,还是承接唐宋白话小说传统的明清小说,又或是价值突出的白话文论、精彩纷呈的白话词曲文、明清两代的白话文革命,这些都说明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白话文学资源。然而,一切历史都是话语权斗争和掌控的历史,中国古代白话文学的发展便清楚地体现着文言与现代白话双重话语霸权的压抑。正是在这种影响下,中国古代白话文学呈现出畸形的发展样态,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变得名不正言不顺。若从话语斗争的维度重新考察中国古代白话文学,不仅能够还原文学史的真实状况、为中国古代白话文学正名,还可以对残缺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做出相应的反思,完善我们自身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 标签: 白话文学 话语霸权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
  • 简介:《人傍山斋残稿》所收之诗,皆能吐属心声,抒发性灵,触景感发,多为佳句,不期而至之中,似有神助,实则仍来源于诗人之生命体验结构,离不开对生活物态之细腻微妙观察。足证真诗者,皆精神之所为;而诗歌之语言,实即生命体验之艺术升华。

  • 标签: 生命体验 性灵感发 诗歌创作 艺术升华
  • 简介:“辞赋属诗”说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先驱李东阳提出的赋学观点,后人多有附和。此说与传统的“辞赋属文”观念不合,也与明代文集编撰的实际体例相冲突,遭到当时一些文人的批评。“辞赋属诗”说是在明代诗文复古主义思潮盛行的背景下产生与流行的,生动体现明代中期复古派文人在”诗文之辨”命题下,重新厘定的诗文分体标准。明代赋论正是在“辞赋属诗”说的引导下,排除明初尚质文风和中期公安派倡唐宋律赋之干扰,重回元明赋学复古主流,明赋的理论嬗变彰显了赋文回归诗体本性的历程。

  • 标签: 辞赋属诗 辨析 赋论
  • 简介:抗日战争结束、内战烽火初起时的广场剧《凯旋》,它喊出了当年全国老百姓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的心声。这个戏在许多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洗礼的人们心中至今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原西南联大剧艺社的几位老同学聚在一起回顾了半个世纪以前创作和演出《凯旋》的经过和这个剧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感触良多。以“反对内战”为主题的广场剧《凯旋》,在1945至1947年间从昆明到北平等地曾先后演出数十场,场场都使观众深受感动。《凯旋》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河南黄泛区农村的一个悲剧:“中央军”班长张德福抗战8年后跟着部队“凯旋”归来,到达河南中部某县的一个村镇上,他的部队以“剿共”为名向当地人民的抗日少年自卫队发起了攻击。

  • 标签: 学生运动 国民党军 “一二·一”运动 学生自治会 广场剧 大中学校
  • 简介:1982年初春,天气仍是乍暖还寒.我从武汉到了北京,揣着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的通知走进位于香山的昭庙.向在这里举办的茅盾文学奖评选读书班报到。记得首先接待我的是作协创研部主任谢永旺,他除了表示欢迎外就是向我交待读书班的任务,接着.就分配一批让我读的长篇小说。于是,我还来不及环视一下周围的环境,也来不及打听一下读书班内有哪些成员.就开始了工作——因为我是最晚一个报到者。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么兴奋,又是那么陌生。

  • 标签: 茅盾文学奖 读书班 评选 回忆 中国作家协会 长篇小说
  • 简介:唐代初年文坛上出现一种矛盾现象:作家写手们在理论上把南朝文学作为"亡国之音"痛加批判,而在创作实践上却又追随南朝文学的轨辙亦步亦趋,甚至踵事增华。对南朝文学既爱且恨的矛盾在这一历史阶段表现得非常普遍,其根本原因在于文学自身发展的延续性与重大社会变迁之间的不协调。

  • 标签: 初唐 文学理论 矛盾 成因
  • 简介:挚虞《文章流别集》依时代为序,以文集、文论、文志三条结构编撰全书,较早地建构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批评模式,在中国文学史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挚虞以“文章”笼括众家之体,显示了文学史“全史”建构意识,《文章流别集》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较全面的各体文学史料,《文章流别论》成为分体文学史专论,《文章流别志》、《文章志》则显示了以作者为线索的文学史雏形。挚虞以流别为主纲,以作者为辅线的总集编撰体例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史写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挚虞 文章 流别 文章志
  • 简介:研究者的文化制度学养事关研究准确度和研究深度。检视明清文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硕士、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发现研究者对于职官制度方面的学养普遍不足,甚至严重欠缺,影响到研究成果的质量,值得重视。

