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选择性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或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凸的疗效。方法1998年3月-2004年9月,共64例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凸患者接受手术,其中36例采用选择性前路手术(A组),28例采用选择性后路手术(B组),随访时间为2~4年。结果A组术前胸腰段或腰段弯曲角度平均42°,术后平均18°;B组术前平均46°,术后平均18°。2组患者术后弯曲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且2组患者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的出血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手术时间(179min)〈A组(279min),融合节段(15.8个)比A组(39个)长1.9个节段。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均无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B组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junctionalkyphosis,PJK)发生率高(P〈0.01)。结论对于胸腰段或腰段脊柱凸的患者,2种方法在冠状位和矢状位矫形效果相当,但后路手术时间短,融合节段长,术后PJK的发生率更高。

  • 标签: 青少年 胸椎 腰椎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成人退变性脊柱凸后路三维矫形手术,比较不同置钉方案的矫形效果,探讨手术策略的选择。方法通过CT图像建立1例退变性脊柱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后路CD矫形模拟技术,分别设置不同的置钉方案,对比不同矫形操作中椎体成角及位移,比较术后矫形效果。结果4种矫形方案的Cobb角以及腰椎前凸角无明显差别。融合至T10与融合至L1的矫形方案相比,顶椎区去旋转作用以及向中线纠正的能力更强。去旋转矫形过程中顶椎区的螺钉应力较高,尤其在长节段矫形方案。结论对于Cobb角较小、脊柱平衡性以及柔韧性较好的成人退变性脊柱凸,短节段融合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侧凸 临床方案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无论是跨伤椎的4钉2椎体固定,抑或是近年来报道的6钉3椎体固定,虽然其固定效果确切,但均为双节段固定。本研究对部分胸腰椎骨折采用经伤椎置钉节段固定,以期减少脊柱运动节段的丢失。2006年1月~2008年5月采用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节段固定的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5例,现将其早期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本文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行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在围手术期资料、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方面的统计学差异。目前微创手术倡导者虽报道微创相对开放手术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出血及输液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但尚缺乏设计良好的对比研究来证明这一观点。

  • 标签: 后路椎间融合术 微创手术 单节段 手术入路 腰椎 队列研究方法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MRI的轴向扫描影像确定主动脉在左胸弯脊柱凸患者和正常患者体内的位置,并对两者的位置进行比较。在右胸弯脊柱凸患者的前路融合固定手术中,螺钉的放置位置靠近主动脉,其依据主要是因为主动脉位于椎体左侧的后外侧。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对左胸弯脊柱凸患者的主动脉位置进行评估。

  • 标签: 脊柱侧凸患 主动脉 位置关系 左胸 动脉位置 前路融合
  • 简介:先天性脊柱畸形是由于脊柱发育缺陷导致的脊柱形态及结构功能异常,在婴儿中其发生率约为1/1000[1]。颈椎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一种,常见于Klippel-Feil综合征,与胸腰椎畸形相比,此类畸形在临床上更为罕见。Deburge等[2]和Winter等[3]分别于1981年首次报道颈椎半椎体畸形及其治疗方法,Ruf等[1]在2005年对其进行详细阐述。近年来,临床报道了多例颈椎半椎体畸形病例,治疗方法各有不同[4-6]。本院2015年收治C5半椎体畸形并上胸椎重度脊柱凸1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 标签: 颈椎 胸椎 骨疾病 发育性 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手术
  • 简介:儿童脊柱弯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特点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但对成人脊柱弯合并脊髓空洞症却很少有治疗方面的报道,缺乏详细的相关研究。在本研究中,作者对成人Chiari畸形I型合并脊髓空洞症进行脊髓空洞、脊柱弯和神经系统的相关数据三者的相互关系研究。本组27例(≥20岁)曾接受枕骨大孔扩大减压术来治疗脊髓空洞症。

