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2004年第一期始,《青少年书法》月刊改为少年版和青年版。现就其中的有关栏目向社会广泛征稿。一、书法论坛主旨:关注当代书坛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育中的大事、热点。文稿要求选题新颖,具有丰厚的学术含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1.当代书法、篆刻创作思潮、流派、审美、风格、技术等方面的研究。2.书法理论研究。包括书法发展史、风格史、美

  • 标签: 书法青年 栏目征稿启事 版栏目
  • 简介:由换鹅书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学术主持的“换鹅书会全国中青年书法作品展”五月十九日在北京,798艺术区桥艺术空间开展。这是中国传统书法第一次大规模走进798这个当代中国先锋文化的艺术集散地。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 标签: 书法作品 中青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 传统书法 艺术空间
  • 简介:认识成君是十来年前的事儿。1999年,河北省书协在邢台市举办了全省书法篆刻评级试点。在评审作品时,我发现一件篆刻作品不落俗套。虽显得直自稚嫩,但却透着一股率真拙朴之气。作者正是成君,他当时是柏乡县一所职业中专的美术教师,业余时间钻研书法、篆刻。初识成君,感到这是一个谦和朴实,爱学习,肯钻研的年轻人。本来砰五级以上还要进行现场测试,出于信任和肯定,

  • 标签: 书法篆刻家 印象 青年 精神 篆刻作品 美术教师
  • 简介:法家形成于战国时期。富国强兵、兼并天下,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也是法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法家的富强观以对时代特点的判断和对人性的认识为基础,以富强为国家的核心价值,以战胜攻取、兼并天下为最终目标,以人民为工具,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国家对一切资源的操控,利用刑赏驱使人民投入农业生产和兼并战争,排斥工商末技及一切文化活动。这些主张民本主义和人道主义,违反人类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现代的富强观不相容,因而应该批判和摒弃。

  • 标签: 法家 富强观 农战 《商君书》 《韩非子》
  • 简介:喻中在《理论探索》2017年第1期撰文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秦法家对毛泽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仰慕秦始皇、追求富国强兵开始,到崇尚商鞅的以法治国,再到暗合于法家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已经比较深入地受到了传统法家的影响。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甚至在此之前,毛泽东全身心地投入了中国的革命实践活动。

  • 标签: 先秦法家 毛泽东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 《理论探索》 1921年
  • 简介: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我国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和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华文化画报》社参与协办的"首届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展"于2006年1月13日上午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中国书法院常务副院长李胜洪主持开幕式.……

  • 标签: 中青年名家 书法形象 书法展综述
  • 简介:传统上认为邓析是名家,近代以来多认为他是法家。本文认为邓析是春秋时代一个法学家、法律逻辑学家、律师,对后来的名家、法家都有影响,也可以说是名家、法家的共同始祖。

  • 标签: 邓析 名家 法家 共同始祖
  • 简介: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道家、墨家的军事思想,从根本上说,都渗透着人本主义的精神,都以“非战”和“反战”为自己对战争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与儒、道、墨家截然不同的是法家的军事思想。

  • 标签: 法家 军事思想 执着功利 主战 慎战
  • 简介:2009年7月22日,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的评审结果在浙江省宁波市揭晓。在1.7万余件参赛作品中,共有416位作者的作品入展,34人获奖。其中,宁波市有12人作品入展,3人获得二等奖。

  • 标签: 书法篆刻作品 青年 评选 评审结果 参赛作品 宁波市
  • 简介:8月,"青春芬芳——全国文化系统青年书法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此展展示了全国文化系统青年书画爱好者的良好风貌和创作成果,促进青年艺术人才的成长。本次全国文化系统青年书画展入选的作品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委会共收到书画作品372件,经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最终151件作品入选本次书画

  • 标签: 美术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书画作品 艺术人才 书画爱好者 创作成果
  • 简介:一重刑思想作为法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虽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重刑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学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有学者认为重刑,专指中国奴隶制刑法和封建制刑法中的严刑峻法的制度和思想。

  • 标签: 法家学说 重刑 再认 封建制 奴隶制 学者
  • 简介:<正>法家是战国时期最重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他们通过对法的定义、性质、起源、作用以及法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的论述,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法律观和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其变法实践和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同时,他们基本是沿着现实主义的思维方法认识和观察战国社会的急剧变革,并以“法治”为杠杆,推动了当时的政治

  • 标签: 理论根据 基本问题 社会现象 道德教化 我国古代 起源
  • 简介:中国传统的法家思想中存在着与现代法治理念共通的“公平”理念。传统的法家思想,无论是在对法律本身的理解上,对执法公正的追求上以及对法律权威的尊重上,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公平的追求。即便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法家的公平思想依然闪耀着历史的光辉。在当代中国,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是普遍共识,也是中国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它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法家思想为实现当代中国的社会公平提供了一定的历史经验。当然,法家的“公平”理念也受制于时代的局限,未能真正从根本上突破君主专制,但对中国法治建设来说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本土资源”。

  • 标签: 公平理念 君主专制 历史经验 法治建设 本土资源
  • 简介:谭嗣同是著名的维新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如果定要将他划归到先秦诸子思想学派之一,你觉得是否可以说他是法家呢?请根据以下几点法家人的特征初步判断。如果不能说是法家,是哪些特征不符合呢?

  • 标签: 思想学派 法家 戊戌六君子 先秦诸子 谭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