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欣闻赵毅衡教授的《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一书在台湾以《符号学》为名得以出版,深觉庆幸;两岸符号学界的互动与交流或许可以借此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 标签: 符号学原理 赵毅衡 出版 对话
  • 简介:文化标出性理论将传统的文化二元对立分解为"正项-中项-异项"的三元关系,以此描述文化的动态变化。这一三元关系与皮尔斯的三分范畴观相对应,并且,中项作为区分正项与异项的边界,具有符号域中边界的多语性。这证明了文化标出性理论是对话主义本体的:中项和正项、异项之间存在"实质性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范式体现了文化标出性理论的多元性与先进性。

  • 标签: 中项 标出性 对话 皮尔斯 洛特曼
  • 简介:<正>设在上海的年鉴研究中心和合肥《安徽经济年鉴》编辑部根据第一次全国年鉴编纂经验交流会的决定,积极进行第二次全国年鉴编纂经验交流会的筹备工作,其间还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召开座谈会,征求对举行第二次会议的意见。据悉,第二次交流会定于1985年9月在合肥举行,会期为一

  • 标签: 年鉴编纂 经验交流会 第二次 安徽经济 合肥 筹备工作
  • 简介:本文前半部根据简单的关系逻辑讨论学科史上的两种传递模式,进而探讨修辞学研究如何介入并影响到比较文学研究。第一种是法国比较文学家保罗·梵地根的跨国传递模式;第二种是语言学家罗曼·雅可布逊的语言传递模式。透过雅氏的语用模式我们可以看出修辞学无论在涉及讯息发送者和接受者的沟通行为上,或者辞格在语码和讯息互动的表义作用中,对文学研究所可能提供的贡献。本文后半部举出先秦“名实之辩”和上古“哲学对话”两个议题,说明修辞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在古今中外文本之间的交流现象,并详细分析了三篇古代的“哲学对话”。

  • 标签: 比较文学 修辞学 雅可布逊 语言传递模式 名实之辩 哲学对话
  • 简介:传播学与符号学都是仅有百年历史的年轻学科,两者渊源与发展进路各不相同。符号学的学科化与索绪尔于1907—1911年在日内瓦大学讲授的普通语言学课程关系密切。几乎同一时期,新闻传播学课程正式开设。1905年,布莱尔(willardG.Bleyer)在威斯康星大学开出为期一年时间的新闻学课程,新闻学成为传播学的第一个主要研究对象,且其影响延续至今——学界仍将“新闻”与“传播”并称。

  • 标签: 传播符号学 媒介语境 访谈录 赵毅衡 新闻传播学 威斯康星大学
  • 简介:<正>著名修辞学家、文艺理论家、台湾空中大学教授沈谦博士6月9日至11日应复旦大学之邀来复旦大学作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沈谦教授此次在复旦大学的学术交流共有两项内容,一是主持中文系95届现代汉语修辞学专业博士生赵毅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二是为中文系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其他各系的学生作了一场题为《说话的艺术》的学术讲演。台湾学者受邀参加内地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会,目前还比较少。此次沈谦教授受邀来复旦大学主持复旦大

  • 标签: 沈谦 复旦大学 学术交流 修辞学研究 海峡两岸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