  • 标签: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脊柱侧弯 神经症状 疗效分析 成人
  • 简介:目的研究后路寰椎块螺钉联合枢椎椎板钩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6例新鲜尸体颈椎标本,每具标本分别依次进行完整(正常组)、寰枢椎不稳(失稳组)、寰枢块螺钉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钉棒固定(Harms组)、寰椎块螺钉联合枢椎椎板钩固定(钉钩组)状态的生物力学测试,每组6个标本,将各标本装载在脊柱三维运动机上,分别施予15Nm力矩,记录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3个方向上的活动度(ROM),比较各组ROM。结果相对于正常组标本,失稳组标本在上述3个方向上的ROM显著增大;相较于正常和失稳组标本,Harms组和钉钩组的标本在上述3个方向上ROM显著减小;钉钩组与Hams组间在上述3个方向的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寰椎块螺钉联合枢椎椎板钩内固定在生物力学稳定性上与Harms固定相似,可以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

  • 标签: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比较经伤椎节段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采用经伤椎节段(A组)与跨伤椎短节段(B组)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并获12个月以上随访的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d和随访末期时测量伤椎以及其上下相邻正常椎体的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观察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改善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矫正度(包括伤椎高度矫正度和Cobb角矫正度)丢失情况,同时比较2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果有65例患者影像学资料完整且获得了12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6个月(12~46个月)。术后2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获得显著恢复,但末次随访时A组对椎体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的保持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经伤椎节段固定术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都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但经伤椎节段固定术对术后矫正度的保持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观察强骨饮防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再发对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取本科室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得到完整随访的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基础用药组和强骨饮组,每组各40例。其中常规康复组为常规骨折康复治疗,其余两组在常规骨折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基础用药组给予钙尔奇D片和阿法骨化醇胶囊;而强骨饮组给予强骨饮颗粒。均术后随访1年,记录3组病例术后对再发骨折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对股骨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变化情况,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05例获得随访,15例失访。术后1年再发对粗隆间骨折4例,其中常规康复组3例、基础用药组1例和强骨饮组0例,经统计再骨折发生率分别为8.57%,2.85%,0.0%,强骨饮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骨饮组治疗1年后股骨大转子和股骨颈骨密度分别为0.672±0.052g/m^2、0.574±0.063g/m^2,明显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稍高于基础用药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骨饮可有效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对股骨大转子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增加骨强度,有效降低再发对粗隆间骨折风险。

  • 标签: 强骨饮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 简介:作者提到年龄、创伤或退变能改变椎体间的运动模式。虽然体内研究能确定运动的存在,但是却不易对运动进行量化。以前体内研究的对象大多数是老年患者,伴有不同节段的退变,在屈状态下旋转运动方式在不同的脊柱节段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本次体内生物力学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屈状态下未退变的、正常的、完整的人类尸体颈胸段脊柱在冠状面和轴向上的旋转运动模式。

  • 标签: 运动轨迹 脊柱节段 冠状面 退变 状态 轴向
  • 简介:颈椎管狭窄症与颈椎失稳症多是颈椎退变的表现,两者常相伴发生,相互促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本院2002-2008年对26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退变性颈椎失稳症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块螺钉钉一棒系统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颈椎 椎管狭窄 关节不稳定性 内固定器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目前,通过手术减压、去除神经根卡压治疗退变性腰椎椎间盘疾病的观点被普遍倡导。但是否必须进行融合却仍有一定争议。本研究对比了单纯减压、减压内固定合并后外侧融合、减压内固定合并后外侧及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3种术式的临床疗效。44名节段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内固定方式采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TILF采用填充同种异体骨的钛合金cage。

  • 标签: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随机对照研究 椎间孔狭窄 临床疗效 单节段 减压融合术
  • 简介:作者指出C1块/C2齿突或椎弓根螺钉是近年出现的用以替代C1,2经关节螺钉固定的一项技术。尽管该技术看起来很诱人,但是有关该技术在多节段固定包括复杂颅颈重建中应用的临床数据目前还非常有限。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应用C1块螺钉(C1-LMS)进行颈椎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夥影像学效果。在本研究中,预先收集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回顾分析以确定当初的临床表现、

  • 标签: 侧块螺钉 颈椎手术 手术中 经关节螺钉固定 指征 疗效
  • 简介:本文通过对37例主胸弯、代偿性小C形腰弯的特发性脊柱凸(IS)患者采用单一器械悬臂bending技术(CBT)进行高选择性胸弯矫正术。术前、术后立即和术后的近期随访(2~6年)时摄X线片进行随访。结果发现在近期的随访中平均83%的胸弯和接近81%的腰弯得到了矫正。

  • 标签: 特发性脊柱侧凸 自我矫正 代偿性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