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鲁迅的《呐喊》、《彷徨》中,有两篇小说是写疯狂的,即《狂人日记》和《长明灯》。《社戏》、《故乡》却是写童年生活,《兔和猫》,《鸭的喜剧》则是以小动物为叙述对象。这些小说在风格上显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文学性与影响力也并不相同。《狂人日记》、《故乡》一般被认为是鲁迅的经典性小说,几乎家喻户晓。《社戏》在青少年语文教育中被普遍推广,在研究者那里却很少引起强烈的兴趣。至于《兔和猫》、《鸭的喜剧》则普遍不受重视,仅仅停留在少数研究者那里。

  • 标签: 《兔和猫》 《彷徨》 《呐喊》 童年生活 疯狂 《狂人日记》
  • 简介:有了梁如洁的画作,会颠覆我们对岭南画和女性画家的印象和看法。岭南书画院曲斌院长就是这一观念的鼓动者,他直言今天的不少花鸟画学术探索性不强,还是萎靡柔艳、玩浮小趣的状态。然而,梁如洁的画作,令他为之振奋:没想到,在广州这块土地上,生长出了"心如洁莲画如铁"的一朵奇葩!的确,她的画勤于思变于法度之中,视造型经营、用笔用墨于法度之外。在规范中见方圆,在形式中求

  • 标签: 梁如洁 书画院 中国画艺术 用墨 中国画发展 中国美术馆
  • 简介:<正>一、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一)自然保护区情况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面积241776公顷,占全州土地面积的12.9%,包括地域上互相分割的五个子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位于景洪市北部;勐仑子保护区,横跨景洪市和勐腊县;曼稿子保护区,位于勐海县城西北;勐腊子保护区和尚勇子保护区分别位于勐腊县东部和南部并与老挝(?)壤。1958年经云南省人大党委会

  • 标签: 生态旅游开发 社区参与 勐腊县 旅游网络 保护区建设 景洪市
  • 简介:美国著名女作家安妮·迪拉德(AnnieDillard)迄今已出版著述十余部,体裁涉及诗歌、散文、回忆录、文学评论和西部小说等诸多方面.无论何种体裁的作品,迪拉德都在其中展示着她精妙的语言、深入细致的观察以及独到的思考与见地.作为当代美国自然文学的典范,迪拉德的散文集(PilgrimatTinkerCree后,又译)是堪与梭罗的相媲美的佳作,迪拉德也据此成为美国经典美文的代表之一.

  • 标签: 安妮·迪拉德汀 探寻安妮·迪拉德 汀溪
  • 简介:爱情组诗《有一种沉重的行囊》的出现,再次印证了瓦雷里那句"诗歌是跳舞,散文是散步"的老话乃至理名言。面对罗凯构筑的貌似浅淡实则深邃的情思空间,我发现起用一目十行的阅读方式是无效的,而唯有反复诵读、玩味,充分想象、揣摩,才会体会到诗人的情感真谛和文本的精致个性所在。

  • 标签: 智性 阅读方式 诗歌 自然 情感 意象
  • 简介: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民日报》记者专访多位专家学者,针对如何全面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以往存在哪些误区、怎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 标签: 人与自然的关系 和谐共生 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文明发展 生态良好
  • 简介:2010年6月18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动物园召开。会上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下简称中少社)、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被誉为“自然之子”的内蒙古作家黑鹤共同为此次发布的“黑鹤动物系列小说”揭幕。团中央、少工委、作协等相关领导出席了发布会。

  • 标签: 动物小说 自然之子 《儿童文学》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作家 新书发布会
  • 简介: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发,产生了大量的流民。国共两党、民间团体对灾民进行了相应的救济,救济中存在的贪污腐化等人祸因素加剧了天灾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灾荒之下社会环境急剧恶化,越轨犯禁之事层出不穷,社会矛盾激化,冲突不断升级。现代文学具体形象地书写了自然灾害下的人与社会,表现了作家直面苦难的勇气和良知。

  • 标签: 现代文学 民国时期 自然灾害 流民 救济 社会冲突
  • 简介:自然与风景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辅助阐明作品的思想内容,奠定作品的基本氛围,烘托人物的情感与个性,而且在屠格涅夫的人格意识中具有某种命定或先在的蕴涵:它们引发的不仅仅是美好与和谐,还有冥想、恐惧、灵魂的颤抖和对永恒与死亡的思索。它们并非只是作为文学创作的技术手段而存在,而是具有某种哲学层面的形而上思考和本体论意义。这其中既蕴涵了作者的人格之谜,也显示出屠格涅夫欲通过自身生活和文学创作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价值思考和本体追问的可贵勇气。

