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58例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方法58例共65条肢体激光治疗.手术方式(1)单纯激光治疗(25条);(2)激光治疗结合x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40条)。结果3例(4.6%)局部复发经再次激光治愈,其余病例均一次治疗闭塞,随访1-24个月(平均7.5个月),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EVLT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术前及出院指导对患者恢复均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激光治疗 微创治疗 下肢 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宫腔镜治疗宫因素所致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殖预后疗效。方法选择被确诊为宫因素所致不孕不育的患者76例,实施宫腔镜检查明确导致不孕不育的宫因素,并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后评价患者的生殖预后情况。结果经宫腔镜检查确诊导致不孕不育的宫因素包括子宫黏膜下肌瘤8例、子宫纵膈11例、子宫内膜结核4例、宫黏连22例、子宫内膜息肉31例,且上述76例患者经治疗后共有27例获得妊娠。结论宫腔镜现已成为检查和治疗女性不孕症的常用手段,针对宫因素所致的不孕不育患者实施宫腔镜术,有助于疾病的确诊及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殖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因素 不孕不育 生殖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老年人蛛网膜下出血临床与CT及其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72例60岁—82岁的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等因素与头颅CT的资料。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的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中,84.7%有明显的诱因,CT阳性率为72.2%,死亡率为33.3%,老年人有高血压史,起病后出现高热、抽搐、意识改变者预后差。老年蛛网膜下出血的本组临床与CT特点如下(1)头痛及脑膜刺激征不十分明显;(2)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突出;(3)CT对多数老年蛛网膜下出血患者不仅能确诊,还能确定部位、体积及脑室情况;(4)经过内科的积极治疗,预后一般较好,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患者意识障碍越深,提示预后越差。结论老年蛛网膜下出血患者如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得当,其预后较良好。对于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精神症状等的患者,虽无典型头痛及脑膜刺激征,也应警惕本病的可能,不能过分地依赖头颅CT,必要时及时进行腰穿。

  • 标签: 老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颅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应用Robertshaw左、右双支气管导管(DLT)行支气管内插管对术后咽喉损伤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使用RobertshawDLT(Potex系列)的胸科手术患者114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左右管的选择分左管组(A组)和右管组(B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及咽喉损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A组咽喉损伤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5%),而B组为(2.4%),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喉头水肿及环勺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右RobertshawDLT术后咽喉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双腔支气管导管 气管插管 咽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宫腔镜治疗宫因素所致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殖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不孕不育患者,经宫腔镜检查均确诊为宫因素所致,然后对此类患者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并观察患者的生殖预后。结果导致此110例患者的宫因素有宫颈宫粘连45例、子宫内膜息肉20例、子宫中隔30例、子宫肌瘤15例,经宫腔镜手术治疗后总妊娠率60.9%。结论使用宫腔镜有助于确诊以及治疗宫因素所致不孕不育患者,使患者的生殖预后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宫腔镜治疗 宫腔因素 不孕不育 生殖预后
  • 简介:摘要蛛网膜下出血(SAH)通常是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所致。临床上将蛛网膜下出血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常见的原因有先天性颅内动脉瘤、脑血管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高血压、脑动脉痉挛、血液病等,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年发病率约为(6~20)/10万。再出血是SAH主要的急性并发症,病死率高达60%~100%。再出血的诱发因素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早起床活动、用力排便、屏气、剧烈咳嗽等,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可以防止再出血的发生,降低病人死亡率和致残率。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再出血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死胎利凡诺内引产术的观察与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此病提供经验和建议,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方法对我站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0例宫内死胎利凡诺内引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0例宫内死胎利凡诺羊膜内引产术患者24-48h安全顺利分娩,术后清宫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心护理,是宫内死胎利凡诺内引产术成功的保障。

