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髋部骨折一种,临床上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者不愿意手术常采取保守治疗方法。采用保守治疗的病人普遍住院时间长,需要床上静养,长期静脉受压,血液回流不畅,血液高凝状态,常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用压力抗栓辅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保守治疗 压力抗栓泵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注复合七氟烷或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应用。方法将2016年——2017年实施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注的患者78例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注复合丙泊酚,观察组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注复合七氟烷,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后10min、30min以及手术后10min不同时间患者的SBP、DBP、HR进行对比以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5.56%(2/36),较比对照组13.89%(5/36)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开始后10min、30min、40min观察组患者的SBP、DBP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啶术中持续注复合七氟烷较比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应用效果更好,血压控制更好,且用量少,麻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且有效。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术中持续泵注 七氟烷 丙泊酚 全身麻醉维持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小剂量微滴注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此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将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应激性溃疡新生儿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基础治疗,观察组用基础治疗+持续小剂量微滴注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新生儿各项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治疗后胃内pH值水平比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优,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应激性溃疡选择基础治疗+持续小剂量微滴注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及pH值水平,未见相关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持续小剂量微泵滴注 奥美拉唑 新生儿 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静脉注联合七氟烷吸入诱导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入的宫腔镜手术麻醉患者88例根据方法不同分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七氟醚诱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泵注;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注。比较两组患者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诱导时BIS低于60的时间、成功插入喉罩时CETSev;呼吸抑制、体动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右美托咪定组诱导时BIS低于60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成功插入喉罩时CETSev比对照组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呼吸抑制、体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未出现一例体动或呼吸抑制,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则有1例出现轻微呼吸抑制。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注联合七氟烷吸入诱导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诱导时BIS低于60时间,降低插入喉罩时CETSev,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静脉泵注 七氟烷吸入诱导 宫腔镜 手术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改用预混胰岛素维持降糖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达标的初诊T2DM住院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32例)、标准组(30例)。标准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餐时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治疗,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早、晚各一次皮下注射降糖治疗。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二甲双胍0.5克每日三次口服。随访1年,每3个月门诊复查1次,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情况,缓解率,β细胞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bA1c、BMI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OMA-IR均低于治疗前,HOMA-β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过程中,两组在糖尿病缓解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出院时改用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皮下注射对改善胰岛功能的效果与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皮下注射相当,并可减少患者胰岛素注射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门冬胰岛素50可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维持用药的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经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血糖达标后,选用预混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维持降糖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经胰岛素强化治疗1周后,血糖控制达标的初诊T2DM住院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32例)、标准组(32例)。标准治疗组给予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治疗,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晚餐前各一次皮下注射降糖治疗。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二甲双胍0.5克每日三次口服。随访1年,每3个月门诊复查1次,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情况、缓解率、β细胞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bA1c、BMI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OMA-IR均低于治疗前,HOMA-β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过程中,两组在糖尿病缓解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出院时改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对改善胰岛功能的效果与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皮下注射相当,可减少患者胰岛素注射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依从性。预混胰岛素可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维持用药的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的1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收治顺序均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用餐前后血糖水平,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粥样斑块检出情况。结果强化组患者治疗后,用餐前后血糖水平均差异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经过治疗后,强化组患者颈动脉IMT为(0.70±0.24)mm,粥样斑块检出率为38.57%,均要少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施加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延缓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 标签: 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初诊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微量静脉输注和常规分次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症伴中等量咯血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支气管扩张症伴中等量咯血患者,收集时间是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分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均予以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采纳常规分次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纳持续微量静脉输注。比较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持续微量静脉输注可有效改善老年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咯血症状,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微量泵静脉输注 分次静脉滴注 垂体后叶素 支气管扩张症 咯血
  • 简介:摘要目的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质子抑制剂对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9月1收治84例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消化内镜联合大剂量质子抑制剂治疗组42例,对照组单用大剂量质子抑制剂治疗组42例比较止血时间、Forrest分级、再出血率、平均输血量、住院时间等。结果质子抑制剂联合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入院血色素水平是质子抑制剂治疗的0.420倍;优于单独质子抑制剂治疗,其OR值的95%可信区间为(0.213,0.826)。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再出血率、止血后在出血、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内镜下应用质子抑制剂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及预后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止血 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 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钛夹与质子抑制剂联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60例,时间段为2015.5.18-2017.5.18,其中对常规组给予质子抑制剂治疗,实验组联合内镜下钛夹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与74.36%,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内镜下钛夹联合质子抑制剂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采纳。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非静脉曲张性 质子泵抑制剂 内镜 钛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