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乙型肝炎简便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方法:治疗组80例用自拟凉血清热利湿方治疗,并与护肝片加陆英颗粒冲剂作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表现在近期肝功能的恢复上,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ALT复常天数,P<0.001,2组TBil复常天数,P<0.005),2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凉血清热利湿方对急性和轻、中度慢性乙肝肝功能恢复有较高疗效,值得推广;但对慢性乙肝的治愈率无提高效能.

  • 标签: 急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凉血清热利湿法 疗效观察 凉血清热利湿方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解毒泻心方用于临床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及唐山协和医院门诊诊治的80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与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给与中药解毒泻心方治疗。结果中药组显效23例,有效13例,有效率90%,对照组40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有效率60%。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溃疡大小、溃疡数目、溃疡充血、溃疡疼痛、烧灼感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药解毒泻心方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明显,在缓解疼痛、愈合溃疡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效果好,能够缩短疗程,改善患者症状,使用方便,利于推广。

  • 标签: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脾胃病 清热和解法 口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热化湿养阴颗粒对厌食症小儿尿淀粉酶活性及尿D-木糖代谢率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5例采用清热化湿养阴颗粒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15天。分别于基线点和研究终点测定尿淀粉酶活性和尿D-木糖代谢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显著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尿淀粉酶活性比治疗前有所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D-木糖代谢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提高2项指标疗效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

  • 标签: 小儿厌食症 清热化湿养阴颗粒 尿淀粉酶 尿D-木糖代谢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肾清热法治疗肾虚血热型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条件的先兆流产患者分为两组,除脱落病例外,治疗组常规保胎治疗外服自拟益肾清热方,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治愈率56%;对照组总有效率52%,治愈率1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保胎成功率高,患者后期炎症指标升高及抗炎治疗使用情况明显增多。

  • 标签: 益肾清热法 先兆流产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助治疗疱疹性咽颊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42例符合疱疹性咽颊炎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喜炎平,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观察治疗后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在退热、进食、疱疹消退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 标签: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辅助治疗 疱疹性咽颊炎
  • 简介:目的探讨益气清热膏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仅用厄贝沙坦单独治疗,治疗组使用益气清热膏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尿蛋白水平下降也更明显(P〈0.01)。结论使用益气清热膏联合厄贝沙坦来治疗慢性肾炎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尿蛋白水平,达到治愈慢性肾炎或者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的目的,并不影响肝功能,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慢性肾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益气清热膏 厄贝沙坦
  • 简介:摘要清热解毒类中药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适用于丹毒、温热病、咽喉肿痛、烫伤及蛇虫咬伤等疾病。近年来,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进步,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不断得到发展。本文笔者针对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该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清热解毒 中药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将918例儿童过敏性湿疹(AD)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开瑞坦、外用丁酸氢化考的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清热利湿合剂(由茯苓、黄连、藿香、米仁、山栀等组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停用西药后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药清热利湿合剂对儿童AD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

  • 标签: 儿童 过敏性湿疹 AD 清热利湿合剂 开瑞坦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复发的因素,分析相应干预措施对其效果的影响,降低ITP患者的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第一医院2011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6例ITP患者复发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的单疱病毒(HSV)、腺病毒(ADV)、EB病毒(EBV)、血清巨细胞病毒(CMV)特异性IgM抗体量,并与正常50例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病毒感染对ITP复发的影响。同时,106例观察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激素组和中药组2组,各53例,其中激素组给予激素干预治疗,中药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水平、临床效果以及在感染率复发率的变化。结果ITP复发患者检出HSV抗体4例,ADV抗体8例,EBV抗体16例,CMV抗体30例,总病毒抗体有58例,占54.7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的病毒抗体检出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gM、IgA以及IgG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中药组患者的血清IgA和IgG水平明显高于激素组(P<0.05),而血清IgM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血小板达正常时间和出血症状控制时间明显低于激素组患者(P<0.05);患者的感染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激素组(P<0.05)。中药组治疗总有效明显高于激素组。结论病毒感染是引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情复发的重要因素,给予中药干预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改善出血症状,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和复发率。

