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因对缓解PICC术过程中引起的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对11例在PICC置管术中出现血管痉挛的鼻咽癌患者于PICC穿刺点上方5CM处沿血管向心方向擦拭利多因注射液并用2%利多因湿热敷。结果8例鼻咽癌患者PICC穿刺点以上的静脉无条索状,送管通畅,无阻力,置管成功。结论利多因能够较好地缓解在PICC置管术中出现血管痉挛。

  • 标签: 利多卡因 PICC 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应用前列氨丁三醇和缩宫素注射液在产后出血处理的应用。方法95名受试妇女在分娩后立即随机应用前列素氨丁三醇或缩宫素注射液。结果与缩宫素注射液相比,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刺激子宫肌层强烈收缩,在胎盘部位发挥明显止血作用。

  • 标签: 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第1d滴注奥沙利铂,将滴注时间控制在2h以内;第1d、第2d及第15d滴注氟尿嘧啶,全天滴注,治疗周期为16d。观察组滴注奥沙利铂的方法及剂量与对照组相同,培他滨为餐后口服,2次/d,治疗周期为21d。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时出现的毒副反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结肠癌时应推广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培他滨的方案。

  • 标签: 结肠癌 卡培他滨 奥沙利铂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左尼汀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内科-肾内科收治的尿毒症患者125例进行随机数字法(RNTM)分组,对照组62例,单纯予以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63例,采用血液透析联合左尼汀治疗,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t)、血清总蛋白(TP)及血清蛋白水平和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Hb、Ht、TP级血清蛋白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对尿毒症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与左尼汀联合治疗效果较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左卡尼汀 尿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1例晚期鼻咽癌患者给予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第一天,铂(AUC=5),第一天,每21d天为1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5例,进展7例,有效率为42.8%。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经常规对症及支持治疗后,患者均能恢复正常。结论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鼻咽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卡铂 多西他赛 晚期鼻咽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孕栓肛塞促进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及排气排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缩宫素组)和观察组(孕栓组),两组胎儿娩出后均宫体注射缩宫素10U,对照组术后缩宫素20U静滴,每日一次,连用3天。研究组术毕前列甲酯栓1mg直肠给药,术后2天前列甲酯栓0.5mgbid直肠给药。分别观察两组术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宫底下降高度及术后首次排气及排尿时间。结果两组术后2小时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24小时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宫底下降高度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剖宫产术后首次排气及排尿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栓肛塞可有效地减少二次剖宫产术后24小时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率,同时可有效促进子宫复旧,缩短术后首次排气及排尿时间。

  • 标签: 缩宫素 卡孕栓 出血量 子宫复旧 排气 排尿
  • 简介:摘要目的为枕大神经压综合征临床治疗提供应用解剖学定位和手法治疗之法。方法在20例成人尸体头颈标本上,对枕大神经的行径、动静脉穿斜方肌腱膜的部位、深筋膜以及易发生压的部位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测量。对200例具有枕大神经压症状的颈椎病患者应用手法松解术,根据体表解剖定位,采用自创手法松解,进行对比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有何差异。结果枕大神经穿腱膜点约位于枕外隆突至乳突尖连线的中、上1/3交点处。根据病情程度、压痛点、压痛范围,选择点面结合的治疗方案,即先放松颈部肌肉,然后重点按摩枕大神经出口处,特别在枕外隆突至乳突尖连线中l/3稍上方的位置点按,效果会更佳。

  • 标签: 枕大神经 解剖 手法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米星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012年就诊的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病例共60例运用阿米星鞘内注射进行治疗,通过观察记录分析阿米星使用鞘内注射的方式治疗时对颅内感染致病菌的敏感性,鞘注剂量以及疗程与疗效的关系,CNS毒副反应,通过颅内感染控制时间将无CSF漏组与有CSF漏组对比。结果60例患者中被治愈的52例,有效率为86.7%。无CSF漏组与有CSF漏组对比,时间明显缩短(P<0.05),表明阿米星鞘内注射可使患者颅内感染迅速得到控制。药物总量与CSF中WBC计数、体温、颅内压等颅内感染监测指标间为负相关(P<0.05)。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轻度副反应,但是很快得以恢复。结论阿米星对很大一部分引发颅内感染的致病菌具有敏感性,有效率高,显效快,无显著的CNS毒性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阿米卡星 鞘内注射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对扁平疣患者采用液氮冷冻联合介菌多糖核酸肌注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78例扁平疣患者,对他们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44%)和复发率(5.1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66.67%,25.64%),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液氮冷冻联合介菌多糖核酸肌注对扁平疣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其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因此,它是一种科学、理想、有效、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扁平疣 液氮冷冻 卡介菌多糖核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甲酯栓在绝经后取环中的作用。方法将90例绝经后要求取环的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前一小时在阴道后穹窿放置前列甲酯栓0.5mg再行取环术;对照组直接行取环术。观察两组在扩张宫颈时间、取环时间、取环成功率、疼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用时明显少于对照组,取环成功率高,感觉疼痛患者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O.005)。结论前列甲酯栓能软化官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降低了取环的手术风险。

