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必须承认,从学术上看,法律地位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界定和测量的指标.毋论妇女的法律地位了。但是同样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在“权利”实现方面,制度化的法律条款并不能完全地等同于权利的实现,两性权利的同等也不等于男女平等。

  • 标签: 法律地位 契约关系 中国 妇女保障法
  • 简介:<正>今天,通识教育(LiberalArtsEducation)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当然,强烈的关注不代表通识教育就能得到实质性的落实。为什么众多大学为了实现"博雅"目标而开设的通选课难以真正培养学生严肃的思考能力?换句话说,通识教育的课堂客观上已然成为一种

  • 标签: 思考能力 大学外国语 精神遗产 中山大学法学院 哲学系 主题研讨
  • 简介:<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似乎又要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无论是谈到去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是说起眼下的国际金融危机,作为全球战略稳定的坚强柱石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高效发动机,中国都是话题的中心,并且充满希望和魅力。是的,中国充满魅力。当世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时,他们更真实的想法和

  • 标签: 国学热 文化模式 传播模式 经济学系 大学研究生 商界领袖
  • 简介:<正>作为沟通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的社会媒介,在面临二者间的张力时通常是游刃有余的,也即事实与规范是高度吻合的。可是,在实际中,事实与规范不总是重合,作为一般行为规则的不能够完全涵摄个案事实。如何实现二者的对应,使法治得以可能,是困扰西方法哲学的一个难题——从凯森"纯粹法理论"的构建到哈特与富勒的论争再到拉兹、麦考密克以及德沃金,无不是为此而努力。然而,中国语境下事实与规范的冲突却不能照搬西方语境中的"等置模式",其样态则表现为"太极图模式",即与外部而非内部事实不对称,

  • 标签: 对外汉语 纯粹法理论 西方法哲学 英语语言文学 麦考密克 事实性
  • 简介:<正>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一直存在"经典",并在不断地"经典化"演进过程中。该过程渐渐分化出相对重要的"中心问题",与相对不重要的"边缘问题"共同组成了不同学科的知识谱系。那么,"经典"究竟该如何界定,其标准为何?我们究竟该如何认知与判断?学界未有定论。

  • 标签: 人文社科领域 经典化 知识谱系 主流意见 对外汉语教育 何衡阳
  • 简介:<正>现代性(modernity)①,正如吉登斯所说"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它涉及:对世界的一系列态度、想法;复杂的经济制度,特别是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一系列政治态度,包括民族国家和民主等。现代性,是近代以来我们的社会飞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更是当今社会的主

  • 标签: 现代性 modernity 吉登斯 民族国家 边缘人 历史学系
  • 简介:<正>今年是新中国接受外国留学生六十周年,六十年来我们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走过了不寻常的历程。跨入新世纪以后,世界范围内"汉语热"持续升温,据中国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8月在沈阳举行的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上透露,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4000万,全世界共有9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300多所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学习汉语的重要场所。

  • 标签: 孔子学院 国际推广 全球学习 对外汉语教育 国家汉办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正>某种程度上,妄图对"民间"概念做任何有效的界定都是十分困难的;然而研究前提的不确定性并没有妨碍对学界对"民间"进行言说的热度。经过了纷繁复杂地对民间"想象"与"建构"之后,知识界最初信誓旦旦为"为民间代言"的冲动渐渐被现实抚平。事实上,一旦我们进入到"民间"这个向量中来,便面临着两个陷阱:第一,即单纯地为作为概念的"民间"圈定范围最后却只能徒劳地结束;第二,便是高高在上的妄图为"民间"作代言,

  • 标签: 研究前提 民间法 孟繁华 底层文学 学志 哲学系
  • 简介:体育的哲学面向一直是建构体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但迄今为止依旧无法阐明体育的实质与本源,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束手无策呢?对体育科学本质的本质之追问与上升到哲学层次的批判也许有助于对体育的理解。以问题—分析—解答为进路,梳理了体育科学的争议,分析了体育学科的性质,理清了体育相关概念实质,从体育哲学哲学体育的双重批判出发,系统论述了体育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动因。

  • 标签: 体育科学 体育学科 哲学 批判
  • 简介:在汉斯·约纳斯看来,导师海德格的“纳粹公案”暴露了他个人的道德软弱,更彰显了其哲学思想中的“伦理真空”。他揭示了海德格存在主义当中蕴含的本体虚无主义、反律法主义因素,并进而批判了德国哲学观念论传统遗忘身体与自然的缺陷。在此基础上,约纳斯通过生命现象学的建构实现了一次“身体-自然转向”,最终走向责任伦理学,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海德格的存在论。

  • 标签: 伦理真空 虚无主义 身体-自然转向 生命现象学
  • 简介:森是20世纪最重要的法学家之一,以“纯粹法学”而闻名.为保证法律的纯粹性,他除了将法学的范围限定在实在领域与假设“基础规范”这两种手段之外,还诉诸了“逻辑”这一保真工具.但对“逻辑是否可直接应用于规范”以及“是否存在独特的规范逻辑”等问题,凯森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即从早期的毫不迟疑到中期提出变通方案:将逻辑直接应用于法律规则,间接应用于法律规范,再到晚期彻底否定逻辑可应用于规范,进而否定规范逻辑的存在.其结果就是:凯森的“纯粹法理论”在基础上发生了动摇.是否真的如凯森想象的那么悲观呢?20世纪的规范逻辑研究新成果已经证明,规范逻辑是能够建立起来的,凯森实际上走入了误区.

