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NAC转录因子是近十年来新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植物特异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激素调节和抵抗逆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Solexa技术对平榛花芽转录组文库进行分析,结合RACE—PCR扩增,从平榛中克隆了一个与NAC类基因同源的cDNA序列ChNACl,该序列长度为1154bp,具有长度为876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推测编码蛋白含有291个氨基酸,具有N-末端同源性较高且十分保守的NAC结构域和一个位于c.末端的高度可变区域。qRT—PCR分析表明,ChNACl可以在4℃低温胁迫条件下上调表达,在4h时出现表达峰值。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ChNACl在雄花序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花芽、树皮和种子。推测ChNAC1可能参与植物响应低温反应过程。ChNACl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为进一步阐明和探讨平榛NAC转录因子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平榛 NAC 低温 时空表达
  • 简介:为了提高云南甘蔗品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甘蔗遗传育种亲本的选择、杂交组合配制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从18个质量性状和5个数量性状对73份云南甘蔗品种和27份中国历年主栽甘蔗品种(不包括云南选育的主栽品种)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聚类关系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甘蔗品种芽形、曝光后节间颜色、曝光前节间颜色、芽沟和57号毛群的多样性十分丰富;而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叶片宽度和株高;相似性系数和聚类分析表明品种的相似性处于中等水平,可分成2个大类群4个亚类群及20个小类群,主成份分析表明云南甘蔗品种和中国历年主栽品种可划分为3个明显的基因库,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 标签: 云南甘蔗品种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遗传关系
  • 简介:烟草种质资源是烟草新品种选育、遗传理论研究、生物技术研究和烟叶生产的宝贵资源和重要战略物资,也是我国烟草行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详细统计分析了1983-2014年这32年间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分发利用情况,尤其是自2007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式启动"中国烟草种质资源平台建设"专项以来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利用效果。阐述了当前我国烟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加强完善我国烟草种质资源工作的相关对策。旨在为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保存以及更加全面充分的利用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

  • 标签: 烟草 种质资源 分发利用 对策
  • 简介:对45个离褶伞属真菌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分析其酶谱多态性,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45个离褶伞属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中,共检测到了10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酶带,多态性较高,并且在相似系数为0.75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4类,第一类包括17个菌株,第二类包括16个菌株,第三类包括11个菌株,第四类包括1个菌株。

  • 标签: 离褶伞 酯酶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类分析
  • 简介:目的:探究肺癌患者与肺部良性结节病人血浆外泌体中蛋白质组的差异。方法:收集肺癌与肺部良性结节病人的术前血浆,随机选取肺腺癌病人血浆15例、肺鳞癌病人血浆10例作为实验组,肺部良性结节病人血浆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得到外泌体,定量质谱鉴定分析肺癌病人与肺部良性结节病人血浆外泌体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性,SDS-PAGE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验提取到的蛋白质。结果:共检测到血浆外泌体蛋白质253个,并初步确定其中18个在肺癌病人血浆外泌体中表达上调,8个在肺癌病人血浆外泌体中表达下调,免疫印迹法验证了上调蛋白质中的补体蛋白C4a。结论:鉴定出26个外泌体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肺癌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候选分子。

  • 标签: 肺癌 血浆外泌体 蛋白质组 质谱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 简介:分离和鉴定不同生物基因的差异序列,有助于功能基因的分离,揭开物种间进化的规律,阐明某些疾病相关基因的作用机理。本文简述了几种近年来常用的筛选差异基因的方法,特别是最新发表的杂交监控差异分析法(HMDA)的原理、适用范围及其特点,重点探讨了HMDA法在真核基因组差异序列筛选中的技术性突破及其研究前景。

  • 标签: 基因组 差异序列 杂交监控差异分析法
  • 简介:采用RAMP分子标记技术对80份甘蔗种质(32份祖亲种、48份栽培品种或品系)的遗传基础进行了分析。从3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对多态性较强引物,构建了甘蔗80份种质的RAMP指纹图谱,这4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4条带,其多态性为91.7%。80份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33~0.988,平均0.710。聚类分析表明,随着相似系数结合线的不同,可分别将参试的甘蔗种质从属间(甘蔗属与斑茅种)、野生种(割手密种、大茎野生种、印度种、中国种)与栽培种(热带种)间、栽培种与杂交栽培品种(或品系)间区别开来。各祖亲种与杂交栽培品种(或品系)的遗传相似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热带种〉印度种和中国种〉大茎野生种〉云南割手密种〉其他割手密种〉斑茅。另外,本试验首次利用RAMP标记,获得了部分热带种、野生种及斑茅种特异片段,并发现这些特异片段能不同程度地在具有其血缘的栽培种中得到传递。

