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方法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120例患者行痰培养及药敏实验,对其病原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对革兰氏阴性菌均表现出优越的抗菌活性,革兰氏阴性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有较高的敏感率;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对其有很高的敏感率;而青霉素、头孢唑啉、氨卞西林等对于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耐药性均高。结论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并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情况,了解此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特点及耐药性状况对指导临床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调查上海市区30岁以上居民中鼾症患病情况及部分相关因素,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0SAHS)的流行病调查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卢湾区、徐汇区、杨浦区和浦东新区4区6个街道30岁以上常住居民960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收到问卷808l份(应答率为84.3%),有效问卷6826份(有效率为84.5%).其中打鼾者占57.1%,中重度打鼾者占23.7%.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打鼾者比例逐渐增加,但70岁以后有下降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尤其中重度者.不同程度打鼾患者的日间嗜睡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上海市区30岁以上人群鼾症患病率为57.1%,同样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上海 鼾症 流行病学 调查
  • 简介:将多元化教学方式与微生物教学相结合,通过举例分析微生物教学内容的模块特色及与之相匹配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摸索适合高校基础微生物教学应用的多元化教学方式。

  • 标签: 微生物学 模块 多元化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株洲市门诊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铅中毒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对株洲地区儿科门诊的1000例1月至14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其静脉血铅水平和血清铁、钙、铜、镁、锌含量。结果(1)门诊儿童血铅水平平均为95.8±48.4μg/L,≥100.0μg/L者检出率达25.9%。(2)逐步回归分析血铅水平与全血钙、镁、锌、铜、铁含量呈负相关。(3)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年龄较大、常补充钙/铁/锌制剂、常食用乳类和乳制品、散居是儿童血铅含量≥100μg/L的保护因素。母亲文化程度低、父亲吸烟、男童、常在交通繁忙地带散步/玩耍、进食前几乎不洗手、常咬文具/玩具、常食爆米花、常吸吮手指/啃手指甲、常玩橡皮泥、常服中草药、经常饮用罐装饮料、住所距离主干道较近、居室有墙皮脱落、住所楼层较低、大年龄儿童是儿童血铅含量≥100μg/L的危险因素。结论株洲市门诊儿童血铅水平≥100.0μg/L检出率仍较高,当地政府和社会应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营养干预、普及健康教育、落实行为指导为切入点,减轻儿童铅暴露及其危害。

  • 标签: 儿童 血铅水平 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株洲市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的流行病特征进行调查,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促进我地区女性生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株洲市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在医生协助下完成调查问卷,常规手检。有效问卷数据采用EPIDATA3.1双人录入,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压力性尿失禁及阴道壁脱垂相关因素经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结果共计收回调查问卷2037份,实际有效资料1993份。1993例中1387例患有PFD,患病率69.59%,其中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1339例,患病率67.19%;压力性尿失禁(SUI)682例,患病率34.22%,粪失禁22人(1.10%)。年龄高、体重过重、患有便秘、咳嗽、阴道分娩、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壁膨出为SUI的危险因素;年龄高、患有便秘、多次妊娠、阴道分娩、尿失禁为POP的危险因素。结论PFD在我市女性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应提倡计划生育、加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及锻炼,适度体力劳动,积极防治便秘、咳嗽等慢性病,加强孕妇学校学习及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扩大PFD的公众认知度和就诊率,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流行病学 尿失禁 盆腔脏器脱垂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虽然在各地呈现不同程度的发病数据,但总体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笔者通过对近年来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和主要发病机制两方面进行了综述,拟探讨颅内动脉瘤发病的根本原因。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发病疾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检查与骨髓检查对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查与骨髓检查,对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骨髓细胞检查的阳性率为78.85%,而常规检查的阳性率仅为42.31%,主要表现为感染性贫血、骨髓坏死、癌细胞及戒指样组织细胞,骨髓细胞检查的准确性远高于常规检查(P<0.05)。结论骨髓细胞检查对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对相关疾病具有指示作用,在检查与诊断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常规检查 骨髓细胞检查 不明原因发热 诊断价值
  • 简介:宁波市生物医药基地《免疫》精品课程建设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从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考核体系等入手进行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思路,为其它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 标签: 人才培养 精品课程 免疫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流行病特点与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观察两组患者的高血压防治效果。结果引起高血压的因素中比例最高的是超重(35.00%),其次是饮食结构不合理(26.25%)以及过量饮酒(25.00%)。两组高血压控制优良率与高血压防治知识合格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在老年高血压防治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超重因素以及饮食不合理等因素,对其实施综合防治,提升患者血压控制优良率和防治知识合格率。

  • 标签: 高血压 流行病学特点 老年高血压 防治效果
  • 简介:分子诊断是临床检验诊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为了在这门课程教学中实现对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经过不断的探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等进行改革,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