  • 标签: ITP 复发 影响因素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脂溢性皮炎患者应用清热利湿凉血汤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门诊的200例脂溢性皮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清热利湿凉血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西替利嗪等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两周的治疗,每周进行一次复诊,医护人员会对患者的自觉症状以及皮损变化情况进行记录,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以便对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由随访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在痊愈率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利湿凉血汤对于脂溢性皮炎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脂溢性皮炎 清热利湿凉血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湿热证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予治疗急性发作期的特效药物秋水仙碱口服。治疗组40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中药清热化湿治疗。以1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均禁食高嘌呤饮食,注意休息,多饮水,治疗1周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好转1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利湿法治疗痛风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热止痒洗剂的制备及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已经确诊的脂溢性皮炎患者应用清热止痒洗剂(主要药物地肤子12g,白芷12g,蔓荆子10g,三颗针12g,苦参12g等)。水煎,浓缩至300ml,一日2次,治疗8周为一疗程,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61例,显效19例,取得显效率为100.00%;对照组痊愈36例,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7例,取得显效率为68.42%,取得总有效率为90.79%。两组显效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诊率及复发率比较对两组痊愈、显效及有效的部分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至6个月,结果治疗组经随访观察,随诊率为90.0%,稳定率为95.83%,复发率为4.17%;对照组经随访观察,随诊率为90.79%,稳定率为75.36%,复发率为24.6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清热止痒洗剂治疗脂溢性皮炎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溢性皮炎 清热止痒洗剂 制备与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GA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阳性平行对照方法,将103例CAG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l例);治疗组给予健脾清热化瘀方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证候疗效、主要症状疗效和病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1);两组主要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胃黏膜腺体萎缩均有显著改善(19〈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CAG可改善其证候、主要症状和胃黏膜腺体萎缩。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健脾清热化瘀法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清热抗毒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方法:采用了正交设计方法,通过相对密度和盐酸小檗碱含量为考察指标,明确考察的具体时间、加水量、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具体影响。采取综合评分的方式,合理的优化并完善相关的实验数据,运用更加合理的提取工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加水量会对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影响较大,提取的次数、提取的时间对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影响较小。结论:通过合理的运用加权综合评分法,结合着正交设计优选出的制备工艺流程,可以发现整个过程合理、科学,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体现出较强的可操作性,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

  • 标签: 清热抗毒口服液 制备工艺 质量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理气清热通乳汤对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用如意金黄散治疗;观察组36例,采用如意金黄散基础上加理气清热通乳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对急性乳腺炎患者进行理气清热通乳汤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有明显提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对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对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将理气清热通乳汤治疗,应用在对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治疗中,治疗效果的提升作用较为显著,可以起到明显的散瘀消肿止痛作用,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理气清热通乳汤 急性乳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清热调中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计80例,选取时间分布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患者随机划分为参照组(n=40)与实验组(n=40),其中,参照组运用常规胃复春治疗方法,实验组运用清热调中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胃镜与病理效果、治疗效果以及体征变化情况。结果:在胃镜病理下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性增生对比方面,实验组治疗效果,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偏高;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5.00%(38/40),相较于参照组75.00%(30/40)明显偏高,组间对比呈P<0.05有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胃脘疼痛、反酸嘈杂、嗳气呃逆、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对比方面组间差异较小,组间对比呈P>0.05无意义;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偏低,组间对比呈P<0.05有意义;参照组复发7例,复发概率达到17.50%,实验组没有复发患者,复发概率为0.00%,组间对比呈P<0.05有意义。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过程中,运用清热调中法,能够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清热调中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索穿黄清热胶囊治疗咽喉肿痛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诊所2021 年 1月-6月收治的符合辨证要求(风热型及火热型)的咽喉肿痛患者共 400 例,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其中实验组患者200例采用穿黄清热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200例采用我诊所其他常用中成药治疗,对比二者起效时间、治愈疗程、有效率等。结果:实验组的数据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所有数据对比(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成药穿黄清热胶囊治疗咽喉肿痛(轻中度风热型及轻中度火热型)相对比我诊所使用的其他中成药,能有效的帮助患者快速缓解症状,加速治疗疗程。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 标签: 咽喉肿痛 穿黄清热胶囊 风热型及火热型
  • 简介:摘要:目的 采取清热化湿行气方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观察实际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12月间收治的86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组采取清热化湿行气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t=0.253,P=0.801);经过治疗,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但中医组积分要低于对照组(t=4.676,P0.05)。结论 清热化湿行气方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整体效果较优,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症状。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