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云南省彝族和汉族5~16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于2014年3—8月,以云南省芒市55个小学和51个中学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纳入芒市所有中、小学的5 971名汉族和彝族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和用眼习惯、视力测试、裂隙灯检查、散瞳验光及眼能动性检查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视的相关因素。结果5 971名研究对象年龄为(10.68±2.24)岁,其近视和高度近视率分别为48.05%和0.59%。汉族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于彝族(50.20% vs. 47.10%,P=0.0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年龄较大、女性、课后读写时间较长、自述好友近视或戴眼镜、父亲近视、母亲近视和母亲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28(1.25~1.31)、1.32(1.18~1.48)、1.13(1.07~1.20)、1.15(1.02~1.29)、1.38(1.06~1.79)、1.43(1.12~1.83)和1.24(1.03~1.51)]。结论云南省芒市彝族和汉族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较高;年龄、课后读写时长、母亲受教育水平和父母近视等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相关因素。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近视 横断面研究 眼球参数
  • 简介:该书的缘起是我的导师濑川昌久教授为了撰写博士论文而在香港新界实行的田野调查。虽然他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有关村落、村落联合、宗族等汉族的社会组织的分析②,但他的田野地点S村就是客家村落,所以他对客家与其他汉族族群之间的文化、社会关系十分感兴趣。

  • 标签: 客家村落 族群性 汉族 华南 边界 课题
  • 简介:蒙古族当代文学与汉族当代文学都是中国当代文学中重要构成成员之一,两族文学由于历史、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等差异有着不同特点,但由于同属于中国文学中的重要一员,故它们又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先从两族各有代表性的大文学家各自的作品特点进行分析,然后针对两族各自当代文学发展不同特点进行分,从而来对汉族当代文学与蒙古族当代文学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汉族当代文学 蒙古族当代文学 比较研究
  • 简介:塔婆是哈尼族神话传说中生育众物、传承人种的大母神形象,广泛存在于哈尼族口传文学、父子联名谱系及其节庆活动之中;而女娲则是中华主体民族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始祖,她造人、补天、治水、置婚姻、作笙簧,创造了诸多历史功绩。但和塔婆比较,女娲虽然声名显赫,却不具备现实意义和生命力量,而且,因为经过了父权文化的精心改造,女娲形象和塔婆形象相比,缺乏真实性、原始性和兼容性。

  • 标签: 大母神 塔婆 女娲 生殖 原始
  • 简介:目的研究拉萨市汉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现状。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拉萨市汉族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两个因子相应的生活事件发生的频度最高,给这些中学生带来的心理应激量也高于其它因子。学习压力因子给城区学生带来的影响显着地高于农牧区的学生。高二学生在学习压力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其它所有年级;高一学生在受惩罚因子上的应激量低于其它年级,他们在总应激量上的得分也低于其它四个年级;普通师范学生受健康适应因子及丧失因子带来的心理影响均高于其它年级,在总应激量上的得分也是这部分群体最高.结论学习压力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因子;各因子所带来的应激量和年级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应激性生活事件 心理健康 汉族中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相同剂量芬太尼,维吾尔族与汉族无痛人流术中使用丙泊酚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门诊ASAI级早期需人工流产维吾尔族(W组)患者40例,和汉族(H)患者40例。全部以静脉注射芬太尼1ug/kg开始诱导,2分钟后以50mg/min的速度静脉注射丙泊酚至受术者意识及睫毛反射消失,操作中患者如果有体动反应追加丙泊酚至体动反应消失;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丙泊酚的用量,苏醒时间,体动例数与需要铺助呼吸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MAP、Sp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H组患者丙泊酚用量(mg)(123.07±28.4)均明显多于H组(107.05±22.3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W族苏醒时间(s)(364.4±178.1)与H组(386.7±161.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 标签: 丙泊酚 维吾尔族 无痛人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厦门地区汉族育龄妇女的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的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指导该地区叶酸的个体化补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至成功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994例厦门市汉族育龄妇女的MTHFR基因C667T位点检测结果,了解该地区育龄妇女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并与我国其他区域汉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MTHFR基因C667T位点的野生型(CC)、杂合突变型(CT)、纯合突变型(TT)分别占46.68%、43.36%、9.96%,突变等位基因T的频率为31.64%。与我国其他华东地区人群的基因多态性分布相比,厦门地区汉族女性MTHFR C667T位点的T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T的频率低于浙江湖州、浙江绍兴、江苏无锡、江苏苏州、安徽地区和山东潍坊地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江西九江地区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华中地区相比,低于湖南湘潭、湖北武汉、湖北十堰、河南郑州和河南新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湖南张家界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明显低于位于东北地区的黑龙江齐齐哈尔、吉林延边和吉林长春,以及位于华北地区的山西、内蒙古呼伦贝尔、河北和位于西北地区的新疆、宁夏、陕西、甘肃(均P<0.05)。本研究中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处于华南地区的海南、广西南宁、广东江门、广东河源(均P<0.05),低于西南地区的贵州福泉、四川雅安(均P<0.05),而与西南地区贵州贵阳、云南昆明、云南大理、四川遂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等位基因T的频率与西南地区的云南大理和昆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贵州福泉和贵阳、四川遂宁和雅安(均P<0.05),明显高于华南地区的海南、广西南宁和柳州、广东江门和河源(均P<0.05)。结论厦门地区近1/3的汉族育龄妇女携带高风险基因。汉族育龄妇女人群MTHFR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TT基因型分布与等位基因T的频率北部地区整体偏高于南部地区。

