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建立头颈部肿瘤MRI图像与CT图像的映射模型,实现MRI引导放疗中伪CT (sCT)的预测生成。方法收集45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影像信息与IMRT计划信息。首先对MRI (T1)和CT图像进行刚性配准、裁剪、去背景、数据增强等预处理操作;其次对病例进行GAN训练,随机选取30例作为训练集放入网络进行建模学习,另15例用于测试。比较预测sCT与真实CT的图像质量,以及后续比较预测sCT进行重计算的剂量分布与真实计划的剂量分布。结果测试集的预测sCT与实际CT图像质量比较显示,二者误差较小,体素平均绝对误差值为(79.15±11.37) HU,结构相似性系数值为0.83±0.03。sCT重计算的剂量分布与实际剂量较为接近,不同区域水平下的MAE值相对处方剂量均<1%。在2mm/2%、3mm/3%准则下,所有病例sCT重计算剂量分布的γ通过率均>92%、>98%。结论提出并实现了使用GAN进行鼻咽癌患者sCT的生成,为MR-IGRT实施奠定了基础。图像质量与剂量学比较均显示了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 标签: 鼻咽肿瘤/磁共振图像引导放疗 生成对抗网络 伪CT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在与健康人群表达水平对比后总结其表达意义。方法抽选2014年6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20例CHF患者与1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将CHF患者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Ang-2、NT-proBNP、LVEF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Ang-2与NT-proBNP、LVEF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Ang-2、NT-proBN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降低(p<0.05),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三项指标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ng-2与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827,p<0.05),Ang-2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664,p<0.05)。结论血管生成素-2与慢性心力衰竭之间明显相关性,Ang-2表达水平越高提示患者心衰程度越高,Ang-2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血管生成素-2 慢性心力衰竭 N-末端利钠肽前体 表达水平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VEGF-C及受体在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7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15例正常口腔黏膜VEGF-C、fit-4的表达;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周微淋巴管密度(MLVD).结果口腔鳞癌VEGF-C、flt-4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57.4%、61.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0%、20%(P<0.025);口腔鳞癌MLVD为14.04±6.9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48±2.62(P<0.001);VEGF-C、FLt-4阳性组中,MLVD分别为17.38±4.90和17.34±4.69,显著高于阴性组的9.54±3.79和8.72±2.99(P<0.001),且VEGF-C、flt-4mRNA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VEGF-C、flt-4在口腔鳞癌癌周淋巴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生成 口腔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进展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 (Ang-2)的表达及HIF-1α调控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住院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以健康人群为对照;以鼠肝癌发生模型检测肝细胞癌变过程中HIF-1α、VEGF和Ang-2动态表达情况;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分析肝病患者及鼠血清HIF-1α、VEGF和Ang-2水平。构建HIF-1α特异miRNA表达质粒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干预HIF-1α mRNA转录,分析其对人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VEGF和Ang-2表达以及对上皮间充质转换(EMT)的影响。多组样本均数间比较用方差分析,q检验行两两比较;以χ2检验比较样本率。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IF-1α、VEGF和Ang-2表达情况,肝癌组分别为(145.6±32.6) μg/L、(458.9±125.3) μg/L和(42.9±5.1)μg/L,均显著高于(P < 0.001)肝硬化组的(79.5±28.4)μg/L、(206.8±56.8)μg/L和(26.2±6.1)μg/L及慢性肝炎组的(60.1±18.8)μg/L、(178.1±85.4) μg/L和(21.8±6.9)μg/L,且HIF-1α和VEGF (r = 0.937,P < 0.001)、HIF-1α和Ang-2 (r = 0.933,P < 0.001)及VEGF和Ang-2 (r = 0.910,P < 0.001)呈显著正相关。鼠肝细胞癌变模型证实,从正常肝细胞、肝细胞变性、癌前病变至癌变的恶性转化过程中,HIF-1α、VEGF和Ang-2呈进行性增高表达。以HIF-1α miRNA干预质粒转化HepG2细胞,在72 h与空白组比较:HIF-1αmRNA、HIF-1α、VEGF和Ang-2分别下降88.1%、59.8%、54.0%和36.0%;EMT相关蛋白Snail(0.26±0.02与0.67±0.09,q = 6.75, P < 0.003)、波形蛋白(0.27±0.08与0.73±0.04,q = 10.35, P < 0.001)和Twist(0.24±0.07与0.73±0.02,q = 12.08, P < 0.001)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但E-钙黏素(0.76±0.08与0.27±0.09,q = 7.05, P < 0.00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HIF-1α介导和调控肝癌相关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Ang-2的表达,干预HIF-1α转录可显著影响肝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和EMT转化。

