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文中综述了核糖体基因在黏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应用现状,并就目前黏分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 标签: 黏菌 分子系统学 核糖体DNA
  • 简介:采用孢子萌发法进行了肟酯与戊唑醇不同配比组合在室温条件下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2种药剂不同配比组合浓度的提高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增强,以质量浓度为16.2mg/L效果最好。肟酯与戊唑醇配比为0.5:1时的共毒系数为127.62,增效作用显著。

  • 标签: 白菜 黑斑病 孢子萌发 共毒系数 毒力测定
  • 简介:本文阐述了普遍存在的镰孢可增强封闭式环境中群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并通过其次生代谢产物(如T-2毒素)对人和动物造成严重危害及预防和控制气载镰孢及T-2毒素危害的相关问题,包括气载真菌和毒素采集、毒素痕量富集技术、不同环境中的镰孢变化规律与产毒基因研究现状。提出研究封闭式环境中气载镰孢及B2毒素发生规律研究的必要性。

  • 标签: 养殖环境 镰孢菌 T-2毒素
  • 简介:通过木霉(Trichoderma)3菌株与双鸭山蔬菜大棚中的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f.cucumerinum)、黄瓜果腐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菜豆叶枯病菌(Cladosporiumsp.)的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绿色木霉1(TrichodermaviridePers.exGray1)可作为双鸭山蔬菜大棚中的黄瓜枯萎病、黄瓜果腐病、菜豆叶枯病3种病害的生物防治拮抗菌加以利用,该拮抗菌对菜豆叶枯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绿色木霉2(Trichodermaviride2)对黄瓜果腐病菌抑制效果最好;而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Rifai)对以上3种病原都有抑制效果,对菜豆叶枯病菌抑制效果最好.从试验结果还可看出,绿色木霉2对黄瓜枯萎病菌和菜豆叶枯病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 标签: 木霉 黄瓜枯萎病菌 黄瓜果腐病茵 菜豆叶枯病菌 拮抗作用
  • 简介:为了解羊肚(Morchellaesculenta)菌丝抗原物质的识别特征及其在菌丝上的分布,利用免疫酶染色法(Immunoenzymeassay,IEA)对两株抗羊肚单克隆抗体(W8C9,C6A8)在羊肚菌丝上对应的特异性结合靶点进行定位研究。初步确定了两株单克隆抗体对应的羊肚菌丝抗原在菌丝上的位置,并确定了W8C9、C6A8和兔多克隆抗体稀释后适合工作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0%、4.5%、4.0%。

  • 标签: 免疫酶染色法(IEA) 抗原靶位 羊肚菌 菌丝抗原
  • 简介:“第十届全国食用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等单位承办,将于2014年3月在北京召开。大会主旨是食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会将从食用基础科学、公益技术、专业技术等不同层面开展食用科学技术交流。同时应广大食用从业者的要求,针对食用产业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开展技术培训。

  • 标签: 食用菌产业 学术研讨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 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交流 农业区划
  • 简介:为了明确引起三江平原地区大豆根腐病的镰孢(Fusarium)种类及优势种群,对该地区大豆根腐病样本进行了采集。通过组织分离和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6种镰孢,分别为木贼镰孢(F.equiseti)、尖孢镰孢(F.oxysporum)、芬芳镰孢(F.redolens)、半裸镰孢(F.semitectum)、腐皮镰孢(F.solani)和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其中尖孢镰孢(F.oxysporum)的分离频率最高,达16.67%。对6种镰孢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

  • 标签: 大豆根腐病 镰孢菌 形态鉴定 三江平原
  • 简介:通过对不同年生五味子进行叶面喷施和根部灌施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剂对五味子白粉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喷施加灌施处理的发病率为13.0%,喷施的发病率为22.5%,清水对照的发病率为37.5%。对二年生、三年生、四年生五味子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9%、77.8%、75.0%,这表明喷施加灌施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剂对五味子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2)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剂对五味子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二年生、三年生、四年生五味子植株喷施加灌施的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叶面积总平均值分别增加了6.7%、42.4%、27.6%;单独喷施处理和喷施加灌施处理分别比清水对照处理的百果重增加了21.33%、28.79%;喷施加灌施处理的五味子醇甲含量最高达到0.74%。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菌剂 五味子 白粉病
  • 简介:研究了3种枝状地衣乙酸乙酯提取液对水霉病主要病原两性绵霉菌丝的体外抑效果。菌株分离自河流水体,经培养、形态观察及ITS区序列测定比对,鉴定为两性绵霉Achylabisexalis。结果显示枝状地衣黑穗石蕊、中国树花、地茶的乙酸乙酯浸提液均对两性绵霉有抑制作用,最低抑制浓度均为800mg/L;在供试浓度为3200mg/L时,3种地衣提取物均能完全抑制菌丝的生长。

  • 标签: 枝状地衣 乙酸乙酯 两性绵霉 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