  • 标签: 妇女 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型
  • 简介:考察2007年和2013年吉林省朝鲜族和汉族农民收入的微观数据,结果显示,同一地区的朝鲜族和汉族农民之间虽存在收入差距,但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三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其差距正在缩小;同一地区的朝鲜族和汉族内部的农民收入差距,特别是朝鲜族内部农民收入差距具有不断扩大的倾向;与汉族相比,人口老龄化因素对朝鲜族的农业收入,具有决定性影响,这也是导致朝鲜族农村内部贫困率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农民收入差距 民族 “三农”政策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角色定位,分析其角色内涵、工作内容以及能力提升路径。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详细论述,旨在帮助辅导员更好地履行职责,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 标签: 就业指导 角色定位 就业政策 指导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基因多态性与汉族男性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AUD)之间的关联性,为早期识别和干预酒精使用障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94例汉族AUD患者(病例组)和310例正常人(对照组),提取两组外周血基因组DNA,从HapMap数据库获得HDAC2基因的13个SNP位点,采用Agena MassARRAY SNP基因分型法对两组进行基因分型。SPSS 25.0分析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并使用Haploview 4.2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以及单倍体分析,利用置换次数为50 000次的置换检验进行多重检验矫正。结果HDAC2基因3个SNP位点(rs9481408,rs6568819,rs9488289)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在5种不同遗传模型中分析这3个位点,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三个位点在隐性遗传模式下与AUD存在显著相关(P=0.033,T/T与C/C-C/T基因型比较,OR=1.78,95%CI: 1.05~3.03;P=0.032,T/T与C/C-C/T基因型比较,OR=1.79,95%CI: 1.05~3.03;P=0.022,G/G与C/C-C/G基因型比较,OR=1.85,95%CI: 1.09~3.13)。构建7个SNP单倍型,其中GATCTGCCAATAA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关联比值比为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AC2基因多态性位点rs9481408、rs6568819、rs9488289以及GATCTGCCAATAA单倍型与汉族男性人群酒精使用障碍的发病具有相关性,HDAC2基因是AUD易感基因之一。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基因多态性 酒精使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白族白-汉双语者与汉族非双语者全脑灰质密度的差异,初步探讨少数民族第二语言习得可能的大脑基础及后天学习对大脑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3名熟练掌握白族语言和汉语2种语言的白族健康成年人[简称白族白-汉双语者,其中男性18名、女性15名,年龄20~ 50 (25.33±4.65)岁]和30名使用汉语单一语言的汉族健康成年人[简称汉族非双语者,其中男性13名、女性17名,年龄20~50 (26.16±2.05)岁]的大脑MRI显像资料。对白族白-汉双语者和汉族非双语者进行三维T1加权扫描,所得数据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方法分析全脑灰质密度,并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受试者全脑灰质密度的差异。结果全脑灰质密度差异及其统计参数图的结果显示,白族白-汉双语者的右侧额中回(t=4.00,P<0.001)、右侧眶回(t=2.68,P<0.001)、右侧直回(t=2.25,P<0.001)、左侧直回(t=2.69,P<0.001)、左侧豆状核(t=3.90,P<0.001)局部灰质密度明显高于汉族非双语者。结论白族白-汉双语者与汉族非双语者全脑灰质密度有差异的脑区集中在前额叶和纹状体,其与白族白-汉双语者第二语言的习得关系密切,后天第二语言的学习可能导致大脑微观结构的改变。