  • 标签: 肝细胞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2 转录抑制
  • 简介:摘要: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到来,导致学生无法正常到校上课,对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该文以某医学专科学校对2018级口腔专业开展的线上教学为例,利用SPSS分析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与2017级学生同课程成绩对比,大部分课程的学生成绩的平均分有所下降,线上教学还有待完善。

  • 标签: 线上教学 成绩 影响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上皮-间质转化(EMT)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65例TSCC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MT标记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同时CD34联合PAS双重染色检测VM情况。结果Vimentin在癌和癌旁正常上皮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1.54%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815,P=0.000),Vimentin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cadherin在TSCC和癌旁正常上皮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阳性率56.92%和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951,P=0.000),E-cadherin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M在TSCC和癌旁正常组织的出现的例数比率是33.14%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46,P=0.000),VM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E-cadherin与Vimentin具有负相关关系(r=-0.507,P=0.000),Vimentin表达与VM具有正相关关系(r=0.592,P=0.000),VM与E-cadherin具有负相关关系(r=-0.518,P=0.000)。结论TSCC中存在EMT及VM,存在EMT和VM的TSCC具有更高临床分期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对TSCC侵袭、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鳞状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血管生成拟态
  • 简介:本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所致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相关性纯红细胞再障进行综述。

  • 标签: 纯红细胞再障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目的:观察川芎嗪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90只8d龄鸡胚随机分成6组(生理盐水组、贝复济组、盐酸川芎嗪A组、B组、C组、D组),建立CAM模型,将NS、bFGF、4种浓度的川芎嗪分别加在CAM表面的载体上,继续孵育3d后制备CAM标本,观察血管生成表现,并进行新生血管计数。结果:川芎嗪各浓度组新生血管数增加,与生理盐水组和贝复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具有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作用,川芎嗪促血管生成作用与其浓度有一定依赖关系。

  • 标签: 川芎嗪 鸡胚 绒毛尿囊膜 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早产儿脑损伤临床疗效的探讨。方法我院于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脑损伤患儿72例,随机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手段,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EPO静脉滴注,用量为250U/kg/次。分别于患儿出生后6、12月份对两组早产儿进行Gesell发育量表的评估。结果待6个月后,研究组在适应能力及大运动情况较对照组高,同时在12个月时,研究组在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及精细动作方面均较对照组高,且两组差异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早产儿的脑损伤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同时降低脑损伤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早产儿脑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慢性肾衰竭患者TPO水平、TPO与肾功能及血小板的关系。方法将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慢性肾衰竭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实验组,应用酶标仪测定健康对照组和实验组TPO水平,同时应用血细胞测定仪和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检测慢性肾衰竭患者血常规、肾功能和肝功能等。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血清TPO降低(P0.05),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TPO治疗后两周内,血小板明显上升(P<0.01),慢性肾衰竭患者TPO水平与血小板呈正相关,TPO水平与血尿素氮、肌酐呈负相关。结论TPO治疗慢性肾衰竭血小板减少具有好的疗效,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促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
  • 简介: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食管癌根治术前应用的临床意义和安全性。方法38例可手术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9例)入院后立即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然后手术;对照组(19例)不予rHuEPO治疗,其它同研究组。将两组的验血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差异有显著性,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术前应用rHuEPO能够改善患者术前、术后贫血,减少术中输血量,使用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食管癌 促红细胞生成素 食管癌根治术 血红蛋白 血小板 输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表达水平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分别收集该院20例早发子痫前期、20例晚发子痫前期以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中ANG2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子痫前期组ANG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发型子痫前期和晚发型子痫前期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

  • 标签: 血管生成素2 子痫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增强CT以及MR灌注成像在评估肺癌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潜在临床应用和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间临床确诊的肺癌患者120例,均接受动态增强CT、MR灌注成像检查。以病理标本微血管密度(MVD)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类检查下检测参数值与MVD的相关性。结果:动态增强CT中PH、rBV、M/A、灌注值均与病理组织MVD呈现正相关,Pm与MVD无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灌注成像中SS、PH、TendEn1、En2、En4与病理组织MVD呈现正相关,Tend与病理组织MVD呈现负相关,但Tprior、Tmax与病理组织MVD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CT与MR灌注成像均可对肺癌肿瘤血管生成进行预测,其各项参数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增强CT MR灌注成像 肺癌肿瘤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CT灌注成像(VPCT)用于鉴别肺癌、评价血管生成的价值。方法  从2023年4月-2024年6月经病理诊断确诊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均行VPCT检查、SIX2和MVD检测,按照病理诊断结果分为AIS组(14例)、MIA组(9例)、IAC组(27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BF、BV、PH值、SIX2阳性率、MVD:AIS组<MIA组<IAC组,组间对比均差异较大(P<0.05)。结论  不同类型肺癌患者的VPCT参数具有较大的差距,通过VPCT参数变化能够评价肺癌患者血管生成情况。

