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价及康复治疗对其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脑卒中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进行早期吞咽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较治疗前VFSS评分均有所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予以康复治疗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康复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模式在疗养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疗养康复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分别对两组护理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5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5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度为70%,实验组50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度为9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疗养康复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能够大大的提升护理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疗养康复护理 舒适护理模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内固定手术的髋骨骨折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8例髋骨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护理干预不同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9例。康复组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常规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康复组和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有效率。结果康复组的护理满意度57例(96.61%)显著高于常规组50例(84.75%),康复组的护理有效率56例(94.92%)显著高于常规组48例(81.36%),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髋骨骨折患者给予内固定术后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有效率。

  • 标签: 髋骨骨折患者 内固定术 康复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偏瘫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属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家属积极参与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训练,并在患者出院后仍能够坚持进行规范化的康复护理训练,对于减轻偏瘫患者躯体致残率,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最终使患者重返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偏瘫患者 家属支持 康复护理训练 家庭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与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前后比较,护理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MMSE评分较于护理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4.9%>82.1%),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护理中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十分理想的的护理效果,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其认知功能,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获得了患者的满意和认可,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脑卒中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基于关键指标的医疗机构业务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以建立科学、有效地管理评价方案,为科室评优、专家主任年度考核提供依据。方法本次调查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数据为基础,采用Delphi法对我院的52位专家进行工作绩效分析,其中临床科室主任和医务处管理人员比例为70%。结果通过临床指标和运营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深入了解科室的绩效情况、学习创新能力和内部运作能力,有利于形成科室间的良性竞争,充分利用资源。与此同时,现阶段科室绩效考核指标满意度较低,存在公开化不够、指标不合理等多种问题,亟待解决。结论引入医疗服务评估和管理体系,能够增加医疗业务机构的竞争能力,从表层往深层推进。增设可操作、可把控、可测评的内部指标,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 标签: 关键指标 医疗机构 业务科室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构舒缓疗护对恶性肿瘤临终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3月间62例恶性肿瘤临终患者,根据患者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舒缓疗护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64.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MSSNS心理评估量表评分为(67.5±12.8),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机构舒缓疗护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标签: 舒缓疗护 恶性肿瘤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文关怀理念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康复护理的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进行干预,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行人文关怀措施进行干预。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实验组优良率(90.00%)高于参照组优良率(66.67%),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70.00%),比参照组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将人文关怀理念加入到康复护理中,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人文关怀 康复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康复的影响价值,为后期的慢性心衰患者康复的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以及对比组两组。对比组,接受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也称为针对性强的护理。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优于参照组的76.00%,对比有统计学差异(χ2=16.1254,P<0.05)。对比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00%。比较两组数据,差距显著(χ2=17.289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可以促使慢性心衰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促使其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慢性心衰 康复 价值
  • 简介:摘要通过对11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护理和康复教育,提示对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方式。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75例作为对象,将上述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康复组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总有效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护理前后全臂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总有效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两组护理前全臂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组护理后全臂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臂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康复护理方式 满意度 全臂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重性精神病的社区干预效果和康复护理进行探究。方法将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某大型社区确诊为重性精神病的患者38例作为本次探究主体,对比分析全部患者社区干预和康复护理前后,患者的康复措施落实情况、劳动力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社区干预和康复护理后,患者的康复措施落实情况明显优于社区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干预后,患者的劳动能力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性精神病患者经过社区干预后,能够更好地落实康复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社区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重性精神病 社区干预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时间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跨度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用药治疗,实验组则在疾病急性发作期间(1周)实施康复技术干预,对照组则在疾病恢复期(>2周)实施康复技术干预,从而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不同时间康复治疗后,其实验组患者在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发病早期1周内及时实施康复技术,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尽早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对明显降低致残率具有显著疗效,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早期康复 急性脑梗塞 时间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氙气手术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行小儿氙气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术后Prince-Hener评分、住院时间及使用镇静剂的剂量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小儿氙气手术患者的恢复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离床活动时间,降低患者的Prince-Hener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护理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小儿疝气手术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促进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积极影响。方法择取该院脑梗塞患者82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行认知康复护理;在护理前后,分别利用MoCA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LOTCA量表(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表)评定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加以比较。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oCA量表、LOTCA量表评分改善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认知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认知障碍的发生、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值得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梗塞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康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经检验,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加以康复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借鉴和进一步普及。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康复治疗 应用价值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我站对2007-2008年间接受计划生育手术的2080名服务对象实施术前心理疏导和术后心理安抚,有效预防了计生手术对象心理疾病的发生,在促进手术对象早日身体康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探讨老年慢阻肺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对92例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因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患者身体状况的恢复,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慢阻肺 康复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恢复的影响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治疗的21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对患者均行心理康复干预,对比心理康复干预前后21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心理康复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情况对比,干预后均优于干预前,且干预时间越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越高、抑郁评分越低,P<0.05。另外,对21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分析,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且治疗配合度意识、疾病认知了解程度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行心理康复干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治疗的配合度意识,可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抑郁评分情况,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脊髓损伤后截瘫 心理康复 抑郁评分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康复护理。方法本文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对其进行全面康复护理,并在其出院时进行vas疼痛评定,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患者在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有24例为2分,36例为1分,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好转(P<0.05),此外,患者在护理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全面、科学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康复护理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