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位于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的Nanosteel公司宣布其首款基于粉末床激光融合增材制造工艺的产品。BLDRmetalL-40是一种表面硬化粉,其具有高硬度和高塑性(表面硬度〉70HRC,芯的延伸率〉10%),很容易在标准商用设备上打印。

  • 标签: 打印 激光 粉末 工具钢 3D 美国
  • 简介:利用热力学软件Thermal—Calc计算了Sanicro25耐热中的平衡态析出相,分析讨论了关键元素含量变化对析出相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加中W、C含量可以升高M23C6的回溶温度以及增加M23C6的析出量,Cr、Co含量对M23C6的析出量没有明显影响;Cr含量越低,W含量越高,Laves相的回溶温度越高,析出量越大;Q、N含量越低,Nb含量越高,MX相的析出量越高;Nb含量越高,N含量越少,Z相的析出量越大;W、Cr含量越高,σ相析出量越大,回溶温度越高。

  • 标签: Sanicro25钢 M23C6相 LAVES相 MX相 Z相 Σ相
  • 简介:研究了中温热处理对2种高碳铁素体不锈430和Cr21显微组织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热处理温度分别为700℃、800℃、900℃。对于430来说,通过中温热处理可以使马氏体脆性降低,其中700℃处理后其抗拉强度最高。而Cr21可以通过中温热处理控制其碳化物的析出来改变其力学性能。在800℃处理后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通过对冲击断口的扫描电镜分析发现,中温热处理不仅提高了430不锈的抗拉强度,而且其韧性也有一定提高。对于Cr21来说,虽然热处理提高了其抗拉强度,但是断口仍具有一定的脆性特征。

  • 标签: 热处理 铁素体不锈钢 显微组织 抗拉强度
  • 简介:双相不锈1Cr18Ni11Si4AlTi由前苏联研制,目前在我国某些特殊行业中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现有标准GJB2294—95和GB/T1220—92组织生产,发现按标准中现行成分设计、热处理制度生产的产品与标准要求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σ0.2)需达到的规定值存在较大差异,很难达到所需要的屈服强度。通过完善相关成分和工艺参数,获得了满意的金相组织和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通过试验探讨了生产实际与标准中的部分规定存在的差距。

  • 标签: 双相不锈钢 1Cr18Ni11Si4AlTi 成分 热处理 性能
  • 简介:研究了Ca处理对含Ti大线能量焊接非调质低合金高强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Ca处理组织结构得到细化,大线能量焊接热模拟热影响区(HAZ)晶界铁素体生长被抑制,其钢板及HAZ的强韧性均得到有效提高。Ca处理使含Ti热影响区氧硫化物复合夹杂物由片条状转变成球状,并从TiMnOS占主导变为TiCaMnOS-Al2O3占主导,提高了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核能力。

  • 标签: Ca处理 大线能量焊接 晶内针状铁素体 性能
  • 简介: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了表面含酯基的磁性聚合物微,利用醇解反应赋予微表面丰富的羟基,进一步在微表面偶联氨基硫脲,制备了螯合磁性聚合物微。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微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球粒径比较均匀,在常温下具有超顺磁性。此外,微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具有选择性,吸附容量顺序为Hg^2+〉Zn^2+〉Pb^2+〉Cd^2+,而且微对各种重金属离子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

  • 标签: 螯合 磁性 聚合物微球 重金属离子 吸附性能
  • 简介:对比研究了3组X80抗大变形管线的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讨论微观组织尤其是第二相组态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组X80抗大变形管线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均呈圆屋顶型的连续屈服态,且纵向屈强比均小于0.85;硬相M/A组元对X80产生明显的第二相强化作用,随着M/A相含量的增加,材料屈服强度增大。屈强比主要受控于软硬结合的AF+M/A组元双相组织,硬相M/A组元的体积含量与屈强比表现出非线性关系。

  • 标签: 管线钢 抗大变形 屈强比 双相组织 M/A组元
  • 简介:采用机械磨技术制备了MgH2-10%Al2O3(质量分数)储氢复合体系,通过XRD、SEM、DSC-TG等检测手段考查了微量Al2O3陶瓷颗粒掺杂对MgH2体系组织结构及解氢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磨可有效细化MgH2颗粒;在微量Al2O3陶瓷颗粒与机械磨的协同作用下,MgH2颗粒的细化效果更为显著;相对于纯MgH2磨体系而言,微量Al2O3的掺杂有效降低了MgH2体系的解氢温度(降低近50℃),且其解氢速率也有所提高;MgH2-Al2O3储氢复合体系解氢性能的改善主要源于Al2O3陶瓷颗粒对MgH2体系的组织细化效应.

  • 标签: MgH2 陶瓷颗粒 球磨 解氢性能
  • 简介:以0.8mol·L-1Al(NO3)3·9H2O的乙醇溶液为电解液,用阴极微弧电沉积的方法在HR2表面制备厚度约为69μm的氧化铝陶瓷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涂层的表面和截面形貌,通过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及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涂层的成分以及相组成,通过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分析了涂层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涂层表面粗糙多孔,与基体呈犬牙咬合状结合;涂层主要由旷Al2O3和rAl2O3组成;涂层中含有少量的Fe元素,表明膜/基界面附近的基体在微弧放电的作用下也参与了成膜;沉积氧化铝涂层后,样品的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耐腐蚀性能得到提高。

  • 标签: HR-2钢 阴极微弧电沉积 氧化铝陶瓷涂层
  • 简介: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对含微量Zr、Ti的Cr35Ni45Nb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组织为奥氏体基体和枝晶间骨架状碳化物,碳化物类型为富铬的M23C6和含铌等强碳化物元素组成的MC;微量Zr、Ti可细化二次析出的Cr35Ni45Nb合金中的碳化物,使其呈粒状较均匀地分布在晶内,从而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

  • 标签: 微量锆和钛 Cr35Ni45Nb 奥氏体不锈钢 碳化物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