  • 标签: 汉族 磁共振成像 白族 白-汉双语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灰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汉族大学新生抑郁症(MDD)发病率遗传学病因的性别差异。方法对8 079名基线调查(2018年4—10月)时未患抑郁症的来自济宁、日照、潍坊市的汉族大学新生开展1年随访调查,同时收集4 828份全静脉血。提取DNA后,使用Sequenom Mass Array时间飞行质谱生物芯片技术进行抑郁症相关17个遗传位点基因型检测。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基因-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中文版(CIDI 3.0)筛查抑郁症。结果汉族大学新生抑郁症1年发病率为2.23%(95%CI:1.91%~2.60%),其中,男性发病率为1.97%(95%CI:1.52%~2.56%),女性发病率为2.39%(95%CI:1.98%~2.90%),且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768705位点(邻近基因:TMEM161B)的AG型是MDD的风险因素(OR=1.98,95%CI:1.24~2.83),rs17727765位点(邻近基因:CRYBA1)的TC型是男性MDD的风险因素(OR=9.61,95%CI:2.04~45.30)。一个8基因座(PMFBP1、OLFM4、LHPP、ENOX1、TMEM161B、SPPL3、FBXL4和L3MBTL2)交互作用模型预测女性抑郁症的准确度为60.05%。尚未发现有效的男性抑郁症预测模型。结论抑郁症遗传学病因可能存在性别差异,需要进一步开展男性抑郁症遗传学病因研究。

  • 标签: 抑郁症 性别差异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队列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桂西北民族地区某高校2008-2012年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健康状况,为学生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入学的11747名新生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体检完全合格率为14.06%,汉族新生为17.57%,少数民族新生为11.5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9.83%,汉族新生为84.56%,少数民族新生为76.4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检出率为51.01%,汉族新生为47.50%,少数民族新生为5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患率为14.09%,汉族新生为10.85%,少数民族新生为1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民族地区高校新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政府应强化干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标签: 大学新生 少数民族 视力 营养 龋患
  • 简介:13世纪蒙古人对中原的入侵造成汉族士人心理的创伤,而汉族士人在道家和儒家传统文化的包袱下,只能用隐喻的语言来表达这种心理创伤。元好问、文天祥、郑思肖等人就是这样用诗歌来表达他们的心理伤痛的。除他们几位有名的诗人外,其他经历过蒙古人占领的生还者也是通过文学的表达来克服心理创伤,并寻找到生存的目的。

  • 标签: 汉族 士人 蒙古 中原地区 道家 儒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疆昌吉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民族分组,其中汉族组53例,少数民族组40例。结果1.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存在差异(t=3.081,P<0.05),汉族组发病年龄偏大2.在不同居住地,两组患者所占比例不同(χ2=6.244,P<0.05),在农村居住的汉族患者比例低于少数民族,而在城市居住的汉族患者比例高于少数民族(χ2=9.655,P<0.005)3.少数民族组以慢性复发型为主要临床类型,高于汉族组(χ2=3.954,P<0.05)4.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有差异(Z=-1.965,P<0.05),汉族组治疗效果较少数民族组好.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汉族 少数民族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湖南地区汉族人中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的临床特征。方法长沙市第一医院从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连续收治11例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患者,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对其一般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式、疗效和生存情况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1例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55±8.59)岁,均为男性,汉族,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43个/μL(11-625个/μL);所有病人均有皮肤损害,8例患者有口腔紫红色结节。8例病人出现死亡,3例好转。化疗患者共5例,死亡3例,2例选用多柔比星脂质体方案化疗后好转。结论汉族人中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发病率较低,好发于CD4淋巴细胞计数低的MSM青壮年男性,均有皮肤及黏膜损害,并迅速发生远处转移。在治疗上,多柔比星脂质体的单药治疗方案可能具有较佳的疗效。

  • 标签: 艾滋病 卡波西肉瘤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