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康复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社区卫生中心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9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入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社区康复干预,观察与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心理、营养、自我保健意识等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与康复干预后,98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4.9%,而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社会活动等情况与干预前比较明显改善,前后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社区康复干预有助于促进慢性胃炎患者病情的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康复 慢性胃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级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诊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层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层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层级护理 子宫肌瘤 术后康复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不同类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分为40例上、下臂丛型,40例全臂丛型。所有患儿均采用电针、神经肌肉电刺激、推拿同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三个月的治疗上、下臂丛型的患儿其痊愈率明显高于全臂丛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不同临床分型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采用患肢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可获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臂丛神经损伤 综合康复疗法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护理措施对高位截瘫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36例高位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了其中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从而总结出心理护理对高位截瘫患者康复进程的作用。结果26例患者病情稳定,无自杀病例,通过各阶段心理护理,有效改善和促进了其生命质量水平。结论对高位截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对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位截瘫 康复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患者的神经缺损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4.06,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临床效果,可供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 神经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神经系统疾病、慢性下腰痛疾病、骨科疾病等方面出发,针对悬吊训练在康复领域方面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悬吊训练在康复领域的应用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实际应用有效性,更好的发挥出悬吊训练的价值和作用,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

  • 标签: 悬吊训练 康复领域 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不论是住院治疗还是居家治疗的稳定期患者,均应对患者呼吸(肺)功能进行护理评估,采取具有个体化的膈肌训练、缩唇呼吸、呼吸操、吹口哨、腹式呼吸、有效咳嗽咳痰训练和体位引流排痰等呼吸功能康复护理,采取下肢耐力训练以及上下肢力量训练和吸气肌训练,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重复住院治疗现象,逐步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肺)功能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7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参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实施积极对症治疗,参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完成护理后应用FMA量表、ESS量表及ADL量表评测两组患者各项功能康复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评测,两组患者FMA评分、ESS评分及ADL评分均得到改善,康复组改善幅度更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康复组护理满意度为97.4%,和参照组的89.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实践意义重大。

  • 标签: 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塞 肢体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4例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Fugl-Meyer评分、bathel生活指数以及FIM评分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16.88,15.64,15.92,组间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脑卒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训练组、康复训练组,每组25例。每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临床疗效评价、FuglMeyer(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BI)为观察指标进行康复学评定。结果针康组有效率为92%,优于康复组的76%,各组治疗后FMA、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均P<0.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高效率治疗途径之一。

  • 标签: 针刺疗法 康复疗法 脑卒中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观察快速康复理念对脊柱结核术后恢复的效果,得出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对脊柱结核患者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嘱行为,并且还能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 脊柱结核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淡漠状态对脑卒中后康复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患者92例,并对所有患者抑郁及淡漠状态进行主观量表和客观量表进行评估,使用抑郁、淡漠作为两因素方差分析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结果部分病人抑郁和淡漠状态共存,合并淡漠状态的抑郁症患者的客观评分更高,抑郁患者客观MADRS评分比主观SDS评分明显增高(P<0.05),患者第二次评估时客观评估评分较首次明显下降(P<0.05)。两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淡漠状态对患者对与患者FIM评分有明显影响(P<0.05),客观量表显示抑郁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FIM评分)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客观量表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卒中后抑郁患者患者的淡漠状态对患者抑郁及功能康复具有明显影响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淡漠状态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能锻炼对骨伤病人自身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同一肢体,用彩色B型超声波检查和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仪监测技术,对健康人和右下肢胫腓骨骨折病人循环系统5项指标进行观察,观察运动后即刻以及停止运动1小时5种指标的改变,并与自身运动前进行比较。结果运动后即刻两组人肢体的动脉内径(A)和血流速度(PSV)均明显增加,运动后1h,健康人组PSV继续增加,A出现负性减少;病人组A仍较运动前增加,而PSV减少。结论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1h,两组均出现A和PSV增加,提示运动有利于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损伤的恢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方法。是指护理人员在规范化、系统化、循序化、全面地实施训练程序的基础上,应充分体现人的个体差异性疾病本身情况、全身状况、力争使每位病人获得其自身应有的最大限度的功能康复。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分术前,术后和出院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术前康复训练)加强双上下肢的肌力练习同时教会患者深呼吸扩胸运动。如何使用拐杖及助行器,为术后行走作准备。第二阶段(术后当天~出院前)①患者麻醉未完全清醒或完全清醒后,嘱咐病人及陪护禁止患髋内收、旋转及过度前屈的不良动作。②静脉栓塞多继发于术后24h,预防是主要思路和措施;③病人在下肢知觉恢复后即指导其行肌肉收缩运动。下床站立、行走。④术后第1~7天指导帮助病人下床活动。第三阶段;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手术第3周后)指导患者继续步形、步态,阶梯及抗阻训练,患肢于屈髋、屈膝位进行压腿练习,直到髋关节屈曲度接近或达到正常为止。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医疗护理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科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及意义加以分析,进而为临床上骨科病人的康复护理探索出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方法对148例骨科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情况做统计分析,总结护理过程的必要性以及注意事项。结果在148例骨科患者的康复过程中,145例收效良好,患者满意率为98%。结论骨科护理人员素质高、护理措施得当,方法到位,心理护理和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护理同时进行,对骨科患者的手术成功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康复护理 骨科手术 护理措施的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塞露对烧伤康复期皮肤护理的作用。方法我科住院烧伤康复期患者23例随机抽取2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均常规清理皮屑及穿戴压力衣,对照组涂抹一般润肤产品,观察组用开塞露涂抹瘢痕生长皮肤,观察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疤痕生长皮肤湿润度、光滑、瘙痒感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塞露能有效保持皮肤湿润,缓解干裂及瘙痒症状,且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很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烧伤康复期 开塞露 疤痕皮肤护理 干裂 瘙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肾炎康复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中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其分组方式为数字抽样法,对照组患者治疗药物是贝那普利片,观察组患者治疗药物是肾炎康复片,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观察组中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8例、23例、2例,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中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8例、26例、9例,总有效率为8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蛋白、Scr、HbAlc以及FBG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以及Scr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HbAlc以及FBG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性不明显,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药物为肾炎康复片的临床疗效相比于贝那普利片明显较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肾炎康复片 糖尿病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风后偏瘫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观察患者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次观察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后偏瘫患者,从中随机抽取50名,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5名患者采用针灸与康复技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25名仅采用康复技术治疗,并对两组做好临床疗效对比工作。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6%;而对照组患者中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6%;研究组患者治疗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康复技术 中风偏瘫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肌腱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术后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的72例患者(共128指)为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传统护理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部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部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67%,与对照组的69.44%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对手部肌腱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如肌腱粘连等发生,促进患者手部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手部肌腱损伤 综合护理 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