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梅娘的小说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私奔、报复、建立姐妹情谊等都是可能的方向,但这些途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最理想的出路应该是女性获得经济与精神上的双重独立。

  • 标签: 梅娘 私奔 姐妹情谊 双重独立
  • 简介: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被誉为英国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锋,她的一生致力于研究小说写作的形式与技巧,不但在写作中将意识流写作技巧运用得十分得体,而且张扬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她能对人物的精神世界运用娴熟的技巧进行巧妙地描写,在二十世纪意识流小说流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伍尔夫早期创作的意识流短篇《墙上的斑点》就是一篇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本文将从这篇小说中解读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技巧,并对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

  • 标签: 弗吉尼亚·伍尔夫 意识流 《墙上的斑点》
  • 简介:“欲望”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杠杆”,在新时期文学中已经占有了自己的位置并得到了充足的展示。本文意在通过对新时期文学中的历史欲望叙事、女性(权)主义欲望叙事和暴力欲望叙事的辩证分析,揭示其内核、弊端和现实效应。

  • 标签: 历史欲望叙事 女性(权)主义叙事 暴力欲望叙事 欲望
  • 简介:这个故事来源于刘庆邦的小说《神木》以及由此改编的电影《盲井》。不仅我没有亲历,而且还不是故事的全貌。我人为截取一段,以期获得对基层社会运转逻辑的理解和诠释。可以说,它是一个运用“社会学想象力”的彻底的主观建构的过程。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一切置于“后台”,前台的故事还是具有被反复“凝视”和“咀嚼”的意义。

  • 标签: 法人类学 基层社会 社会结构
  • 简介:民族意识和正邪对立与道德伦理之间的悖论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主题。民族意识是大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对立的意识,正邪表现为是非善恶的二元价值设定,它们都是统治者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统治设计的道德伦理中的一部分。通过对小说中民族意识和正邪对立与道德伦理的契合与背离的诸多形态的展开和分析,得出金庸解决这一悖论的途径,要么是文本中人物自身走向灭亡,要么是人物自身进入道德伦理之中又从道德伦理中隐身而去,要么是本来就超然于道德伦理之外,不在其规定的尺度内行动与言说。这意味着作为事物自身固有的对立统一形态的悖论仍然存在,并没有被消除,因为唯一能够消除悖论的是消除事物本身。没有了道德伦理本身,就没有了悖论。从这个意义上讲,金庸没有完成和实现超越悖论。

  • 标签: 金庸 武侠 民族意识 正邪对立 伦理道德 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