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由《卫生杀虫药械》编辑部、《气雾剂通讯》编辑部、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学会杀虫药械学组联合召开的中国国际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也是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会第十七届年会,于2000年10月22—25日在杭州市

  • 标签: 卫生杀虫药械 学术交流 会议纪要 媒介生物
  • 简介:大量相同作用方式杀虫剂的使用导致害虫对同类化学品产生抗性,害虫抗性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截止2014年,最新数据显示,586种害虫已经对五种杀虫性状、325种杀虫剂产生抗性。

  • 标签: 杀虫剂 巴斯夫 害虫抗性 上市 产品 全球性问题
  • 简介:<正>浙江省衢州科技实验总厂在档案部门的关怀协助下,研制成功的新一代档案保护用品——化学气体档案消毒柜,以及配套药剂GX917杀虫剂,均系国内首创的专利产品,专利号:91201735·X。经过北京图书馆图书保护研究小组和北京环保研究所的双重鉴定测试,已通过省级鉴定。鉴定认为有以下优点:

  • 标签: 消毒柜 杀虫剂 档案馆 保护研究 档案保护 浙江省
  • 简介:目的通过了解绵阳市:北川县地震后致倦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为防治提供科学的方法。方法按照《全国重要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试行)方案》,采用致倦库蚊幼虫浸渍法进行测定。结果北川县致倦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Lc50值分别是0.5307、0.0456和0.0221mg/L;抗性倍数分别为29、12、17。结论:北川县致倦库蚊对主要化学杀虫剂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抗性调查的结果可为指导北川县病媒蚊虫及其传染病防治以及合理使用卫生杀虫剂提供参考。

  • 标签: 致倦库蚊 浸渍法 抗药性 地震灾区
  • 简介:摘要报道广西雅长林场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mimorHartig经过无公害有机内吸杀虫剂虫源地树干预防性包扎、刮皮喷药钻孔塞药与根区施药拯救性施药技术治理后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咸宁市优势蚊种致倦库蚊的种群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动态和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为指导城区灭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致倦库蚊种群动态监测采用诱蚊灯法,抗药性监测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测定溴氰菊酯、DDT和双硫磷对致倦库蚊Ⅳ龄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致倦库蚊种群动态消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在7—9月份密度最高,呈现单峰曲线。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2013—2015年平均蚊密度分别为0.07、0.1和0.18只/(灯·h);抗药性监测数据显示,溴氰菊酯、DDT和双硫磷对致倦库蚊的LC50分别为0.01105、0.37510和0.00081mg/L,致倦库蚊对3种杀虫剂产生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1.050、31.260和1.353倍。结论咸宁市城区优势种致倦库蚊的发生高峰期为7—9月份,是防治蚊虫的关键时期,建议结合治理蚊虫孳生地控制蚊密度,延缓抗药性发展。

  • 标签: 致倦库蚊 季节消长 分布 抗药性 防治
  • 简介:为了解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影响,探索建立我国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试验及评价方法体系,以3种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铃脲为代表药剂,针对家蚕进行了给药阶段、给药剂量及评价指标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慢性毒性试验中的给药阶段以2~3龄期为宜;给药剂量可为其急性毒性96h-LC50值的1/50、1/100、1/200、1/400和1/800;主要评价指标应为结茧率。

  • 标签: 家蚕 高效氯氟氰菊酯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氟铃脲 慢性毒性 评价方法
  • 简介:为了从微生物中筛选天然杀虫活性化合物,从牛筋草中分离到1株具有杀虫活性的内生放线菌砖红链霉菌StreptomyceslateritiusCSF09。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技术,从CSF09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到1个杀虫活性成分,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并初步测定了该化合物对3龄粘虫幼虫和家蝇成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为4-甲氧基水杨醛,发酵单位约为13mg/L;4-甲氧基水杨醛对家蝇和粘虫均表现出一定的触杀活性,其中对家蝇的LD50值为1.51μg/头,对粘虫毒力较弱,以10μg/头剂量处理时校正死亡率仅为36.6%;4-甲氧基水杨醛杀虫活性的突出特性是作用迅速,其击倒中时(KT50)大多在5min以内。研究表明,4-甲氧基水杨醛具有一定的卫生杀虫剂开发应用潜力。

  • 标签: 砖红链霉菌 CSF09 4-甲氧基水杨醛 杀虫活性
  • 简介:采用“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方法,以赤子爱胜蚓、非洲爪蟾、斜生栅藻、大型潘、斑马鱼、意大利蜜蜂以及家蚕为受试生物,测定了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00g/L溴氰虫酰胺悬浮剂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3种药剂对赤子爱胜蚓、非洲爪蟾、斜生栅藻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均为低毒,但对大型潘的48h—EC50值分别为1.51×10^-2、2.58×10^-3、7.63×10^-2mg/L,对家蚕的96h—LC50值分别为6.11×10^-2、0.12和0.30mg/L,均为剧毒;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意大利蜜蜂为低毒,但溴氰虫酰胺对其的48h经口LC50值和接触LD50值分别为2.90mg/L和3.71×10^-2μg/bee,均为高毒。研究表明,虽然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多数非靶标生物毒性较低,但在水体环境和桑蚕区以及作物开花期仍需谨慎使用。

