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8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护理满意率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十二指肠溃疡住院患者有显著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十二指肠溃疡 健康教育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根源性分析(RCA)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护理人员6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采用RCA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比较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两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观察组的护理服务包括护理操作、服务态度、用药指导、注意事项指导以及整体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A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 根源性分析 PDCA循环管理模式 护理差错事故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14G和12G型号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在气胸闭式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气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用14G和12G型号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显著低于B组(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下气肿、脱管、感染、创伤性胸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堵管发生率(13.3%)显著高于B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胸闭式引流中,与采用14G导管比较,采用12G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气胸患者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堵管发生率更低。

  • 标签: 气胸 闭式引流 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 12G型 14G型
  • 简介: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现代护理观的形成和整体护理的普及开展,临床护理迫切需要专业知识丰富,临床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临床教学是完成护生向临床护士转变的关键环节,所以不仅要注重培养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临床操作能力,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护理临床带教 患者 教学法 临床综合能力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院内转运的13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方式;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转运的13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转运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管脱落或堵塞、供氧中断、管道脱落或堵塞、心脏骤停、血压升高或降低等意外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家属对转运满意度及接收科室对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满意度,保障患者转运过程的安全性.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转运 危重病
  • 简介:目的探讨恩度联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恩度联合长春瑞滨、顺铂进行治疗,治疗前加强心理疏导,治疗期间重点做好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过程中,发生心脏毒性反应2例、消化系统反应6例、Ⅲ~Ⅳ度骨髓抑制3例、高血压1例,经处理后均好转,无药物外渗及静脉炎发生.结论恰当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恩度及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半量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tirofiban)在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过渡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就诊于泰山医学院附属菏泽市立医院并诊断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严重的三支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并需外科CABG的患者117例。患者年龄60~75(67.76±3.07)岁。停止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半量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LMWH)组(A组,60例)和单纯LMWH组(B组,57例)。其中,A组造影后持续应用半量替罗非班至术前12h停用;B组仅单纯使用LMWH;所有患者造影后给予LMWH皮下注射至术前24h,并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过渡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如顽固性心绞痛发作、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死亡等)和出血情况。结果加用替罗非班组和单纯LMWH组比较,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渡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中,顽固性心绞痛发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3%(20/60)vs57.9%(33/57),P=0.01],加用替罗非班组较单纯LMWH组减少;加用替罗非班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死亡事件的发病人数较单纯LMWH组减少。术前加用替罗非班组发生轻微出血2例(鼻出血1例、痔疮出血1例),单纯LMWH组发生轻微出血1例(为牙龈出血),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564.17±125.58)vs(542.46±94.46)ml,P=0.30;术后:(4.63±1.40)vs(4.39±1.28)u,P=0.32]。结论对于拟行CABG的NSTE-ACS老年患者术前持续加用替罗非班组较单纯使用LMWH作为过渡,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且不增加围手术期的出血风险。

  • 标签: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为隔离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服务,顺利完成隔离治疗。方法对11例疑似病例及确诊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人采取舒适护理,包括在病房环境的要求,保证睡眠,提供合理饮食,安全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及正确处理等,观察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11例疑似病例及确诊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人积极配合隔离观察治疗,满足患者舒适需求,无交叉感染,痊愈出院。结论舒适护理在隔离病区护理中的应用能确保患者安全顺利完成隔离治疗,满足患者舒适需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隔离病人 隔离治疗 舒适护理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和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吸烟、空气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这两种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一个患者同时罹患该两种病的并不少见。感染是COPD和T2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使该两种病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2型糖尿病 布地奈德 糖尿病患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深圳市宝安区进行社区登记的慢性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访视组和常规组,每组42例。访视组患者给予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连续干预3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访视组患者规律饮食、规律用药、功能锻炼、规律运动等方面的自护能力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访视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2.86%,常规组为71.43%,访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家庭访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病患者 社区 护理 家庭访视护理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以社区小组为单位的护理模式在社区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以社区小组为单位的护理模式进行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自我管理情况(坚持锻炼、合理膳食、自我监测、服药依从性)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WHOQOL-10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WHOQOL-10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坚持锻炼、合理膳食、自我监测、服药依从的比例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以社区小组为单位的护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形成坚持锻炼、合理膳食的健康生活方式,掌握自我监测的基本健康管理技能,提高服药依从性和对社区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病 护理 管理 社区小组
  • 简介: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是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或降低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使患者获得加速康复。FTS措施已成功应用于结肠癌的患者,目前国内亦有研究将其应用于胃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胃癌D2根治术 护理
  • 简介:胰岛素泵能够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模式,具有快速平稳降糖的优点,但应用受到一定制约。我们应用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治疗合并急性脑梗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泵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胰岛素输注系统 脑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的房颤患者70例,在术前给予患者充分心理支持,在术后加强病情监测,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对护理全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术后房颤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脑血管意外、死亡及其他相关事件发生。结论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是一项技术较新、操作较复杂的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要求较高,科学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获得预期效果。

