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90后”大一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四川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2009级800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有54.9%的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仅有3.3%的学生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②“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全国青年常模,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外,其它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③不同心理适应能力的“90后”大一新生在SCL-90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性别比较时,只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90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应结合“90后”学生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心理健康 心理适应能力 调查研究 大一新生
  • 简介:为考察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与服务双方满意度的关系,对分布于不同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及其来访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总分与自身服务满意度、来访者满意度均呈正相关,与自身服务满意度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胜任特征高分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低分组自身服务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服务满意度显著相关的胜任特征条目,多数与知识、技能有关;与来访者满意度显著相关的胜任特征条目,均为来访者能感受到的与咨询关系建立有关的条目。

  • 标签: 心理健康服务人员 胜任特征 服务满意度
  • 简介:以大学一年级新生中的调剂生为调查对象,先后测查了他们间隔六月的学习动机及其心理健康状况。首先探讨了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整体特点及通过调剂与非调剂生学习动机的横向比较与纵向对比所反映的学习动机的独特性,随后考察了调剂生学习动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表明:调剂与非调剂生在学习动机上并无本质的差异,过分夸大两者在学习上的差异并不可取。

  • 标签: 大学生 调剂生 学习动机 心理健康
  • 简介:◇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周部长:我们始终强调,素质教育当中要提高多方面的素质,一个是思想道德素质,一个是科学素质,一个是人文素质,一个是身体心理素质.我们把心理素质提高到很高的位置上.在明年合适的时候,我们可能还要花比较多的精力来强调锻炼身体、增强心理健康,我们希望孩子们都是身心健康的孩子,这是我们的基础.

  • 标签: 周济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 中小学 心理问题
  • 简介:老龄化及其引发的心理支持问题,是目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老年心理关爱所存在问题和现实紧迫性,系统梳理和对比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周边地区的研究和工作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老年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当下适合我国老年化特色的有关心理健康研究和实践的主要任务和发展走向。

  • 标签: 积极老龄化 心理健康 心理支持
  • 简介:2008年1月18日,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2008年1号文件公布了第八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结果,“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幸福课’的实践与思考”等85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46项。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获奖成果首次有了物质奖励,其中三等奖的奖品为获赠2008年全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 标签: 教育科研 心理健康 教育 成果
  • 简介:为探讨自1999年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以来,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迁,本研究对106篇1998至2015年间采用SCL-90量表的研究进行了横断历史元分析,考察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SCL-90量表中9个因子的分数均值均与年代呈负相关,年代对各因子变异的解释在4%至16%之间;1998年到2015年这18年来,各因子均值平均下降范围(效果量d)在0.24至0.55个标准差之间,其中强迫、抑郁和精神病3个因子均值变化尤为明显。这表明贫困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的状况在缓慢提升。(2)与中部地区相比,东部和西部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8年来提高更明显。(3)虽然不同性别贫困大学生各因子历年变化差异并不明显,但女生抑郁和精神病两方面改善略快。此外,普通元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贫困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

  • 标签: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SCL-90 横断历史研究
  • 简介:王兵在《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年第3期撰文认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坚定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治本之策。毛泽东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杰出构建者,也是身体力行地践行和倡导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 标签: 《毛泽东思想研究》 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 健康 路径 三维
  • 简介:本文为初步探讨职校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现状。维护职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对职校学生进行了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分析职校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及职校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为预防和早期干预网络成瘾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网络成瘾(IAD) 职校学生 心理现状 调查分析
  • 简介:旨在调查我国现阶段成年人的社会赞许性状况,并建立相应的全国常模。使用之前编制的“中国成年人多维社会赞许性量表”,在全国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进行分层抽样,获有效样本6350人。结果表明:女性的社会赞许性总体水平及自我欺骗否定、能动性管理和交流性管理水平显著高于男性:青年人社会赞许性的总体以及各维度的水平均低于中、老年人;城市人口社会赞许性的总体以及各维度的水平均高于农村人口:初中受教育程度者的社会赞许性总体水平低于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者,在交流性管理水平上.初中受教育程度者低于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者;低收入者的能动性管理水平高于中、高收入者.高收入者的交流性管理水平低于中、低收入者。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全国常模。

  • 标签: 社会赞许性 中国成年人 全国常模
  • 简介:记得一位著名作家曾经说过:"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这非常可怕。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也逐步从导入期、探索期、起步期进入到推广期。心理健康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心理活动课在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茶。笔者有幸作为这股热潮中的一员,也参加了不少培训、赛课、科研等活动。作为一名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上过、听过的那么多节课中,总有一些细节令我久久回味。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课 细节 教学艺术
  • 简介:心理健康教育课又称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等,是指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事关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败。

  • 标签: 教案设计 问题 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课
  • 简介:为探究家庭环境和专业满意度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通过南京大学2013级3191名大一学生UPI问卷调查,采用回归方程分析家庭环境中的家庭来源地、家庭经济、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认知以及专业满意度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和专业满意度均显著影响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大一新生 家庭环境 专业满意度 心理健康 UPI
  • 简介:一、引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重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科教师应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首先,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各种心理品质、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使得教师容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中小学学科教学教材本身就含有大量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如语文课文《谈骨气》,在学习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的强烈自尊和骨气所在,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此外,中小学学科教学是在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极大,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促进心理健康的氛围。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学科教学
  • 简介:采用梁宝勇、程诚编制的“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梁宝勇和郝志红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和郑日昌、邓丽芳和张忠华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所大学6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可以缓冲心理应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心理弹性部分中介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

  • 标签: 心理弹性 心理应激 心理健康 中介作用
  • 简介:2006年11月20日~22日浙江省第九届“百课万人”(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学观摩活动在杭州市省委党校成功举办。活动由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朱永祥副院长、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王健敏、庞红卫以及周红五主持。

  • 标签:
  • 简介:为了在大学生中进行宗教信仰和心理健康指标的调查,并为学校及相关部门了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和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动思维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应对效能量表、简版自尊量表、特质愤怒问卷、压力知觉量表、一般健康问卷,对某高校3509名大一新生进行宗教信仰一般状况和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在不同人口学因素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差异。

  • 标签: 大学生 宗教信仰 心理健康
  • 简介:采用经济信心问卷、生涯自我效能感量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贝克焦虑和抑郁量表.对2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经济信心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生涯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可能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经济信心与生涯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抑郁显著负相关.生涯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与焦虑、抑郁显著负相关。大学生经济信心对其主观幸福感和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在经济信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在经济信心和抑郁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此外,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传递了经济信心对焦虑的间接影响。

  • 标签: 大学生 经济信心 心理健康 生涯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