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在临床合理应用酮类药物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开展处方点评和干预模式,组建药学干预小组,制定处方审核规范和医师合理用药干预策略,并抽取我院门诊2019年1月~2020年12月(干预前)和2020年1月~2020年2月(干预后)酮类药处方,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估。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药学干预实施后禁忌症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药物选择不适宜、抗菌药物联用不适宜、重复用药、用药疗程不适宜等不合理用药情况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学干预实施后,临床分离的主要的革兰阴性杆菌对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下降,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下降程度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处方点评方式开展药学干预可促进酮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 标签: 喹诺酮类药 药学干预 合理用药 处方点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学干预用于临床合理应用酮类药物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未开展药学干预工作期间接诊的酮类药物治疗病患500例为对照组,2018年3月-2021年2月本院开展药学干预工作期间接诊的酮类药物治疗病患500例为研究组。对比不合理用药率等指标。结果:针对不合理用药率,研究组1.0%,比对照组8.0%低,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1.0%,比对照组9.0%低,P<0.05。结论:于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中用药学干预,利于不合理用药率的降低,及不良反应的预防。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药学干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酮类药物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月期间,所开具的酮类药物处方,共计110张用于本次研究,以处方的开具时间将其分成2组,其中2020.02~2021.01月为对照组,有55张药方,不进行药学干预,2021.02~2022.01为观察组,同样55张药方实施药学干预,对2组临床用药情况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用药合理率相比之下,显著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对于临床合理应用酮类药物进行药学干预,可有效的减少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用药,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学干预 喹诺酮类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旨是药学干预对使用酮类药物治疗的病人,其临床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我院接收的80例需要使用酮类药物治疗疾病的病人作为本研究的主要成员,对所有病人使用随机平衡法均分成甲组与乙组,每组病人的数量为40例,甲组病人进行常规的干预,乙组病人进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不合理使用情况以及其不合理用药概率。结果:通过在甲组与乙组病人提供不同的药学干预后,使用药学干预的乙组病人合理使用酮类药物的情况更高,病人不合理用药概率更低P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药学干预 合理应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用于临床合理应用酮类药物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7月本院接诊酮类药物治疗病人(n=155)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80人采取药学干预,对照组75人行常规用药指导。对比不合理用药率等指标。结果:关于不合理用药率,试验组数据0.0%,和对照组9.33%相比更低(P<0.05)。关于满意度,试验组数据98.75%,和对照组88.0%相比更高(P<0.05)。结论:酮类药物治疗用药学干预,不合理用药率更低,病人满意度也更高。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满意度 药学干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酮类药物用于结核病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结核病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方案治疗及含有酮类药物方案治疗,并进行疗效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结果 B组临床疗效高于A组,治疗1、2、3个月后B组患者痰菌转阴率均较A组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酮类药物用于结核病的治疗中可提升治疗有效率,并加快患者痰菌转阴,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结核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学干预是否在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中具有合理的指导效果。方法:选取 2020年 2 月~ 2022年 3 月间,在我院接受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共 90 例,将 90 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5 人。结果:观察组中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率为95. 56%(43 例),高于对照组的 75. 56%(34 例),且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即 P<0. 05)。结论:药学干预能有效的指导酮类药物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合理使用。

  • 标签: 药学干预 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结核采用酮类药物联合HRZE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门诊收治的肺结核患者40例(2020年1月到2022年10月),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莫西沙星联合HRZE方案)和对照组(20例司沙星联合HRZE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9个月的CD4+、CD8+水平,治疗9个月的痰菌转阴率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菌转阴率为100%,对照组为95.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5.00%(P>0.05)。于治疗6个月、治疗9个月的CD4+、CD8+水平方面,观察组具有优越性(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HRZE方案治疗肺结核患者在痰菌转阴率方面并未比司沙星联合HRZE方案占据优势,且安全性相当,但莫西沙星使用下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

