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了评价微柱凝胶技术(MGCT)检测抗-D效价。方法:用MGCT试管抗球蛋白实验(TCT)同时检测38例孕妇血清抗-D效价。结果:MGCT检测抗-D效价高于TCT2~6滴度(平均提高3~4个滴度),MGCT检测抗-D效价灵敏度显著高于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MGCT法检测抗-D效价是一种灵敏度较高方法。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抗一D 抗体效价 新生儿溶血病
  • 简介:目的:探讨抗D抗体产生与RHD基因Rhesusboxes及外显子相关性。方法:收集有抗D抗体血液样本42例,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Rh表型,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定RhD阴性,吸收放散试验确定RhDel型,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序列特异引物技术检测RHD基因Rhesusboxes及外显子。结果:在42例样本中,24例(57.14%)样本只含有杂交盒,18例(42.86%)样本中同时含有上游盒、下游盒杂交盒;RHD基因10个外显子全部缺失有23例(54.76%),部分缺失有10例(23.81%),所有外显子全部存在有9例(21.43%)。结论:RhD阴性女性经妊娠产生了抗D抗体,很可能与RHD基因杂交Rhesusbox及RHD基因不完整性有关。

  • 标签: RHD 基因 RHESUS BOX 外显子
  • 简介:目的:探讨乙肝前S1抗原(pre-S1)在几种常见乙肝模式患者鉴别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对353例乙肝两对半不同模式患者血清及50例全阴对照组血清,同步进行pre-S1及HBV-DNA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HBcAb(+)模式组,pre—S1检出率85.7%,HBV-DNA检出率87.8%;在HBsAg(+)、HBcAb(+)、HBeAb(+)模式组,pre-S1检出率53.9%,HBV-DNA检出率49.4%;在HBsAg(+)、HBeAg(+)模式组,pre—S1检出率78.3%,HBV—DNA检出率80.0%;在HBsAg(+)、HBcAb(+)模式组,pro-S1检出率28.6%,HBV—DNA检出率24.5%;在HBsAg(+)、HBeAg(+)、HBeAb(+)模式组,pre-S1检出率16.7%,HBV—DNA检出率0.0%;在其他模式组,pre-S1HBV-DNA检出率均为0.0%。结论:乙肝前S1抗原可作为HBV在体内复制可靠标志。

  • 标签: 乙肝病毒 前S1抗原 HBV-DNA
  • 简介:患者,男,71岁,因“体检发现脾大1年余”于2006年8月13日入院。既往体检,无化学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体检:生命体征正常,皮肤黏膜无出血、黄染,腹股沟淋巴结串珠样肿大,心肺阴性,肝肋下未触及,巨脾。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血常规WBC9.3×10^9/L,Hb117g/L,

  • 标签: 白血病 慢性 淋巴细胞 幼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对拟诊冠心病170例患者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hs-CRP检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分,得出Gensini积分,统计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hs-CRP相关性。结果:由低至高Gensini积分四分位分组后,hs-CRP在不同Gensini积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1)。结论:血清中hs-CRP浓度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指标之一。

  • 标签: 冠状动脉 狭窄 超敏C反应蛋白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稀释疗法联合羟基脲药物治疗真性红细胞真多症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采用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去除红细胞2~4次后,立即给予羟基脲药物治疗。结果:经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去除红细胞后,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好转,再经羟基脲、阿司匹林药物联合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结论: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联合药物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显著疗效。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 羟基脲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与AMI传统危险因素相互作用与关系。方法:随机选择60岁以上冠心病(CHD)患者143例,其中AMI组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选择同期入院与CHD患者具有性别及年龄可比性且排除CHD诊断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各组Hcy水平,综合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AMI组较UAP、SAP及对照组,UAP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高Hcy血症发生率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UAP组及SAP组比较无显著差异;AMI组与对照组比较,性别、年龄、吸烟率、体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Hcy血症患病率则老年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血清Hcy水平均是老年AMI独立危险因子(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AMI发生率高Hcy组显著高于Hcy水平正常组(均P〈0.05),但吸烟率、BMI、年龄、性别则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血清Hcy是老年AMI一项独立危险因素,Hcy水平升高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促进多种危险因素相互聚集并发生AMI。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研究武汉地区人群HPA-1-17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频率,建立HPA基因型资料库。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对284名健康已加入中华骨髓库血小板捐献者HPA基因进行分型,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结果:武汉地区健康血小板捐献者中检测出HPA-a基因中1a-17a基因;各基因独立分布频率中,HPA-1a(98.77%)、2a(97.01%)、3a(59.68%)、4a(99.82%)、5a(99.82%)、6a(98.42%)、15a(49.47%),HPA-7a-14a、16a17a均为100%。仅检测出HPA-b基因中HPA-1b(1.23%)、2b(2.99%)、3b(40.32%)、4b(0.18%)、5b(0.18%)、6b(1.58%)、15b(50.53%),未检测出HPA-7b-14b、16b17b。文中调查分析HPA基因组合型及其频率,发现武汉地区HPA基因有28种组合型,其中仅有3种基因组合型频率〉10%(44%),另外25种基因组合型频率均〈9%(56%)。在与国内外不同地区人群HPA基因多态性分布比较分析中发现,武汉地区人群中HPA基因频率与上海、成都地区人群没有差异性,与美国、英国、欧洲人群有较有明显差异,而与日本人群差异较小。结论:HPA-3、15系统具有多态性,在随机血小板输注中,供受者HPA-3、HPA-15系统不配合机会分别为36.54%、37.50%,是HPA配合性输注关注重点。HPA基因多态性研究数据有利于指导地区性血小板供者库库容设计,配合临床开展选择适合性血小板输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武汉地区 血小板 HPA 频率 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珠柱凝集法在临床应用中鉴定血型准确性。方法:用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传统试管法分别对我院住院患者22919例抗凝样本进行血型鉴定并比较检测结果符合率。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鉴定血型准确率达到100%,鉴定结果中Rh(D)阴性70例,阴性率0.3%,且鉴定出1例弱D。结论: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将血型鉴定从加样到判读整个过程实现标准化自动化,能消除许多人为因素造成错误判定,安全输血提供保障。

