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清真寺作为伊斯兰精神最集中的凝结,充分体现了独特的伊斯兰美学模式。本文从清真寺的朝向、清真寺本身建筑形体几何结构到清真寺抽象纹饰艺术等的形式美出发,阐释了清真寺实质上是真主的象征的论断。对构成清真寺形式自然物质因素(形体、声音和色彩)及其组合规律的出神入化的运用,是它淋漓尽致的表达伊斯兰美学模式的关键。

  • 标签: 伊斯兰教 建筑美学 清真寺 文化意蕴 心灵 美学模式
  • 简介:当前一些民族自治县在县域范围内展开了利用建筑载体表达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实践,一方面凸显了民族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这种实践赋予建筑艺术特性,传达出了某种伦理价值观,因此是一种伦理叙事。本文借助建筑伦理叙事理论对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实践活动进行解读,发现裕固族利用传统文化服饰、民间故事形象、宗教信仰、传统游牧生活场景等文化符号对公共建筑进行了民族化表达的实践中,呈现了裕固族人的传统英雄观、德性观、生活观、爱情观,具有伦理传达、行为导向和传统伦理现代建构的功能。

  • 标签: 民族传统文化 建筑表达 伦理叙事 教化
  • 简介: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景区完整地保留了许多吊脚楼,其取材因地制宜,建筑结构简练灵活,不加繁复的装饰,粗犷中蕴涵着秀美,并运用了当地传统的建造技术,与当地环境有机结合,散发着古朴的韵味,具有一定的生态性,值得现代建筑借鉴和学习。然而,侗族吊脚楼在防潮、防火、隔音、采光、承重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应当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对其进行改造。

  • 标签: 地域建筑 吊脚楼 建筑形式
  • 简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但对于为什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这个根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他著作中较少论及,在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中也很少有人专门论述这个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暴力论'三章中,则通过分析经济对政治的'基础性'地位、暴力工具对经济状况的依赖、政治权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批判了杜林关于'政治关系的形式是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政治状态是经济状况的决定性的原因'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阐明了只能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能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 标签: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经济状况 政治状态 政治权力 暴力
  • 简介:  建筑,可以算是离我们距离最近的艺术了.这一单元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拓宽学生对建筑的认识,让建筑在他们心中活起来,流动起来.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的国家中,生活的城市里,生活的社区中,生活的校园中发现默默无声、诉说历史的建筑的美,这也是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好的出发点.……

  • 标签: 一起成长 中学生 互动课堂
  • 简介:江苏省的"中本分段培养"已经实施五年时间,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理解中本贯通的初衷而忽视了自身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专本衔接中在内涵衔接上有待进一步优化,尤其在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怎样进行培养"的课程体系、"谁来进行培养"的师资队伍和校企合作衔接等方面与我国推行的现代职教体系的"五个对接"存在很大的距离。而目前的"专接本"项目则是改变现代学徒制困局的有效途径。

  • 标签: “专本衔接”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 三赢 规划设计
  • 简介:2011年7月2日,为推动世界城市建设,积极探索提升北京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市属“建筑伦理学”学术创新团队与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在北京裕龙国际酒店成功举办了“文化软实力与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第四次建筑伦理与城市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35人出席。

  • 标签: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文化软实力 学术研讨会 建筑文化 城市文化 城市建设
  • 简介:  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建筑成为了人类发展的标志性文化载体.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材料按照一定的设计思想而构筑的一定的适合人类生存的、享受与发展的空间性结构.这一结构彻底改变了人类只能顺应自然的被动受控的局面,促进了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生存方向发展的可能.作为传统建筑文化载体,不只是一部纸本的文献,更是一部凝聚了宋代建筑事业的物化的结晶.是人文设计与技术高度融合的经典,是中国设计(包括建筑)理论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

  • 标签: 中国建筑设计 先生营造 兼潘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