  • 标签: 甘蔗 指纹图谱 RAMP 相似系数 特异片段
  • 简介: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生态类型的39份龙眼种质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2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39份龙眼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15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7个,多态性比例为76.97%。供试龙眼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7~0.92,说明ISSR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0.65相似水平可以将39份龙眼种质分为3个类群,类群I均为来自中国的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类群Ⅱ包括石硖和大鸟圆2个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品种,以及热带生态型龙眼四季蜜类型的品种和单株;类群Ⅲ包括来自越南和泰国的龙眼种质。不同生态类型对龙眼的亲缘关系影响不大,热带生态型和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相互聚在一起,说明两种不同生态类型龙眼具有较多相同的遗传背景。本试验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龙眼的分类、遗传与进化研究。

  • 标签: 龙眼 生态类型 亲缘关系 ISSR
  • 简介:为了揭示建兰(Cymbidiumensifolium)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建兰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amplified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四川、台湾、广东的47个建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应用NYSYS软件对SRAP-PCR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88对引物中筛选获得12对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引物进行SRAP分析,共扩增出188条带纹,其中147条为多态性位点,平均每组引物扩增出12条多态性带。聚类分析表明,47个品种可以分为4个类群:第Ⅰ群由来自四川的3个品种组成;第Ⅱ群的23个品种中有18个来自四川、3个来自广东、2个来自台湾;第Ⅲ群的12个品种中有11个品种源于台湾,1个源于四川;第Ⅳ群仅有1个来自四川,其他品种均来自台湾。结果表明,由于人工驯化,造成了建兰品种遗传背景的混乱,而SRAP分子标记技术能有效地分析建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 标签: 建兰 SRAP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 简介:甘薯小象虫是莆田市甘薯最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为害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甘薯小象虫在我市严重发生原因和为害特点,并提出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生物、药剂防治等的综合治理技术和办法,提供生产上参考应用。

  • 标签: 甘薯小象虫 为害特点 综合治理
  • 简介:探讨了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FT-NIRS)检测豌豆蛋白质、淀粉、脂肪和总多酚含量的可行性。用化学方法测定190份豌豆种质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以及总多酚含量,采集其子粒与粉末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两种光谱与成份含量预测模型。豌豆粉末模型结果优于子粒模型,其中蛋白质和淀粉的粉末模型的预测残差(RPD)为5.88、5.82,相关系数r2达到0.99、0.99,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能。对其中产地信息详细明确的150份豌豆种质的品质性状与产地进行两步聚类分析,明确得到3种类型,其特点分别为:类群1低蛋白质含量,类群2高总多酚含量,类群3高蛋白质、高淀粉和高脂肪含量。进一步分析了豌豆品质性状随播种期、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对豌豆种质资源的部分品质性状进行快速筛选鉴定,聚类分析结论、地理坐标与播期对豌豆种质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规律,都可为收集高品质性状豌豆种质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豌豆 种质资源 品质性状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 聚类分析 地理坐标
  • 简介:为提高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利用效率,建立了我国绿豆(Vignaradiata)应用型核心样本。该样本既包括了资源库中具有特异性状的种质和曾经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也包括了在育种中使用频繁的亲本及苗头品系等。农艺性状变异分析表明,该核心样本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是绿豆种质资源的代表性样本。聚类分析可将核心样本分为4大类,但类别内种质与其地理来源相关性不明显。不同来源表型数据的分析发现,不同性状间的一致性存在差异。但产量相关性状的表现均与当前育种目标相接近,说明该核心样本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 标签: 绿豆 核心样本 农艺性状
  •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并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对128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者平均年龄68.5岁,其中〉60岁92例(71.9%);临床送检标本中痰液(54.69%)、尿液(24.22%)、血液(9.38%)标本分离菌株数多,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科室主要分布于ICU(28.91%)、呼吸消化科(19.53%)、血液内分泌科(14.06%)、干部病房(11.7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40.62%;除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外,所有受试菌株对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产ESBLs菌株对所测试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49.72%的产ESBLs菌株呈多重耐药性。结论:初步了解了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特点,其耐药现象较严重,ESBLs检出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突出。临床应重视监测肺炎克雷伯菌流行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院内感染
  • 简介:为了探索梨树植物的开花调控机制,本研究以砂梨(PyruspyrifoliaNakai)叶片为材料,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法,进行了开花调控相关基因CONSTANS的克隆,命名为PyCO,GenBank登录号为KF24657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包含一个1023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40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量为37.81kD,等电点为5.95。PyCO蛋白具有典型的植物CO家族的结构特征,含有2个高度保守的B-box及CCT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苹果的同源性接近93%,与碧桃、可可树、草莓等其他高等植物的CO类蛋白同源性也在70%以上。原核表达获得了具有较高表达水平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58.5kD,为进一步探索梨树开花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 标签: CONSTANS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 简介:股癣是由皮肤丝状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为了解股癣病原菌的流行分布情况,我们对1998—2004年来我院门诊就诊的2648例股癣患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股癣 病原菌 鉴定结果分析
  • 简介:研究了山榄科的2种优稀热带果树———人心果及蛋黄果的染色体计数及其染色体形态与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人心果体细胞染色体2n=2X=26,核型类型为2B型,核型公式为18m+8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L+12M2+8M1+4S,不对称系数为61.71%;蛋黄果体细胞染色体2n=2X=28,核型类型为1A型,核型公式为26m+2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L+10M2+16M1,不对称系数为59.193%。