  • 标签: 规范逻辑 纯粹法学 法律逻辑 规范体系
  • 简介:1818—1819年度冬季学期1一切法度(Rechtsverfassung)的目的都是自由。也就是说,精神不是它依自然所是的东西,而仅仅是它将自己打造成的东西,它仅仅是它自己的作品。自然是精神的出发点,可精神的真正存在却是凌驾于这种自然的直接性,从自身中脱胎而出。我们看到,这种奋力扬弃

  • 标签: 法哲学 实定法 哲学探讨 自在自为 民族精神 活着
  • 简介:2015年7月7日—8日,第十一届《哲学分析》论坛——“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哲学分析》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

  • 标签: 孙正聿 思想解放 上海社会科学院 哲学基本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 南京大学
  • 简介:经典言语行为理论将言语行为细分为言说(命题)行为、意向行为和取效行为,其核心是取效行为。取效行为的灵魂是说话人的目的意向(言语意向),后者就是言语行为中的主观意义(说话人意义)。按照Searle的观点,言语意向区分为直接意向和间接意向。文章在理解两种意向的基础上,将间接言语意向的成因归为6种,进而将其纳入语言哲学框架,从深层诠释使用间接言语意向的理据:说话人是之所是。

  • 标签: 言语行为 间接意向 成因 说话人 语言哲学
  • 简介:这是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勒兹(GillesLouisRénéDeleuze,1925-1995)运用自己的"欲望哲学"重新解读康德的三大批判的尝试。在这种眼光下,康德的先验方法就是从人的各种先天机能,包括认识机能(感性、知性、理性)和欲望机能(低级欲望和高级欲望)构造出人的生活经验,这些机能是一切表象的源泉。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哥白尼式革命"的实质是把认识的先天原则归结到主体的先天的立法机能,但问题在于如何能够把这种先天机能与后天机能结合起来?单凭先验的图型是无济于事的,必须把第三批判中的"共通感"引入进来才能解释这些机能的相互和谐。知性和理性的机能后面隐藏着的其实是欲望机能,这就是《实践理性批判》所讨论的问题。纯粹实践理性为自由立法,这同时也使它成为知性在理论上为自然立法、在实践上为道德律建立类比"模型"的决定性根据。而理性与知性的后面这种相互配合一致同样也立足于理性本身的"道德共通感",纯粹实践理性的三大悬设都是通过这种道德共通感,特别是其中的想象力而现实地作用于感性自然的,想象力为自然界设定了终极目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思辨理性从属于实践理性。在《判断力批判》中,加入了一种比一般感性机能更高的情感机能,这就是体现为审美判断力的鉴赏机能,它既不关思辨的兴趣也不关实践的兴趣,仅仅表示各机能活动的主体性条件。但它与所有其他机能都相关,构成它们的相互协调活动。而这种自由协调活动虽然是超功利的,但它本身具有某种理性的兴趣作为自己的原则。所有机能的未决定的超感性统一体和从其中抽引出来的自由的和谐是心灵中最深的部分,它准备了那最高尚的东西的到来即欲望机能的至高地位,并且使得从知识的机能向欲望的机能之过渡成为可能�

  • 标签: 先天机能 欲望 共通感 道德律 自由 终极目的
  • 简介:本期我刊约请了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与我院雕塑系作为教学研究的互动对象。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主要设置“雕塑艺术”与“景观雕塑“两个专业,分别侧重雕塑艺术创作和公共艺术方向;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设有雕塑和陶瓷艺术两个专业方向,下设两个相关研究所,即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和现代陶艺研究所,以及多个教学基地。虽然二者在学科设置方向有所不同,但在学术定位及对未来教学发展的追求方面却是殊途同归的,都是在秉承着悠久的教学传统基础上,结合现实,介入当代,与时俱进。

  • 标签: 教学研究 四川美术学院 景观雕塑 导言 艺术创作 学科设置
  • 简介:瓦·阿托建筑哲学的价值内核是人道主义原则,地域性特色及过程哲学思想亦是其创作中的关键理念。本文通过对阿托建筑哲学形成渊源的追溯,在此基础上结合部分作品分述其建筑哲学的三种维度,以期证得阿托既置身现代主义又超乎其上的独立精神,从而为我国当下的建筑事业提供些许启示。

  • 标签: 建筑哲学 阿尔瓦·阿尔托 人道主义 过程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