  • 标签: ABO/Rh(D)血型 血型鉴定 仪器法 传统法
  • 简介:目的:探讨GAS6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脓毒症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240例疾病组5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GAS6、PCTCRP水平。比较各疾病组正常对照组之间GAS6、PCT、CRP差异。同时,绘制各诊断指标的ROC曲线。结果:脓毒症组、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GAS6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支原体肺炎组患儿GAS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患儿血清GAS6显著高于另外3组(P〈0.01),此外,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GAS6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P〈0.05),但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患儿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诊断脓毒症还是细菌性肺炎,GAS6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PCTCRP(P〈0.05),但诊断病毒性肺炎时,GAS6与PCT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患儿血清GAS6、PCTCRP会显著升高。但GAS6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及脓毒症诊断价值不及PCTCRP。

  • 标签: 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6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脓毒症 细菌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中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者36例(Ⅰ组)、单纯T2DM者38例(Ⅱ组)健康体检者32例(Ⅲ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标本APNRBP4浓度,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结果:Ⅰ组血清APN浓度(3.5±0.8)mg/L,显著低于Ⅱ组(7.8±0.9)mg/LⅢ组(11.6±1.6)mg/L;Ⅰ组血清RBP4浓度(23.1±2.8)mg/L,显著高于Ⅱ组(13.6±1.5)mg/LⅢ组(10.2±1.7)mg/L。APN浓度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bA1c水平呈负相关(r=-0.402、-0.322、-0.316、-0.518-0.469,均P〈0.05);而RBP4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r=0.486、0.347、0.396、0.4010.355,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426,P〈0.05)。结论:血清ANPRBP4检测对T2DM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
  • 简介:目的:观察CpG-ODN对Daudi细胞株共刺激分子CD80、CD86mRNA表达水平影响。方法:1μmol/L浓度CpG-ODN(M362)、对照GpC-ODN(M383)体外孵育Daudi细胞4、12、24h后实时荧光RT-PCR检测CD80、CD86mRNA水平。结果:①Daudi细胞能够表达TLR-9;②M362能够上调Daudi细胞CD80、CD86分子mRNA表达,且其作用是时间依赖性;③M362对照序列M383不具备上调Daudi细胞CD80、CD86分子mRNA表达作用。结论:CpG-ODN中起免疫刺激作用基序是CpG,刺激性CpG-ODN能够诱导Daudi白血病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上调。