  • 标签: 山榄科 人心果 蛋黄果 染色体 核型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IgE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5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和非冠心病组(non-CHD),冠心病组根据临床症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和急性心肌梗死纽(AMI),动脉堵塞程度用Gensini评分量化,采用SIMENSBNII全自动免疫散射比浊仪测定总IgE水平。比较CHD和non—CHD组患者及SAP、UAP和AMI组患者血清IgE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血清IgE等级与冠心病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non—CHD患者血清kE水平(32.3(13.5,61)KU/L)明显低于CHD患者(69(26.4,169)KU/L)(P=0.001),UAP和AMI患者血清IgE水平(78.6(37.0,191.0)KU/L、118.5(75.3,148.1)KU/L)均显著高于SAP组(36.7(20.7,96.7)KU/L)(P=0.034和P=0.001),且多支血病变组患者血清IgE水平(67.2(30.9,249.0)Ku/L)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34.6(18.1,59.0)KU/L)(P=0.039)。IgE水平根据四分位间距分为四个等级,随着IgE分级水平增加冠心病Gensini积分增加。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gE水平升高,且与冠心病类型和血管堵塞程度都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辅助冠心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

  • 标签: IGE 冠心病 GENSINI积分 肥大细胞
  • 简介:儿童皮肤念珠菌病常累及光滑皮肤相互摩擦的部位,如口角、颈周、腋窝、肛周、腹股沟等,又称为念珠菌性间擦疹^[1],为皮肤科门诊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临床表现及真菌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在临床实践中将本病误诊为婴儿湿疹、尿布皮炎、痱子者却非罕见,常因治疗不当而掩盖症状或使病情加重。本文主要根据患者发病年龄、部位、季节、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对临床实践有所借鉴。

  • 标签: 皮肤念珠菌病 儿童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近年来,外来入侵植物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贸易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了解京津冀地区入侵植物种类组成,分析其分布特点,能够为京津冀地区外来入侵植物扩散的防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京津冀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原产地、生活型、危害程度、引入途径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京津冀目前有99种外来入侵植物,其中恶性杂草11种。菊科和禾本科为优势科,所含种数分别为24和12种。京津冀外来入侵植物以一、二年草本植物为主;美洲是京津冀入侵植物的最大起源地,其中,北美地区23种,美洲热带和中、南美洲共32种;人为有意引进共56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6.57%。[结论]当前京津冀地区外来植物入侵状况比较严重,且该地区入侵植物的入侵与其社会经济学因子和生物地理学因子密切有关,有意引入是京津冀地区外来植物入侵的主要途径。

  • 标签: 京津冀地区 外来入侵植物 种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