  • 标签: 卡前列甲酯栓 卡孕栓 绝经 取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沙美特罗替松治疗,分析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我院120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60名患者,分别用沙美特罗替松与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咳嗽和喘息评分、疗效、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咳嗽(0.64±0.21)、喘息评分(0.67±0.23)以及FEV1(1.02±0.23)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3.21±1.31)、(3.19±1.28),(0.92±0.20),数据分析P值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观察组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沙美特罗替松治疗,患者症状缓解更为有效,疗效更为确切,可作为有效方案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沙美特罗替卡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因联合地塞米松切口浸润对胆道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择期全麻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随机分为R组(罗哌因组)、D组(罗哌因+地塞米松组)、C组(对照组)三组,每组40例,切皮前切口浸润所配药液。所有患者手术结束时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评分(VAS)、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等。结果与C组相比,R组、D组VAS评分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D组与R组相比,术后12、24h的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罗哌因联合地塞米松切口浸润可显著缓解患者胆道术后疼痛,延长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罗哌卡因 地塞米松 切口浸润 胆道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奥沙利铂联合培他滨治疗老年胃癌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2012的80例老年胃癌患者,将80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的患者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观察组的患者用奥沙利铂联合培他滨治疗1,分别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本次以80例老年胃癌患者为对象,经过分组治疗后,发现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培他滨治疗老年胃癌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很好的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期。所以,奥沙利铂联合培他滨治疗老年胃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 老年胃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硬膜外无痛分娩镇痛的产妇的转归以及无痛分娩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200例初产妇,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无痛分娩,对照组行正常分娩,比较两组初产妇的各产程的疼痛评分,产程以及新生儿的情况。结果无痛分娩组初产妇剖宫产率低于常规分娩组(P<0.05)无痛分娩组的视觉模拟法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分娩组比对照组产程缩短,第二产程较对照组延长(P<0.05),两组初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能有效降低产妇各产程的疼痛程度,大大降低剖宫产率,对新生儿无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痛分娩 产程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醒脑静辅助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位患有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病人,将他们随机分成人数相同的两组,每组的人数为50人,然后随机选择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则另一组作为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马西平进行治疗,而对观察组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再应用醒脑静进行注射治疗,在进行治疗之后,比较两组在累积导联数、痫样放电上数值的不同以及两组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累计导联数为(6.16±0.94),痫样放电为(6.86±1.26)t/180s,明显要比对照组相应的累积导联数和痫样放电数值要低很多,而观察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4%)明显要比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0%)高出很多,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也仅是8%,这个数值也明显也比对照组低很多。结论使用醒脑静辅助马西平进行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治疗效果,要比仅用马西平进行治疗的效果好得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这是一种值得使用并将其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醒脑静 卡马西平 脑卒中 继发性癫痫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我院近几年在开展腹部手术及泌尿系手术时,选择性应用低温利多因生理盐水溶液行连续硬膜外阻滞30例,设对照组比较两组硬膜外阻滞显效时间及镇痛时限,观察初步结果比较如下

  • 标签: 低温 利多卡因生理盐水 连续硬膜外阻滞时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贝缩宫素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降低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剖腹产手术的孕妇168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4例孕妇,在胎儿娩出后对照组给予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研究组给予贝缩宫素注射液,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出血总量、止血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孕妇产后大出血率为5.95%、出血总量为467.4ml、止血有效率为97.61%、不良反应率为7.14%,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腹产后应用贝缩宫素能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出血率和不良反应率并提高止血有效率,安全性高且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卡贝缩宫素 剖宫产 术后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培他滨在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肿瘤科诊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培他滨,对照组未用培他滨治疗,每组患者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部分缓解率、稳定率、缓解率、病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而病变进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例数低于对照组,且程度更为轻微,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均经过对症处理后缓解,继续进行化疗。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培他滨进行维持性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培他滨 晚期乳腺癌 维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利多因用于纤维胃镜检查插管时表面麻醉的效果。方法年龄20岁~70岁,男女不限。ASA评级Ⅰ~Ⅱ级,门诊行胃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一组(n=40),雾化吸入组雾化吸入2%利多因;丙泊酚静脉麻醉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1.5mg/kg;随后纤维胃镜经口腔食道插管,插管前15分钟两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1mg/kg,芬太尼0.001mg/kg。纤维胃镜经食道插管期间,监测MAP,HR,ECG,及Spd2。结果与丙泊酚静脉麻醉组相比,雾化吸入组食道插管条件满意率,插管成功率及不定记忆发生率相当(p>0.05),而血压及呼吸的控制更有优势。(p<0.05)结论纤维胃镜经食道镜食道插管雾化吸入2%利多因表面麻醉,有助于改善循环及呼吸存在不稳定因素患者的插管条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利多卡因 投药 吸入 咽喉部 纤维胃镜检查 经食道 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