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发病72h内就诊的70例SAP患者纳入研究。液体复苏达标参数:心率〈120次/min;尿量≥1ml·h^-1·kg^-1;血细胞比容≤35%;平均动脉压65~85mmHg(1mmHg=0.133kPa)。回顾分析液体复苏达标时间(〈48h、48—72h、〉72h)和达标项目数(0~1、2、3、4项)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70例患者中41例(58.6%)发生并发症,20例(28.6%)中转手术,10例(14.3%)病死。中位住院天数为23.5d,中位治疗费用为7.19(0.57~56.74)万元。〈48h、48~72h、〉72h液体复苏达标患者的中转手术率(20.0%、33.3%、75.0%)、急性肾损伤发生率(20.0%、25.0%、75.0%)和并发症发生率(50.0%、83.3%、100%)在3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8h内液体复苏后0~1、2、3、4项达标者的中转手术率(50.0%、26.3%、13.0%、25.0%)、急性肾损伤发生率(45.0%、31.6%、17.4%、0)、ARDS发生率(35.0%、31.6%、13.0%、0)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SAP发病48h内,合理的液体复苏策略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回顾性研究 液体复苏
  • 简介: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uncontrolledhemorrhagicshock)是没有确切止血之前的出血性休克。有报道认为出血性休克是1-44岁年龄段的第一位死因。近二十多年来对创伤以及其后出现的心跳骤停的抢救没有太大的进步。据国际专家组的建议,进一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院前的未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的治疗及避免心跳骤停上。随着研究的深人,大家认识到未控制与控制出血后的出血性休克的治疗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区别主要在于液体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的液体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 液体治疗 HEMORRHAGIC shock) 心跳骤停 控制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真空辅助活检(vacuum-assistedbreastbiopsy,VABB)术后留置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行VABB的患者共2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5例。观察组接受VABB术后留置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对照组接受VABB术后常规行胸带加压包扎止血。比较2组术后出血和术后血肿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血肿发生率(6.7%VS8.9%)显著低于对照组(16.3%VS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1.5cm的患者中,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血肿发生率(1.6%VS4.7%)低于对照组(6.5%VS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1.5cm的患者中。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血肿发生率(11.3%VS12.7%)低于对照组(24.7%VS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BB术后留置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可有效降低术后出血和血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真空辅助活检 导尿管 止血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h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57例)和非VAP组(103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YAP发生率为3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组患者的年龄大于非VAP组患者,VAP组患者有基础疾病、有输血史的比例高于非VAP组患者,VAP组患者平均吸烟年限长于非VA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VAP组患者留置胃管、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激素、行机械通气前48h使用抗生素、经鼻插管以及昏迷的比例显著高于非VAP组患者(P〈0.05);VAP组患者入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长于非VAP组患者(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行机械通气前48h使用抗生素是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行机械通气前48h使用抗生素是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
  • 简介:随着呼吸在临床治疗的应用,机械通气(MV)技术已经成为ICU抢救各种原因引起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之一,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随之产生的呼吸依赖已成为临床上行机械通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Dasgupta等”。报道,呼吸监护室的呼吸依赖发生率为13%。

  • 标签: 呼吸机依赖 护理 干预 综述
  • 简介:<正>收住ICU,诊断为呼吸相关性肺炎(VAP)患者120例,总病死率17%(20/120),与VAP相关病死率14%(17/120),50例发生VAP前10天内使用抗生素时间超过48小时。醋酸钙不动杆菌占与VAP相关死亡病例分离出病原菌的47%。单因素分析示年龄超过45岁,致命性基础疾病,先前使用抗生素、激素,住院

  • 标签: 临床相关因素 基础疾病 总病死率 醋酸钙 因素分析 不动杆菌
  • 简介: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早发性和晚发性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菌谱的构成和临床治疗效果,以提高经验性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ICU2003~2006年间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早发(机械通气时间≤4d)和晚发(机械通气时间〉4d)2组。比较2组在病原菌菌谱构成、ICU住院时间、病死率等各方面差异。结果:早发组与晚发组的患者在病死率上无统计学差别。住ICU平均天数存在明显差异[(15.1±16.2)d比(32.3±50.3)d]。早发性VAP与晚发性VAP病原菌无差异,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早发组和晚发组中占前3位。结论:早发性和晚发性VAP均由多重耐药菌引起,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常见致病菌。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无创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治疗、吸氧、止咳、化痰、平喘以及抗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进行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72h动脉血气以及生命指征.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4h、72h后的动脉血气以及生命指征都较治疗前改善.且实验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无创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以很好地改善呼吸情况、提升呼吸的舒适度,延缓病情发展,同时还具有快捷方便、无创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肺阻塞性疾病 治疗
  • 简介:肺部外周结节的常见疾病主要有周围小肺癌、结核瘤及纤维干酪样结节、球型肺炎、机化性肺炎、肺部真菌感染、肺炎性假瘤、肺部其他良性肿瘤等。尽管大多数肺孤立性结节(SPN)细针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即可作出正确的病理细胞学诊断.但如果SPN合并有严重肺气肿或局部紧邻肺大泡.以及靠近心脏大血管.肩胛骨和肋骨阻挡进针路线等.则限制了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应用.

  • 标签: 大型C臂机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 孤立性肺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