  • 标签: CPG-ODN 实时荧光PCR 共刺激分子 白血病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血清超敏c一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与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2012年收治6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35例并发脑血管意外,25例未发生脑血管意外),并随机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样本人群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同时测定血清MAU,TG,TC,LDL—C,HDL—C水平。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12.7±2.7)mg/L,显著高于对照组(5.9±1.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19,P〈0.05)。并发脑血管意外35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13.9±2.5)mg/L高于未发生脑血管意外25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7.9±1.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62,P〈o.05)。Pearson’S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MAU,TG水平呈正相关(r=0.511、0.572,P〈O.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640,P〈O.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发生密切相关,血清Hs-CRP水平检测在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诊断与治疗中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糖尿病 脑血管意外
  • 简介:目的:调查山区基层医院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类别及其耐药性,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病原菌培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药敏结果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最新规则评价;采用WHONET5.5版本统计分析数据。结果:COPD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1.0%),所有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较为严重耐药性,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达41.9%,产ESBL细菌检出率达44.4%,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达13.3%、20.0%。结论:我院COP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控制。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感染 病原菌 抗药性
  • 简介:目的:对现有的2种国产抗-HCVELISA试剂检出反应性标本进行Realtime-PCR扩增,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2种方法检出率。制定ELISA检测结果假阳性献血者献血资格恢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日常工作中检测标本用2种抗-HCVELISA两步法试剂做初检,反应性结果再次双孔复试。对任何一种试剂经复试检测后仍反应性标本进行Realtime-PCR扩增,对所有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无偿献血标本63169份,其中检出抗-HCV反应性标本206份,对206份标本进行Realtime-PCR扩增,共扩增出91例HCV-RNA阳性标本,53例科华试剂单反应性标本中仅2例HCV-RNA结果阳性,41例新创试剂单反应性标本中6例HCV-RNA结果阳性。ELISA试剂检出标本S/CO值在不同区间内,都有HCV-RNA阳性标本。结论:ELISA试剂检测出抗-HCV标本很多可能为假阳性,特别是单侧试剂呈反应性标本。但即使ELISA检测S/CO值仅在灰区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仍不能排除HCV感染者。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抗-HCV ELISA Realtime-PCR
  • 简介:目的:对3例RhD阴性产妇所育RhD阳性新生儿因D抗原遮蔽造成假阴性现象,进一步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及分析。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新生儿及其母亲、父亲血型抗原、抗体。结果:新生儿血型分别为O,CcDEe、B,CCDEe、A,CcDEe;其母亲分别为O,ccdee、B,ccdee、AB,ccdee;其父亲分别为:O,CcDEe、O,CCDEe、A,CcDEe;新生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分别为:3+、3+、3+。对新生儿进行RhD血型检测时,试管法观察结果未见凝集,易误判为RhD阴性。结论:通过血型血清学检测该3例患儿RhD抗原为阳性,并由Rh系统IgG抗D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得到及时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 标签: 血型RhD 新生儿溶血 遮蔽现象 假阴性 鉴定与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对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免疫性抗体检出率。方法:对临床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疑似HDN患儿血标本同时用微柱凝胶法试管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及抗体放散试验,并对患儿阳性血标本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其效价测定。结果:在275例临床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疑似HDN患儿血标本中,用试管法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180例(65.5%),抗体游离试验阳性197例(71.6%),抗体放散试验阳性210例(76.4%);用微柱凝胶法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224例(81.5%),抗体游离试验阳性238例(86.5%),抗体放散试验阳性251例(91.3%)。微柱凝胶法比试管法凝集强度高1+~2+。结论:微柱凝胶法敏感性略高于试管法,具有操作简便,影响因素少,易于标准化,结果客观及保存时间长优点。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法 IGG抗体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灰色动态模型GM(1,1)(一个变量一阶微分方程)在承德市中心血站预测血液采集及制备数量变化评价中应用价值。方法:根据2004-01-2013-12承德市中心血站年采集制备6类血液品种数据统计资料,建立采集、制备预测模型Y(t)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将2013年采集、制备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比较,来检验模型预测能力,分析2014-2016年采集及制备数量。结果:承德市中心血站上述6类血液品种后验差比(均方差)C均〈0.35,小误差概率P值均为1,经拟合优度检验,精度均为优,预计2016年6类血液采集及血液制备品种数量仍处上升趋势。结论:承德市中心血站以上6类血液采集、制备品种数量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可以利用本模型对未来年份血液采集、制备数量进行外推预测。灰色系统一阶模型GM(1,1)成为其强化库存科学管理,保证血液供应计划有效方法可行性工具。

  • 标签: 灰色GM(1 1)模型 预测 血液 采集量 制备量
  • 简介:患者,58岁,因胸闷伴胸痛、心慌不适来我院就诊,以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收入院。患者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血型B型,Rh(D)阳性,Hb:106g/L。骨髓穿刺示:增生性贫血。行全弓置换术,

  • 标签: 交叉配血 不规则抗体鉴定 不规则抗体筛查
  • 简介:血小板运输时要求维持20℃~24℃恒温保存不断振荡,而青海地处高原,具有海拔高低温缺氧,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等特点,在这种客观条件下,血小板长途运输时对运输设备就会要求更高,因为血小板温度过低时会发生聚集,一旦发生聚集,将无法还原,导致血小板失去活性[1],而且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剧烈震荡,避免血小板损伤,给患者输注时达不到一定效果。

  • 标签: 高原地区 血小板 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 运输 冷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