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小脑与大脑功能连接改变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采集2012年9月至2019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例急性期、25例缓解期RRMS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的功能MRI数据,经预处理后计算小脑种子区与大脑功能连接(FC)值并组间比较其差异脑区FC值与临床评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急性期RRMS左侧Ⅵ小叶、右侧Ⅵ小叶、左侧小脑蚓的FC下降(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缓解期RRMS右侧Crus Ⅰ、左侧Crus Ⅰ、左侧Ⅴ小叶、右侧Ⅴ小叶FC下降(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急性期RRMS组左侧Ⅵ小叶和右侧中央前/后回FC值与病程之间呈负相关(r=-0.492,P=0.038);右侧Ⅵ小叶和右侧中央后回/顶上回FC值与扩展残疾状况量表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611,P=0.007);左侧小脑蚓和左侧距状回FC值与病程之间呈负相关(r=-0.534,P=0.023);缓解期RRMS组右侧Crus Ⅰ小叶和左侧前岛叶FC值与总白质病变负荷之间呈负相关(r=-0.453,P=0.023);右侧Crus Ⅰ小叶和右侧前岛叶FC值与修订疲劳影响量表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450,P=0.024)。结论RRMS患者急性发作及缓解期均存在的认知相关网络的小脑-大脑连接下降。此外急性发作期还可显著冲击多发性硬化患者感觉运动网络内小脑-大脑连接,而缓解期可出现情绪网络小脑-大脑连接下降。

  • 标签: 多发性硬化,复发缓解性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后预防管路堵塞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行中心静脉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行穿刺后采用0.9%的生理盐水10ml脉冲式封管,B组采用10u/ml肝素液5ml脉冲式封管,C组采用输液泵持续输入生理盐水(2ml/h),记录管路堵塞的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管路阻塞发生率均在30%-3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管路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为3%(p<0.05)。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后连接输液泵是预防管路堵塞的理想方法。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术 输液泵 管路堵塞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急救中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科呼吸心跳停止行心肺复苏的患者100例,均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急救干预(对照组,n=50)与应用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救信息平均受理用时、呼叫-出车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般情况判断平均用时(30.2±3.2)s,对照组(45.2±1.9)s,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管插管、心电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完好率、器械摆放合理率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8%,86%,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诊速度(3.8±1.2)min,对照组(6.1±2.4)min,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患方满意度率均高于对照组,差错事故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急救中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可增强院前、院内急救时效性,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院前心肺复苏 无缝隙连接急救
  • 简介: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肾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发肾结石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接受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石清除率、应激反应度、积水程度与肾功能。结果(1)手术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7=-40.344,P〈0.05);(2)结石清除率:两组结石完全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36%vs91.80%,Х^2=-1.1578,P〉0.05);(3)应激反应:观察组血糖水平、皮质醇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251-6.542,P〈0.05);(4)积水程度与肾功能:观察组肾盂集合系统分离指数、肾积水、尿素氮、血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5-6.874,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缓解术后应激反应,改善肾功能。

  • 标签: 肾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应激反应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双数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应用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采用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可全面的改善手术质量,提升手术整体质量,改善手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离断式肾盂成形术 腹腔镜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 简介: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静息态功能MRI对认知科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发挥重要价值。认知和行为的个体差异与大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相关,而个体差异对于个体化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静息态功能MRI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与任务态脑功能成像不同,该技术反映人脑静息状态下的神经活动,不需要任务设置或外部刺激。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大脑皮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及宫颈长度测量在早产预测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产检出现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一共有120例,对其采取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及宫颈长度测量,对其早产预测结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联合采取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和宫颈长度测量检查分别高于单一采取两种方法时候的阳性预测值。结论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及宫颈长度测量在预测早产当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 宫颈长度测量 早产预测
  • 简介:纤维连接蛋白和腺苷脱氨酶在胸水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安徽武警医院(23000)韩文铭安徽省医学研究所(230001)何丽娜肿癌和结核是导致胸水形成的常见原因,但有时两者鉴别较困难。我们对36例结核性和28例癌性胸水患者胸水中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

  • 标签: 肺肿瘤 肺结核 胸水 临床诊断 纤维连接蛋白 腺苷脱氨酶
  • 简介:摘要全身麻醉本质探讨一直是相关领域研究的难点,近年来,利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CG)解析麻醉药物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机制逐渐成为热点。文章就不同麻醉药物对ECG分段频谱特征的影响,及其在麻醉药物脑网络作用机制和脑功能连接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深入探讨麻醉药物的作用原理。

  • 标签: 脑电图 脑皮质 脑电频谱 功能连接 脑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high myopia,HM)和视力正常大学生右侧尾状核全脑功能连接的差异。方法对25例高度近视(HM组)和27例视力正常被试(normal controls,NC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分别在常规(0.010~0.080 Hz)、慢5(0.010~0.027 Hz)、慢4(0.027~0.073 Hz)频段对比高度近视及正常对照组右侧尾状核及前部亚区、后部亚区全脑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结果(1)与NC组相比,HM组右侧尾状核与左侧枕中回(MNI:x=-48,y=-84,z=9)、左侧梭状回(MNI:x=-30,y=-63,z=-12)、右侧额中回(MNI:x=39,y=12,z=39)的功能连接增强(P<0.05,Alphasim校正)。(2)HM组右侧尾状核的全脑功能连接变化主要在前部亚区。(3)HM组右侧尾状核及前部亚区与左侧枕中回的功能连接增强主要体现在慢4频段(P<0.05,Alphasim校正)。结论高度近视人群右侧尾状核通过增强与视觉及视觉注意脑区的功能连接对视觉感知和视觉注意力起到代偿作用。