  • 标签: 职官制度 职官别名别称 明清文学
  • 简介:启明先生:顷奉七月二号手书。先生已译出之波兰小说拟在《新青年》发表欤,抑尚未寄,可就与《小说月报》发表否?第八期只有犹太宾斯奇的短剧一篇,如先生译的波兰小说能惠下,更好了。捷克小说,我尚未得到,三月前见告白,立即写信去买,但至今未到:二号《小说月报》的介绍短短的,是抄了纽约《太晤士书报周刊》上的介绍话的,想来不久总可以得到这部书了。据同书坊所出的《新希腊短篇小说》上后面的告白说,续拟出者还有巨哥斯拉夫小说等,然至今未见广告。

  • 标签: 周作人 沈泽民
  • 简介:抗战时期的“夫人文学奖”旨在“奖励妇女写作及选拔新进妇女作家”,通过引发社会对“抗战建国中妇女问题”的思考,总结妇女工作经验,确立“时代妇女”应有的价值观。从征稿启事、评审标准和评选结果来看,奖项并不偏重于文艺作品,更多的是借文学奖励之名达政治动员之实。获奖女性对战争、国家与女性关系的思考,大多未能跳出既有民族解放思维定势,民族国家宏大叙事支配着女性解放话语的建构。

  • 标签: 抗日战争 文学奖励 妇女写作 抗战建国
  • 简介:60多年前,日军入侵中国,一时间,山河破碎,铁蹄横行。在古都北平陷落、首都南京陷落、文化中心上海陷落(仅剩英、法租界的一点小小“孤岛”)、华中和华南重镇武汉、广州也相继陷落的恶劣形势下,在南方的一座小城以风景甲天下闻名的桂林,却出现了文化繁盛的景观。这座抗战前仅有7万人的南方小城,竟在战争爆发后的一两年时间里一下子繁盛起来,

  • 标签: 文学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 广西 中国 艺术创作
  • 简介:“五四”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作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一翼.广东新文学运动,从弱小到长大成形,从萌芽、发展到渐趋成熟,开始走出了自身的发展之路,也不断积聚起自身的文化蕴涵。这一发展路径与广东思想文化的嬗变、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乃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是同步的。因此.勾画这一演变过程,理性审视广东在新文学运动中所做出的努力,对于我们全面考察广东思想文化与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轨迹,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新文学运动 “五四” 广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 思想文化 文化蕴涵
  • 简介:本文截取法国后现代作家和作品个案,勾勒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自由主义思潮互动的基本过程,爬梳隐藏在后现代主义文学内部的自由主义观念,考察并概括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相互关系,说明自由主义所起的积极作用贯穿于整个法国后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作为自由主义在西方现当代文学中的一种实践,法国后现代文学丰富了自由主义的思想内涵。

  • 标签: 自由主义 后现代文学 自由 人道主义
  • 简介:朱熹既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最著名的思想家,又是杰出诗人和文学家。文学作为朱熹整个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理学、经学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其文学思想虽在当时并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朱熹的理学、哲学、经学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以致以往人们在对朱熹的研究中,有所忽略其文学思想,对朱熹文学的研究,较之于对他的哲学、经学、伦理学、教育学等的研究,明显地属于薄弱环节。有鉴于此,上饶师专朱子学研究所所长吴庚教授积数年之功,夏月汗水,冬夜寒灯,沉潜于诗文之间,求索于意蕴之

  • 标签: 朱子学 吴长庚 冬夜 文体论 韩文考异 吴庚
  • 简介:东晋在中国史上是个颇为特殊的时期,不妨说是门阀政治的典型形态。在文学史上,东晋同样也很特殊,虽然历来对其文学成绩评价不高,但将它放在整个文学史上估量,却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 标签: 意象化 东晋 文学史 文学评论 文化精神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山西的文学艺术揭开了新的发展篇章。从1949年10月到1966年5月,山西的文学艺术工作在17年的风风雨雨中,虽然遇到不少曲折和坎坷,但总的来说发展很快,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就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工作作一简要的概述。

  • 标签: 山西 文学艺术工作 1949年—1966年 文学艺术创作 文工团 电影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