  • 标签: CT灌注成像 肺癌 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辅助生殖技术帮助越来越多有生育要求的高龄女性生育后代。通常女性卵巢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减退,对促排卵过程中使用促性腺激素(Gn)刺激卵巢后反应不佳,临床表现为获卵数少及临床妊娠率低。拮抗剂方案抑制早发性黄体生成素峰,且不影响垂体内Gn的储备,因此可减少Gn的用量及使用时间,同时规避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的风险,因此适用于卵巢低反应患者。但拮抗剂方案促排卵过程中可能使患者黄体生成素(LH)水平过低,根据“LH治疗窗”学说,LH过高或过低均会对卵泡正常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妊娠结局[1]。在拮抗剂方案中适时添加外源性LH可以补偿由于拮抗剂本身所导致的内源性LH水平下降,更好模拟生理性卵泡生长发育环境。本文就卵巢低反应患者拮抗剂方案中添加黄体生成素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卵巢低反应 拮抗剂方案 黄体生成素
  • 简介:摘要MR加速器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不需金标/信标置入的优势,且可实现自适应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完美解决前列腺放疗期间体积变化、每分次治疗时膀胱和直肠变化对靶区和剂量分布的影响等问题,有望在靶区剂量安全前提下将外放边界继续缩小。但形状自适应流程临床执行难度较大,本文将总结我科经验及标准操作流程。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加速器 高精度 自适应放疗 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封管方法对血透导管管内血栓生成的对比研究。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2月使用血透导管作为透析通路的透析患者按导管封管液配制方法不同分别设为对照组肝素14(每毫升4mg)和观察组(尿激酶10万U+肝素14(每毫升4mg),对两组患者的透析导管血栓生成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导管血栓生成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封管法能有效降低导管内血栓生成,同时并不会出现局部或全身出血等风险,值得临床护理推荐。

  • 标签: 血栓 血透导管 肝素钠 尿激酶
  • 简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贫血临床常见,提高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是治疗该病很重要的措施之一。我院临床应用小剂量重组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6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贫血的患者,疗效显著,患者自觉症状均得到改善,观察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没有发现明显副作用。

  • 标签: 红细胞生成素 EPO 治疗 老年 肾性贫血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一种与白细胞介素7(IL-7)类似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多种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并使其分泌Th2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在许多皮肤病中TSLP的表达水平异常,在部分皮肤病中其水平高低还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TSLP可能是治疗多种皮肤病的潜在靶点。本文综述近年来TSLP在多种皮肤病(包括炎症性疾病、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和思路。

  • 标签: 白细胞介素7 皮炎,特应性 银屑病 类天疱疮,大疱性 Netherton综合征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皮肤肿瘤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 简介:摘要在获得Bone杂志的授权后,本文对该刊发表于2019年2月的文章[Wu J, Wang A, Wang X, et al. Rapamycin improves bone mass in high-turnover osteoporosis with iron accumulation through positive effects on osteogenesis and angiogenesis. Bone, 2019,121:16-28]进行中文编译。铁蓄积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骨形成和血管生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明确mTOR在铁蓄积相关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以及雷帕霉素是否能通过靶向mTOR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构建野生型铁蓄积骨质疏松模型小鼠和转基因(Hepc-/-)铁蓄积骨质疏松模型小鼠,检测体内mTOR水平,体外利用枸橼酸铁铵(FAC)干预成骨细胞,观察mTOR变化,在动物水平采用雷帕霉素干预及在体外细胞水平转染mTOR特异性的siRNA,观察雷帕霉素对铁蓄积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参数、骨形成和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型铁蓄积骨质疏松模型小鼠和Hepc-/-铁蓄积骨质疏松模型小鼠体内的mTOR水平均显著上升,上调的mTOR能够通过激活Cxcl9的表达和分泌,抑制骨组织中"骨形成与血管生成偶联" 。在动物水平采用雷帕霉素干预及在体外细胞水平转染mTOR特异性的siRNA可改善铁蓄积影响的骨形成及骨内血管的生成能力。在成骨细胞中铁蓄积可激活mTOR/STAT1/Cxcl9信号通路,这些结果提示mTOR在铁蓄积骨质疏松症中起关键作用,雷帕霉素能够有效靶向针对mTOR改善骨形成与骨内血管生成,提高伴铁蓄积骨质疏松小鼠的骨量。

  • 标签: 铁蓄积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骨形成 血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