  • 标签: 高度近视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右侧尾状核 视觉感知 视觉注意
  • 简介:目的观察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泌尿小管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变化。方法培育各日龄小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体视学方法及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胚龄(E)12d、14d、16d、18d胎鼠及生后日龄(P)1d、3d、7d、14d仔鼠肾组织中ILK的表达及含量变化。结果ILK在E12d即开始表达于输尿管芽细胞,随后表达在各期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胞质中。体视学测量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ILK的表达随着肾脏的发育逐渐增强,在P7d达到高峰,随后无明显变化。结论ILK在小鼠肾泌尿小管的发育过程中存在时空性表达规律。

  • 标签: 整合素连接激酶 发育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托槽连接方案在中重度氟斑牙正畸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正畸治疗的中重度氟斑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进行研究。A组采用京津釉质粘合剂进行托槽连接,B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托槽粘结,C组采用釉质局部磨除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托槽连接,D组给予牙齿表面复合树脂贴面托槽连接,先从牙尖至牙颈均匀磨除釉质约0.1~0.2mm,随后按照B组方法进行操作。对比分析患者的托槽脱落情况。结果A组的托槽脱落率最高,其他三组从高到低依次为B组、C组和D组。D组的托槽脱落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托槽连接方案在中重度氟斑牙正畸治疗中的托槽脱落率存在显著差异,以釉质局部磨除光固化复合树脂与复合树脂材料进行托槽连接的脱落率较低,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托槽连接方案 中重度氟斑牙 效果 正畸
  • 简介:目的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大鼠肾小球的表达以及活性维生素D[1,25-(OH2D3]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左肾摘除、阿霉素重复注射诱导FSGS大鼠模型。治疗组皮下埋置渗透性微量泵,给予1,25-(OH):D30.03ng·g^-1·d^-1,连用8周。检测3组大鼠尿蛋白、尿足细胞。血清白蛋白(SA)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测定。肾小球硬化指数(GSI),电镜检测每视野足细胞数、足突平均宽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肾小球ILK蛋白的表达,WT-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每个肾小球足细胞数目。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尿蛋白、尿足细胞、Cyst、GSI明显增加,SA、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减少,足突宽度增加,肾小球ILK表达明显降低;②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尿蛋白、尿足细胞排泄明显减少,GSI明显降低,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增多,足突宽度减小,肾小球ILK表达明显增加。结论1,25-(OH2)D3可增加照;S大鼠肾小球ILK的表达,减少足细胞脱落,维持肾小球足细胞数量。

  • 标签: 足细胞 维生素D 临床分析 患者
  • 简介:缝隙连接(gapjunction,GJ)是相邻细胞间传导通讯的一种特殊膜通道结构,缝隙连接在骨组织中各细胞间物质及信号传导通讯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缝隙连接通讯(GJIC)及connexin43(Cx43)在骨质疏松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缝隙连接 CX43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总结肾核素动态显影在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52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积水患儿,采用^90Tcm—DTPA肾动态显影对52例患儿进行检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对21例进行手术前后GFR比较。结果肾影像及肾图曲线随病情不同而出现特征性表现,GFR随病情的加重而出现显著性下降(P〈0.01),术后GFR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Tcm-DRPA肾动态显影可作为诊断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术后病情观察的有效检查方法。

  • 标签: 输尿管梗阻/诊断 肾盂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已广泛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者的脑连接分析。脑结构连接分析发现ASD患者大脑存在非典型生长发育的可能,儿童时期过度生长,青春期到成年后结构功能过度下降。功能连接分析表明默认网络可能与心理理论能力和自我参照加工相关,突显网络连接的异常会导致社会交往障碍,奖赏网络异常可能与重复刻板行为有关。有效连接分析发现,ASD患者脑区之间信息有向传递异常,并且这种异常与其社会功能障碍有关。本文介绍了基于磁共振成像脑连接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ASD患者与健康人群脑连接的差异,为更加深入地揭示ASD患者的神经活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孤独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脑连接
  • 简介:目的探讨新连接方法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三通旋塞、2mL一次性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引流袋对2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引流.结果引流期间所有患者无中心静脉导管阻塞,无中心静脉导管与引流袋脱开,无胸腔内感染、气胸发生.结论新连接方法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中的效果较好,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rs-fMRI)中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的分析方法,旨在探讨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M)患者大脑半球间VMHC的变化模式。材料与方法以PDM患者32例及健康女性志愿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人口统计学信息、疼痛及焦虑视觉模拟评分、痛经的伴随症状评分,并行rs-fMRI检查,分析两组间VMHC值的差异及组间显著差异脑区的VMHC值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M患者VMHC值显著增加的脑区位于双侧膝下皮层/眶额区(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体素水平P<0.001,组水平P<0.05,双侧),未发现此脑区与临床资料存在相关性。结论PDM患者双侧膝下皮层/眶额区同伦功能连接增强,有可能为原发性痛经产生及调节的中枢机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及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3(claudin-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预后关系。方法选择三门县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并进行claudin-3检测,分析claudin-3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claudin-3阳性率(83.33%)高于癌旁组织(4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32,P<0.01);低分化组claudin-3阳性率(100.00%)高于中分化(85.71%)及高分化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9,P<0.01);有淋巴转移claudin-3阳性率(97.30%)高于无淋巴转移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82,P<0.01);生存年限<3年患者的claudin-3阳性率(91.11%)高于生存年限≥3年的患者(72.73%)(χ2=4.633,P<0.05)。结论claudin-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均有一定的关系,且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紧密连接蛋白 细胞分化 肿瘤转移 淋巴转移 存活率 预后 病理学,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