  • 标签: 临床检验诊断学 分子诊断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献血者血液采用血清检测与核酸检测两项技术筛查结果对比情况。方法方法选择无偿献血标本453893份,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间收集,分别采用血清检测技术和核酸检测技术筛查,其中核酸检测224679份,血清检测229214份,对比结果特征。结果本次共抽取献血血样标本453893份,合格449225份,占98.9%,其余4668份不合格。其中核酸检测合格224546份,不合格133份;分别为HBV126份,HCV5份,HIV2份。血清合格224679份,不合格4535份,分别为HBV1755份,HCV324份,HIV2份,TP541份,ALT1473份。核酸整体检测情况优于血清检测。结论在针对献血者血液进行筛查时,核酸检测较血清检测结果更为理想,临床需有选择的应用,以改善整体检测成效。

  • 标签: 血液检测技术 核酸检测技术 献血者 血液筛查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影像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为提高临床对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诊断准确率提高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资料10例,对于1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脑电图检查结果、脑脊液检查结果、影像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0例患者全部存在视物不清以及头痛症状,其中5例患者产生肢体抽搐以及恶心呕吐症状,4例患者产生精神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现象,10例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妊娠5例,肾上腺素瘤1例;10例患者中3例颅脑CTA检查可见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血管分支节段性舒张或是收缩;10例患者接受颅脑MRI检查表明病变大部分呈现对称分布,主要在患者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区,一些皮质受累,边界不清,10例患者通过治疗之后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消失,接受MRI复查可见病灶大多数或是完全消失。结论有关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因和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病程存在可逆性,确诊时需要结合相关影像检查,排除颅内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 标签: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影像学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微生物的发展史以及蕴含在临床微生物课程中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医学人文内涵,都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熏陶。

  • 标签: 人文精神 临床微生物学 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及哺乳期应用质子泵类药物的药动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9例妊娠期胃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19例哺乳期胃溃疡女性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参与者均予以奥美拉唑进行治疗,通过静脉抽血的方式借助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患者体内药物浓度加以测定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药物利用度(94.83±3.27)%明显小于对照组的(98.52±2.91)%(P<0.05);观察组患者0~12h血浆浓度及时间曲线下面积(2347.67±1216.23)ng·h/ml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13.23±423.09)ng·h/m(P<0.05);从达峰时间、血浆峰浓度、消除半衰期角度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后发现,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患者应用质子泵类药物消化吸收速率弱于哺乳期病例,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妊娠及哺乳期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降低用药风险。

  • 标签: 妊娠及哺乳期 药动力学 质子泵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祁阳县2007—2017年梅毒流行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遏制梅毒发病率不断上升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达到逐年降低祁阳县梅毒发病率的目的。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祁阳县2007-2017年梅毒疫情资料,采取描述性流行病方法进行流行病特征及流行趋分析。结果祁阳县2007-2017年共报告梅毒591例,发病率在2.72/10万—7.77/10万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祁阳县29个乡镇、街道都报告了梅毒病例。591例病人中男女为1.011,发病年龄以30—40岁最多,其次是20—30岁、40—50岁,三个年龄组共占发病总数的61.46%。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发病总数的49.58%。而病毒分型以隐性感染最多占总数62.94%。结论祁阳县梅毒发病水平低于全国和全国其他省、市,但发病率仍处于上升通道之中,上升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梅毒防治知识宣传,开展早期梅毒筛查。

  • 标签: 梅毒 性卫生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检验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肠热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检验,对照组行常规检验,分析对比两组的检验效果。结果观察组检验有效率96.0%,对照组检验有效率72.0%,观察组检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全面生化反应试验和血清检验结合,检出沙门菌的有效率高于常规检验。

  • 标签: 沙门菌 临床检验 血清学
  • 简介:摘要《医学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实验课是高等医学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目前该课程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单一且技术相对滞后,已逐渐偏离高等医学院校对本课程设计的初衷,本文从教学设计与方法的改革入手,优化实验内容、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及完善实验考核方法等方向进行探索,以不断提高本门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学 实验教学 改革
  • 简介:在人体寄生虫及检验技术教学课时减少的情况下,笔者通过调整教学内容,精简理论课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适当增加实验课学时,加强实验教学,突出能力培养。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质,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人体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 教学 培养 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 人体寄生虫学
  • 简介:以检验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法的尝试。结果显示,设计性实验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绩,打破教学空间限制,有效地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功尝试。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设计性实验 教学法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HPV(高危型入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和及细胞检查在诊疗筛查宫颈疾病时的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被诊治筛查为宫颈疾病阳性的患者为例,分析比较其高危型HPVDNA检测、宫颈TCT和组织病理的结果。结果高危型HPVDNA检测和宫颈病变有关,可以用于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的病变,这种方法的敏感性高(93.42%),特异性低(10.86%);用TCT细胞检查这种方法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的病变,敏感性为63.13%,特异性为71.78%。这两种方法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的差异都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O.05)。根据高危型HPVDNA检测出的病毒载量可以看出良性和炎症改变、疣性改变的病毒载量比较少,和鳞状上皮病变的病毒载量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而和其他的病理类型间的病毒载量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DNA检测的方法用于宫颈疾病的诊疗筛查,具有敏感性高的特点,可以有效地降低腺癌漏诊的几率(25岁以下的患者可以不进行HPV的筛查)。在进行宫颈疾病诊疗筛查的时候应该将高危HPVDNA检测和TCT结果结合起来,并对检测为阳性的患者通过病毒分型技术来进一步分流。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DNA检测 细胞学检测 宫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