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当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108例肿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的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选择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三个月以后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病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家属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服务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时候,有效的护理方法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起到良好的指引,可以使患者的护理更加的细致,周全的照顾患者,能更好的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3月于我院行静脉输液并留置针的新生儿4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一般处理措施(对照组,210例)与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210例)发生静脉炎的概率。结果借助于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率为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4%,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对静脉炎的预防意识,降低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原因观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消毒方法对留置针静脉输液并发局部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于留置针穿刺前利用0.2%安尔碘进行消毒,观察组于留置针穿刺前后均利用0.2%安尔碘进行消毒,比较两组并发局部静脉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局部静脉炎的概率为3.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静脉输液患者而言,于留置针穿刺前后均利用0.2%安尔碘进行消毒可有效降低局部静脉炎的并发率,减少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局部静脉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预防与护理。方法选取100例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手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编入常规组(n=50)和综合组(n=50)中,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综合组患者施加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预防及护理情况,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患者静脉膜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复发率均要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综合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预防和护理措施在应用在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

  • 标签: 妇产科 下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持续质量改进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静脉治疗小组护理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能够有效提高持续质量改进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祖 持续质量改进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静脉炎留置针所致的静脉炎的情况实施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6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基础上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并对比2组患者经护理干预的静脉炎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经治疗、护理干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静脉炎留置针治疗的新生儿采取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静脉炎 新生儿 留置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接头对血液疾病患者PICC使用效果的影响,以延长PICC的留置时间。方法将148例PICC置管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帽,观察2组患者PICC使用情况。观察比较2组患者PICC堵管率、回血率、针刺伤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使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的观察组与使用肝素帽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生堵管率、回血率及针刺伤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留置PICC时使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能使导管达到最佳的留置时间且安全。

  • 标签: 血液疾病 中心静脉导管 正压接头 肝素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康惠尔透明贴固定留置针对减少静脉炎及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使用留置针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感觉不适或观察到静脉炎发生则予以拔针,记录拔针时间和观察结果。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及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替代普通型透明贴应用于静脉留置针,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延长了留置时间。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技术在下肢静脉栓塞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对我院80例临床怀疑下肢静脉栓塞性疾病的患者行MSCTV检查,将检测的结果和用彩超进行检查的结果对比。结果运用彩超进行检查的结果比较模糊,很多具体情况无法明确定位,而运用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能清楚的看到病患下肢静脉成像,可对病患的栓塞类型进行准确的判断,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检查结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技术对下肢静脉栓塞疾病进行诊断,MSCTV技术对下肢静脉栓塞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MSCTV 下肢静脉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科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原因。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受化疗并需要置入PICC的妇科肿瘤患者。观察患者并发症、拔管原因、导管头端位置、穿刺次数、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920例患者成功接受PICC置管,其中随访中死亡25例,失访83例。104例患者因并发症而提前拔管,其PICC留置时间中位数为62d,并发症以静脉炎41.35%(43/104)和血栓形成25.96%(27/104)最常见。左上肢置管12.68%(53/418)与右上肢置管12.94%(51/394)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前窝静脉置管12.95%(72/556)与上臂静脉置管12.50%(32/256)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头端位于非上腔静脉者28.57%(8/28)较位于上腔静脉者12.24%(96/784)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多次(≥2次)穿刺者30.19%(16/53)较1次穿刺成功者11.59%(88/759)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较常见。但PICC仍是一种较安全、经济、能家庭护理的静脉通路。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妇科化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静载检测作为检测单桩竖向承载力(抗压、抗拔)最直观准确的方法。由于传统的静载检测太多的依靠现场检测人员,而静载本身由于检测时间较长,劳动强度过大,导致检测人员采集检测的数据有偏差,检测结果可靠性不高,且检测中作中现场检测人员的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故基桩检测中全自动静载荷试验系统确实有着应用前景。本文就是通过对基桩全自动静载荷试验系统介绍,结合传统的静载检测,找出需要注意的问题,更加合理的开展基桩检测工作。

  • 标签: 基桩全自动静载荷试验系统 静载检测 注意的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药品残留,提高调配速度,提升静脉药物调配的工作效率。方法采用先调整药瓶和针尖的位置后吸取药液、多次稀释后抽吸药液、注射器内加存适量空气后注入粉针类负压西林、加溶媒时润湿药粉、适当增加溶媒量等方法进行药品调配。结果通过长期调配经验总结,采用以上方法能有效减少药品残留、加快药物的溶解速度。结论采用合适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药品残留,加快调配速度,提高调配工作效率。

  • 标签: 静脉药物 调配技巧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因其具有快捷的治疗效果,成为临床最广泛的治疗方式。对护理人员而言,静脉输液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因此,基层护士探索穿刺技巧,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就工作中的一些穿刺技巧总结综述如下。

  • 标签: 静脉输液 技能 穿刺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静脉输液外渗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及痊愈时间、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几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静脉输液 外渗 优质护理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时发生的药物外渗现象比较常见,轻则引起血管周围组织局部肿胀疼痛,重则造成功能障碍,发生医疗纠纷,在实际工作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强职业责任心教育,对患者负责,对工作认真,与患者建立和谐、信任、合作的良好关系,全过程规范操作流程,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全面增强护理质量控制意识。

  • 标签: 静脉输液 机理 药物 技术 外渗预防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药物通过静脉血管内给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快速吸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和方法。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故不应滥用。要考虑并注意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反应和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以导致不良后果。输液反应是输液不良反应之一,轻者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不适和痛苦,重者可置患者于死地。

  • 标签: 静脉输液 反应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后多数患者活动受限,治疗护理工作较为复杂,是血管外科临床诊疗及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入手,阐述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中的护理和预防应用现状,为临床诊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