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彦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7期
  • 机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直沿袭传统的时间制度。不仅各项治疗护理时间过于集中,而且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病施护。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人体自身的生活节律,对病人心理。用药时间。生理。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科学。在临床工作中,遵循时间护理原则,合理分配护理时间,做到因时因病施护,可使工作有序,省时,提高护理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早产儿出生后黄金时间体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月8月在我院出生的2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均为13例,其中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黄金时间给予预见性体温管理,而对照组早产儿则在出生后黄金时间给予常规体温管理。观察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的体温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现低体温的发生率,对两组早产儿父母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统计调查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早产儿的体温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体温略有下降,而观察组有所升高,两组早产儿体温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黄金时间内未出现1例低体温症状,低体温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则在出生后黄金时间内出现3例低体温,发生率为30.77%;两组低体温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27,P<0.05)。观察组早产儿父母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达到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早产儿父母76.92%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早产儿出生后黄金时间体温管理,尤其是预见性护理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入室体温,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父母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早产儿 出生后黄金时间 体温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的效果。方法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活动主题,对目前病人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延长,意外拔管率明显减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意外拔管率。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意外拔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86例患者的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使用真空抽血器收集患者肘部静脉血6ml,均匀分成三份,放到干燥试管中,在1号试管标记7.30,2号试管标记8.30,3号试管标记9.30.依照标注时间,对上述标本进行血清分离,对比三个时间段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在完成收集血液之后的2h与3h,和收集后1h相比,下降较为显著,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采集结果上来看,3h后含量明显比采集1h时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钾,钠与谷丙转氨酶存在上升势态,但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收集好血液样本后,于第一时间检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漏诊或误诊现象出现,对于临床诊断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 检验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门诊引导服务对老年患者就诊时间缩短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患者自行就诊,观察组(60例)开展门诊引导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就诊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为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开展门诊引导服务,可有效缩短老年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 标签: 门诊引导服务 老年患者 缩短就诊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煮饺子时间过短会存在细菌感染的风险,而过长会影响口感,笔者自行设计加一定量的大肠杆菌做相关实验,来选择最佳的烹饪时间点。方法 在饺子的馅中加一定量的大肠杆菌拌匀后按常规包20只饺子,10只置常温,10只置 - 20°冰箱4小时以上,分别煮沸计时间。结果 置常温的饺子煮沸5分钟,大肠杆菌均被杀灭,而置 - 20c冷冻后的饺子煮沸7分钟大肠杆菌方被杀灭。结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日渐重视,冷冻饺子是家庭常吃的食品,为了防止微生物的感染导致食物中毒又不影响饺子的口感,选择正确地煮饺子的时间,有一定的必要性。

  • 标签: 常温饺子 冷冻饺子  煮沸时间 选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新生儿蓝光治疗采取全程无缝衔接护理,观察新生儿出暖箱时间、睡眠时间和血氧饱和度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蓝光治疗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平均排序分组,45例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分为对照组、45例新生儿采取全程无缝隙衔接护理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情况。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睡眠时间、血氧饱和度、出暖箱时间、退黄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蓝光治疗采取全程无缝衔接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新生儿 蓝光治疗 全程无缝衔接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齿缺损患者行种植修复及残根保存修复两种不同修复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3月收治的牙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60例行牙齿残根保存修复的患者为甲组,60例行种植修复的患者为乙组,经过一段时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牙齿修复的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成功率比较,p>0.05,说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齿残根修复保存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残根修复有利于改善患者咀嚼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牙齿缺损 残根保存修复 种植修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文中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需要进行口腔正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运用微型种植体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在进行微型种植体进行治疗的十个月内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治疗结束后,患者均痊愈,且前牙都达到了正常的覆盖,面型也恢复正常,疗效显著。少数患者的软组织在植入微型种植体周围出现了轻度浮肿现象,但是无感染症状。在治疗期间患者都无明显不适感,治疗效果非常理想。结论在加强正畸支抗中实行微型种植体操作简便、可靠性较好、较灵活,且治疗效果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型种植体 加强 正畸支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临床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口腔种植牙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段选择 2018年 3月 -2019年 4月,调查样本选择我院接收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 58例,患者分组的依据为选用治疗方法的差异,组成研究组的患者采取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组成常规组的患者采取常规修复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 p

  • 标签: 牙列缺损 口腔种植牙修复 常规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慢性牙周炎对牙种植修复效果的作用。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诊疗的100例牙列缺损慢性牙周炎患者,将其划为试验组;同期选择100例牙列缺损牙周健康的患者,将其划为对照组,借助种植修复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mSBI(龈沟出血指数)、PIS(牙龈乳头指数)、mPLI(改良菌斑指数)、PD(牙周探诊深度)、IL-2(白细胞介素-2)、IL-8(白细胞介素-8)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牙周检测指标和对照组无差别,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试验组患者IL-2、IL-8指标较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IL-2、IL-8指标和对照组相似,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而言,种植修复可满足患者近期疗效标准,且无任何种植体风险,但远期疗效仍未得到证实。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种植修复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区种植义齿的7年期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为182例患者植入了226颗种植体并完成上部结构修复,种植方法为常规种植术、即刻种植技术、骨挤压、骨劈开技术、引导骨组织再生(GBR)技术。采用固定修复,固位方式分螺丝固定和粘接固定。随访7-60个月,观察方法为X线片、临床观察、患者满意度调查等。结果182例患者的226颗种植体完成骨整合,其7年累计存留率为98.23%;X线片比较检查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状况,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对美观、发音满意度和固位、咀嚼能力在种植后明显提高(P<0.05)。结论种植义齿对于上颌前牙缺失患者是一种满意的修复方式。

  • 标签: 种植体 种植方法 固定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牙列缺失治疗中应用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54例牙列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 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14例、好转11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患者显效10例、好转9例、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70.37%。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82, P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常规修复 牙列缺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种植牙修复牙缺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牙缺陷患者40例,患牙共56颗,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20例患者29颗患牙和对照组20例患者27颗患牙,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修复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口腔种植牙修复,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患牙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牙修复牙缺陷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后遗症少,修复牙不容易让牙龈变色,而且也比较牢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种植牙 修复 牙缺陷 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