  • 标签: 屠格涅夫 本体论 角色转换 意义 恐惧 期望
  • 简介:杜甫流寓成都的几年是他一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岁末抵达这里,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五月离去,内中除有一年多(762年7月至764年3月)流寓梓州和阆州外,实际在成都草堂住了将近四年。这是他除长安之外住得最久的地方。正如诗人自己所说:“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春

  • 标签: 杜甫 “草堂诗” 唐代 诗歌创作 自然生命 文学题材
  • 简介:艾丽斯·沃克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忧心忡忡,她在书写女性生存状态的同时自觉地表现出对大自然(地球)命运的真切关怀。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沃克的五部长篇小说进行文本分析,将其所表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大致概括为两点:一是审视性别压迫与“自然歧视”之间的逻辑联系,揭示人类破坏自然与男性压迫女性的同质性;二是抵制西方父权社会里那种把自然“他者化”的生态观,批判那种与性别歧视一样根深蒂固的“物种歧视主义”思想。

  • 标签: 艾丽斯·沃克 小说 生态女性主义
  • 简介:杨牧的长篇自传体纪实文学《天狼星下》在我刊3、4两期正式面世之前,便已在文学圈内及新闻界引起轰动,许多有影响的报纸或发消息,或发评介,或发专访,或予连载……此种盛况实为"文学失去轰动效应"(著名作家王蒙语)之后的今天所罕见。本刊以两期的全部篇幅连载推出《天狼星下》,亦为本刊创刊四十四年来所仅见。此举及紧随其后的这组笔谈除了表明我们对《天狼星下》的推重而外,意在向世人宣示我们倡导高雅艺术呼唤文学精品的态度与决心。

  • 标签: 纪实文学 文学精品 著名作家王蒙 双重挤压 社会与自然 南行记
  • 简介:钱钟书先生提出以风格论唐宋诗,开启了以风格论诗的说法。诗可以按照风格论,那么,艺术是否也可依风格而论?自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后,诗画相通的理论在国内学界已有众多成果。西方诗学最早也认为诗画相通,至18世纪《拉孔奥》出现之后,才将诗画分论,并开始强调两者的独立性和差异性。艺术之间具有相通性,跨越国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诗歌艺术和国外绘画艺术,是否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具有可比性?在本文中,作者把中国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和西方印象派绘画进行比较研究,就两者在题材、创作风格和作者群体等方面具有的相近表征探究,继而深入理解这种表现背后的原因。

  • 标签: 魏晋时期 山水诗 印象派油画 艺术共通性
  • 简介:[摘要]京派作家沈从文与废名试图通过质朴平凡的乡土人生来进行文化探索,发掘人情人性的美。《边城》和《竹林的故事》作为代表性篇目,映射出两位作家对于美的态度与观念,本文旨在通过浅析对比人物形象,来反映这种创作意蕴上的微妙差别。

  • 标签: [] 翠翠 三姑娘 自然人性 宗法制乡村
  • 简介:阿洛可斯夫基,一位倾心于诗歌的彝族散文诗诗人。著有散文诗集《黑土背上的阳光》、《没有名字的村庄》并获得四川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奖、四川天府文学奖。这位优秀的彝族青年诗人,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散文》、《四川日报》、《散文百家》等40余种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500余篇,最近散文

  • 标签: 万物有灵论 彝族 自然界 布谷鸟 诗歌 自然万物
  • 简介:扬·阿尔贝是当代西方非自然叙事学阵营中最为活跃、最有建树的理论家之一。尽管受到布莱恩·理查森的激发和影响,但阿尔贝无论在非自然叙事的概念界定、特征描述还是在阐释策略方面都与理查森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概念层面上,阿尔贝把非自然叙事界定为物理上、逻辑上、人类属性上不可能的场景与事件;在特征描述上,他主要聚焦于非自然的叙述者、非自然的人物、非自然的时间和非自然的空间;在阐释策略上,他倡导以认知方法为导向的自然化解读策略。本文在评述阿尔贝非自然叙事学理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出:关于非自然叙事的界定与判断至少涉及“程度”与“层面”两个问题,而对非自然叙事特征的考察需要扩大至更多的类别与内容,如非自然的聚焦、非自然的心理以及非自然的情感等;在非自然叙事的批评实践上,所谓的自然化解读与非自然化解读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种“两者皆可”的选择,即我们应该在有效保留非自然叙事之“非自然性”的同时对其做出合理的阐释。

  • 标签: 不可能性 非自然叙事 非自然叙事学 扬·阿尔贝
  • 简介:列维坦是公认的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风景画大师。作为能引起人们“诗意情绪”的画家,大自然在画家的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宽广的河流、姿态万千的树林、瞬息万变的天空、静穆的教堂和墓地——典型的俄罗斯自然景色给画家带来无穷的艺术灵感。在一幅幅风景画里,列维坦不仅把俄罗斯大自然描绘得出神入化,而且在其中注入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体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自然观。

  • 标签: 列维坦 风景画 生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