  • 标签: 宫内死胎 利凡诺羊膜腔内引产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宫颈癌Ⅰa2~Ⅱa期患者实施微创镜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妇科收治的90例宫颈癌Ⅰa2~Ⅱa期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为参照组行开腹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腹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针对研究组实施微创镜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手术持续时间指标、术中累计出血量指标、术后导尿管拔除时间指标、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持续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指标、术中累计出血量指标、术后导尿管拔除时间指标、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持续时间指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妇科临床中收治的宫颈癌Ⅰa2~Ⅱa期患者实施微创镜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能够获取较好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腔镜手术 宫颈癌Ⅰa2~Ⅱa期 治疗效果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喉罩全麻在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手术和CO2气腹腹腔镜手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悬吊组(L组)25例,和有气腹组(T组)25例。两组麻醉诱导后均行机械通气。分别记录患者MAP、HR、PETCO2在悬吊前或气腹前1min(T1)、悬吊后或气腹后1min(T2)、手术开始操作后5分钟(T3)、悬吊结束或气腹结束后5min(T4)四个时间点的MAP、HR、PETCO2的变化情况。结果T2、T3、T4、时MAP、HR、PETCO2.两组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T1时L组MAP、HR变化明显(P<0.05)、(P<0.01)。

  • 标签: 喉罩 悬吊式腹腔镜 CO2气腹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核磁共振诊断隙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分析28例隙性脑梗死,CT、核磁共振的检查及对照分析。结果28例患者核磁共振扫描发现病灶118个,CT扫描发现病灶34个。结论核磁共振对早期病变、微小病变及脑干、颅底、颅顶的病变显示较CT优越,是诊断隙性脑梗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脑梗死 CT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患者应用颈内静脉留置双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透的充分性。方法针对14例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双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实施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14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发生22人次并发症,经密切观察并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所有并发症状得以有效解决。结论严格、规范的操作和日常维护是保证此通路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根据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血透效果,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内水囊压迫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纱布填塞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宫内水囊压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宫填塞物留置时间及再出血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显效时间及宫填塞物留置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再出血和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水囊压迫是临床治疗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大出血 水囊压迫 纱布填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内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5年1月-6月所收治的150经皮桡动脉穿刺内行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为,平均住院时间为,对照组平均卧床时间为,平均住院时间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桡动脉穿刺内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患者在其围手术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经皮桡动脉 介入 冠心病 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35例宫腔镜联合Foley双气囊导尿管技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配合医生诊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正确观察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重视出院指导。

  • 标签: 子宫瘢痕妊娠 宫腔镜 双腔气囊导尿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双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间气管道管理方式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57例在手术麻醉中使用双气管插管的患者,对所有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气管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患者手术前、拔除气管插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手术后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调查患者气管管理效果。结果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拔管时两个时间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与其他时间段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强双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的气管道管理能够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双腔气管插管 气管道管理 麻醉复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尿道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06.-2014.05.经尿道肾镜下应用EMS第四代混合动力碎石系统(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尿道结石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膀胱及尿道结石碎石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经尿道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下尿路结石,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微创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不同的时间注药对镇痛有否差异。方法ASAI-II级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共36例,年龄在35岁~55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术后从硬膜外注入0.75%布比卡因3ml+吗啡2mg,第一组(A组)手术后出现伤口微痛时,1200~1500注药;第二组(B组)伤口微痛时,1800~2100注药;第三组(C组)注药二次,第一次注药时间和药物剂量同(A组)组,第二次注药计量时间和药量同(B组)。注药后监测血压、心率、SPO2、镇痛效果、副反应、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1)镇痛效果A组优良率为16.66%,B组为58.33%,C组为100%,三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镇痛持续时间24h内伤口出现剧烈疼痛A组10例,B组5例,C组0例,48h内伤口基本不痛A组2例,B组7例,C组12例,C组镇痛持续时间最长,A组最短(P<0.01)。(3)哌替啶使用情况A组10例,B组5例,C组0例,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4)副反应常见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三组无差异(P<0.05)。结论吗啡从硬膜外注入作术后镇痛,1200~1500时镇痛作用较弱,1800~2100作用较强,持续间隔注药镇痛最强。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吗啡 不同时间硬腔外注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胶囊治疗隙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胶囊,200mg/次,3次/d,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7d、14d、21d的NIHSS评分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5,P<0.05);②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NIHSS评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29,1.21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天及治疗后21天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65,10.261,P<0.05);结论丁苯酞胶囊能够改善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疗效显著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丁苯酞胶囊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