  • 标签: 肺结核 喹诺酮 HRZE 痰菌转阴率 免疫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酮类药物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了500份酮类药物处方单进行研究,其中有250份处方单是我院2022年6月到12月开出的,这个阶段没有进行药学干预,将这250份处方作为对照组。另外250份处方单是我院2022年12月到2023年6月开出的,这个阶段已经进行了药学干预,将这250份处方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率和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都是单一使用酮类药物,没有联合使用酮类药物,研究组患者合理使用酮类药物的情况和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率的情况,都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疗效也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在临床使用酮类药物时,进行药学干预,能够提升临床合理用药的情况,减少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率,具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药学干预 临床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药物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酮类药临床应用情况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66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在治疗时应用药物,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实施前的对照组与实施药学干预后的观察组两个组别,均为83例患者,对两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深入探析比较。结果:经实验中各项数据表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酮类药物不合格应用率、耐药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药物对患者展开治疗时,加强药学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保证用药安全性,最大程度的降低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情况的发生。

  • 标签: 药学干预 喹诺酮类药物 使用情况
  • 简介:【摘 要】目的:围绕酮类药物展开研究,探讨药物的作用机理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近期使用酮类药物的药方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为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共计得到 11741张处方,了解药物作用机理,回顾药物使用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酮类药物中,最为常用的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占比分别为 38.5%、 16.2%、 30.4%,在用药期间出现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酮类药物种类繁多,用药期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在日常用药期间,要深入了解酮类药物,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用药,才能达到预计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避免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数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1年除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有显著增加,其它多数酮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呈下降趋势。结论酮类药物的使用,随着医院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已逐渐趋于合理。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用药频度 金额利用分析
  • 简介:摘要酮类抗菌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含4-酮基的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一类药物。按其发明先后和抗菌作用的不同,分一、二、三、四代。第一代以萘啶酸为代表,因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不良反应多,现巳不用。第二代主要应用品种为吡哌酸,抗菌活性强于萘啶酸,临床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当前应用最多的是酮类,即第三、四代,此类药物发展迅速,为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建立了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河鳗、南美白对虾和罗非鱼)中7种酮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经1mol/L磷酸盐提取、正己烷去脂、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沙星的最低添加水平为5.0μg/kg,单沙星为1.0μg/kg,培沙星为4.0μg/kg,沙拉沙星为20.0μg/地,氧氟沙星为30.0μg/kg。结果表明,7种酮类药物的平均回收率在75%~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3%~9.3%;检测限在0.07~5.84μg/kg之间,定量限在0.23~19.48μg/kg之间。采用所建立方法对上海农贸市场随机抽取的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未检出7种酮类药物残留。

  • 标签: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器 水产品 氟喹诺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种酮类药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探讨3种药物的经济学效果。方法收集本院9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30)给予乳酸环丙沙星静脉滴注治疗,B组(n=30)给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治疗,C组(n=30)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方案,对3种酮类药物作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与B组、C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B组、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药物治疗每获得一个治疗单位所需要的费用分别为32.31元、54.19元、20.02元,C组的费用最低。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具有疗效安全确切、成本低的优势,可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药物经济学 成本-效果分析 药物治疗方案 治疗呼吸道感染 喹诺酮类
  • 简介:摘要:酮类药物在临床中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系统性疾病应用广泛,从第一代吡咯酸等药物起,随着医学进步,酮类药物的种类已经发展到当前的第三代氧氟沙星等药物。为了提升酮类药物在临床中的效果,本文就酮类药物在临床中的作用机制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酮类药物治疗患者施以药学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1月收治的26例酮类药物治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酮类药物治疗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13例)药物应用期间不施以药物干预;观察组(13例)药物应用期间施以药学干预;对酮类药物治疗总有效率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酮类药物治疗患者总有效率(92.31%)同对照组酮类药物治疗患者(53.85%)比较,升高程度明显(P<0.05)。结论对于酮类药物患者施以药学干预,对于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效果的提高可以做出充分保障。

  • 标签: 药学干预 喹诺酮类药物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应用中分析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应如何临床中合理应用此类药物。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20例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和临床用药规律。结果研究数据表明皮肤、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是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器官(系统)。我院主要使用左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均出现了不良反应,分别为14例和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0%和30.0%。结论临床治疗中,应酮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掌握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升治疗水平,尽量降低不良反应的产生。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合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