  • 标签: 房颤 射频消融术 左心耳封堵术 “一站式”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以循证理念为指导的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以循证理念为指导的整体护理,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睡眠质量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评分与S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下移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护理态度、舒适度四个方面,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指导的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心肌缺血次数、缩短发作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冠心病 无痛性心肌缺血 循证理念 整体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对脑梗死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密封信封法分为常规组和多维度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多维度组给予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护理干预1个月后,多维度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85.0%)显著高于常规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AMD-21、HAMA-14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多维度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ev)、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活力(VT)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多维度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对脑梗死伴冠心病患者进行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冠心病 多维度深度护理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对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12月入住隔离病区的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卫生部的诊断标准)患者56例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隔离、抢救、治疗护理;从2010年1月至3月住院的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卫生部的诊断标准)患者51例为观察组,按照设计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健康教育覆盖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覆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覆盖率,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起到帮助作用,同时在今后有危重传染病护理起到指导及帮助。

  • 标签: 临床路径 甲型H1N1流感 健康教育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留置胃管反复洗胃配合微量泵持续静注阿托品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36例ASOPP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留置胃管反复洗胃并在首次静脉冲击后采用微量泵持续输注阿托品治疗;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并以肌注加静脉持续滴注阿托品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阿托品和氯磷定用量的差异,病人昏迷持续时间、治愈率及死亡数、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入院后24~72h生命体征相对稳定;阿托品和氯磷定治疗用量、病人昏迷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中间综合征(IMS)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胃管反复洗胃可及时、彻底、有效清除ASOPP病人胃肠道内的毒物;微量泵持续输注阿托品具有恒量、恒速、用药量稳定的优点,相互配合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减轻护理工作量。

  • 标签: 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 留置胃管洗胃 微量输液泵
  • 简介:目的评价双模式健康教育结合焦点式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双模式健康教育和焦点式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知识、健康饮食知识、疾病诊断知识、日常生活禁忌知识及疾病常见并发症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健康知识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各项健康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遵医嘱用药、功能锻炼、合理饮食及病情自我监控等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模式健康教育结合焦点式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水平以及治疗依从性。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双模式健康教育 焦点式心理护理 治疗依从性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和检测疫苗接种前后血清抗体滴度,评估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裂解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研究纳入148名医务人员,描述性分析疫苗接种后21d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并评估其严重程度: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疫苗接种后血清抗体滴度。结果:该疫苗接种后绝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中度,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局部不良反应和拿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1%和22.1%.接种部位疼痛和乏力是最常见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后21d.血清抗体平均效价达1:95.27(95%可信区间(CI):74.94,121.12)1,101名接种者(82.1%,101/123)血清抗体滴度达到1:40或高于1:40,74.0%在疫苗接种后21d血清抗体转阳。结论:对于成人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灭活疫苗可安全接种;绝大多数在接种后21d血清抗体可转阳。

  • 标签: 甲型H1 N1 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安全性 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