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耳鼻咽喉头颈科学(H13)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我国耳鼻咽喉头颈科学领域基础研究的现状,为制定学科发展规划、优化学科战略布局、推动基础研究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09—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耳鼻咽喉头颈科学申请及资助项目信息,汇总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内容为申请数量、资助数量、资助率、研究方向、依托单位等。结果2009—2019年,耳鼻咽喉头颈科学(H13)接收项目申请5 103项,占医学科学部申请总量的1.00%,资助922项,以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为主,资助率18.07%,资助金额44 550.90万元,占医学科学部资助总金额的1.02%。在7个二级代码下,H1304(听觉异常与平衡障碍)申请数量1 845项,资助352项,H1301(嗅觉、鼻及前颅底疾病)申请数量1 217项,资助248项,H1303(耳及侧颅底疾病)与H1305(耳鼻咽喉遗传与发育相关疾病)申请数量接近,分别为498项和488项,资助83项和11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33项,资助5项,资助率15.15%。面上项目负责人临床医师占81%,研究员及技术人员占19%;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临床医师占72%,研究人员及技术人员占24%。结论我国耳鼻咽喉头颈科学基础研究存在体量偏小、各学科发展不均衡、顶尖学科带头人偏少、青年领军人才培养还需加强、承担大项目少、研究人员中临床工作人员多而基础研究人员偏少的特点。

  • 标签: 耳鼻咽喉头颈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新脉导管(PICC)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不良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胃癌PICC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结果通过实施分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有效减轻了胃癌PICC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心理情绪,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风险评估 分级护理 认知行为 胃癌PICC患者 上肢静脉血栓 不良情绪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8岁、11岁和14岁受试者按性别和年龄划分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与客观测量的体育锻炼(P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们从瑞典东南部三个中产阶级社区的六所学校招募了549名儿童和青少年(264名男孩)。使用密封式计步器客观测量每天的步数,每日填写一份关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情况的简短问卷。研究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每日使用的平均分钟数与每日平均步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低使用者与高使用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总体来看,每天的步数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量呈一定的负相关(r=-0.329,P<0.001),但男孩(r=-0.340,P<0.001)低于女孩(r=-0.401,P<0.001)。当进一步按性别和年龄分层时,这种相关性仅存在于14岁的女孩(r=-0.385,P<0.001),且仅在这一组中,低使用者和高使用者之间存在差异(P=0.005)。结论每天步数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量呈一定的负相关。当按性别和年龄组分层时,这种相关性只在14岁的女孩中观察到。研究结果可能针对未来青春期女孩的体育锻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时效性激励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以时效性激励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护能力、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结果实施以时效性激励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干预6个月及12个月的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以时效性激励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护理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护能力,提升对血糖监测和控制能力,对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及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时效性激励理论 延续性护理 老年2型糖尿病 自护能力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下,我国鼻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本文旨在了解鼻科学领域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未来的发展及研究方向。方法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2019年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总结鼻科学基础研究现状。结果2010~2019年,H1301(嗅觉、鼻及前颅底疾病)共接收项目申请1163项,资助235项(主要为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20.21%,资助金额10 839万元。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总申请数为15项,资助3项。提交项目申请的依托单位共有111个,其中39个获得资助。排名前10位的依托单位共获得163项资助,占总资助数的69.36%。项目研究方向集中于变应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分别接收项目申请527项和403项,资助117项和95项,资助率分别为22.20%和23.57%。项目研究热点集中在免疫机制方面,取得一批有代表性的成果。结论近十年我国鼻科学基础研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队伍体量偏小、项目依托单位分布过于集中、学科发展不均衡、地域覆盖不全等不足。

  • 标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鼻科学 基础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基础免疫后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收的脊灰疫苗接种婴儿10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婴儿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观察组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基础免疫。比较两组婴儿免疫前后的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结果:免疫前的I型和II型、III型中和抗体水平比较,P>0.05;免疫后I型和II型、III型中和抗体水平高于免疫前,观察组I型和II型、III型中和抗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基础免疫的婴儿I型、II型的抗体水平稍低于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应在婴儿4岁时加服1次脊灰减毒活疫苗,增强脊灰的免疫保护作用。

  • 标签: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 疫苗基础免疫 脊髓灰质炎 中和抗体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IPV)与Ⅰ+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bOPV)液体剂型作为基础免疫以不同接种序贯接种于≥2月龄婴儿中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2018年,采用随机、盲法、单中心、平行对照设计,选择杭州市≥2月龄的婴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1sIPV+2bOPV组、2sIPV+1bOPV组和3sIPV组,按照2、3、4月龄的免疫程序,共接种3剂。记录受试者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全程免疫后28~35 d,采集排除脱落者和违背试验方案者血样,采用细胞培养微量中和试验测定抗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计算抗体阳转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sIPV+2bOPV组、2sIPV+1bOPV组和3sIPV组全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7%、3.61%和1.19%(χ2=1.190,P=0.552),均为一般反应。全程免疫后,1sIPV+2bOPV组、2sIPV+1bOPV组和3sIPV组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84/84)、100%(83/83)和100%(84/84),Ⅱ型分别为81%(68/84)、96%(80/83)和99%(83/84)(χ2=21.469,P<0.001),Ⅲ型分别为100%(84/84)、100%(83/83)和100%(84/84);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GMT分别为1 024.00、1 015.48和982.61(F=2.742,P=0.066),Ⅱ型分别为16.81、107.94和218.85(F=33.570,P<0.001),Ⅲ型分别为990.75、990.36和613.92(F=37.886,P<0.001)。结论不同脊髓灰质炎基础免疫程序中,sIPV和bOPV在≥2月龄的婴儿中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2sIPV+1bOPV组和3sIPV组较1sIPV+2bOPV组产生更高的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GMT和阳转率,1sIPV+2bOPV组和2sIPV+1bOPV组较3sIPV组产生更高的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GMT。

  • 标签: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免疫原性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