  • 标签: 氟虫双酰胺 氯虫苯甲酰胺 溴氰虫酰胺 非靶标生物 急性毒性
  • 简介:保加利亚根特大学生物科学工程木质技术实验室的三位研究人员与该大学环境毒性与水质生态研究组的两位成员共同协作,于今年2月发表论文,指出有机硅化合物可能有减免杀虫剂淋洗渗滤对树木造成的伤害的功效,从而在森林保护中起着潜在贡献。

  • 标签: 有机硅化合物 森林保护 杀虫剂 渗滤 淋洗 环境毒性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生物的保护问题。两栖类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类群,又是联系水生和陆生环境的代表。但近几年来,由于农药的使用不当,使两栖动物的生命受到威胁。

  • 标签: 两栖动物 有机磷杀虫剂 敌敌畏 蝌蚪 保护问题 生态系统
  • 简介:以中南美为中心爆发的寨卡病毒传染病,正在不断强势扩张。2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这个蚊子盛行的季节,本刊总结了一些防御措施,供大家参考。

  • 标签: 病毒传染病 蚊子 寨卡 南美 杀虫剂 世界卫生组织
  • 简介:为筛选防治农业新发害虫双委夜蛾Athetisdissimilis(Hampson)的有效药剂,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其不同龄期幼虫对8类18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并观察了幼虫对不同药剂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3~6龄双委夜蛾幼虫对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较高,LC_(50)值为0.1381~27.40mg/L;3龄及4龄幼虫对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脲、茚虫威和虫螨腈敏感性较高,LC_(50)值小于22.63mg/L,而5龄和6龄幼虫对上述药剂的敏感性均有所降低,LC_(50)值大于38.13mg/L;各龄期幼虫对甲基嘧啶磷、灭幼脲及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均较低,LC_(50)值大于40.83mg/L。双委夜蛾幼虫对不同类别杀虫剂的中毒症状存在差异,其中,经有机磷类、新烟碱类、吡咯类及齅二嗪类杀虫剂处理后,幼虫表现为体表干燥、体壁皱缩;而经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处理后幼虫表现为体壁柔软、充满体液。就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而言,推荐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可用于双委夜蛾的应急防治。

  • 标签: 双委夜蛾 杀虫剂 敏感性 中毒症状
  • 简介:自农药厂废水中分离到一株广谱菊酯类杀虫剂降解菌JZL-3,经过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该菌能降解目前市场上使用的7种主要菊酯类杀虫剂,降解速率山高到低为:氯菊酯、甲氘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联苯菊酯、功夫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氯氰菊酯的最适降解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0,初始接种量在一定范围内(1%~5%)与降解率呈正相天。菌株JZL-3对氯菊酯和氯氰菊酯顺反异构体的降解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同于已有的关于菊酯类杀虫剂生物降解具有显著立体异构选择性的结论。

  • 标签: 微生物学 菊酯类杀虫剂 生物降解 节杆菌属 立体异构选择性
  • 简介:杜邦Vydate品牌杀虫剂/杀线虫剂,包括用于棉花的VydateC-LV(杀线威),将于2018年种植季期间在美国销售。杜邦还设立了新的产品供应链和零售网络,零售商可向种植者提供Vydate系列产品。

  • 标签: 杀线虫剂 种植者 杀虫剂 杀线威 杜邦 销售
  • 简介:有机磷类杀虫剂对水域的污染已经对水生动物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该类农药的分子结构特征决定了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而对动物产生神经毒性,但仅此还不能解释此类杀虫剂暴露对动物机体所产生的多种毒性效应。大量研究表明,有机磷类杀虫剂除通过对AChE的干扰而对非靶标水生动物机体产生神经毒性并导致其行为异常外,还可作为内分泌干扰物(EEDs)对动物的生殖、发育和内分泌产生干扰作用,诱发机体的氧化应激过程、造成DNA损伤、导致遗传毒性及免疫功能下降等多种毒性效应。文章综述了有机磷类杀虫剂暴露对不同水生动物个体及种群发育的毒性作用,包括对神经功能以及行为的影响,对内分泌、生殖和发育的干扰及对氧化应激、DNA损伤、遗传毒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尝试分析了此类杀虫剂对非靶标水生动物的毒性机制并对相关领域研究发展进行了思考。

  • 标签: 有机磷类杀虫剂 水生动物 毒性机制 靶标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