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对缺血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疗程7d。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测定肝功能指标,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乳酸脱氢酶(LDH)。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能提高缺血性肝炎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 缺血性肝炎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起始时间为2022年6月份,截止时间为2023年6月份,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数量均为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更短,治疗效果更佳,P

  • 标签: 沙丁胺醇 布地奈德 乙酰半胱氨酸 雾化吸入 支气管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有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IL-6水平的影响和临床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38例入住我科即给予以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至少72h的AECOPD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8h后的CRP、IL-6水平以及临床治疗结果(包括气管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组内比较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中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CRP和IL-6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可有助于改善AECOPD患者的炎症水平,但不能减少患者气管插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N-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于AECOPD的临床治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N-乙酰半胱氨酸 炎症因子 有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3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乙酰半胱氨酸组治疗(30例),观察周期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分钟行走距离(6-MWD)、肺通气功能、急性加重次数,并进行SGRQ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GRQ评分有下降,肺功能、6-MWD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沙美特罗替卡松组(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能更有效改善COPD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同时具有减少急性发作的远期疗效。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沙美特罗替卡松 乙酰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噻托溴胺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及呼吸训练治疗稳定期中度慢阻肺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受的稳定期中度慢阻肺患者中,抽取6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2例。对照组采用噻托溴胺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mMRC)和6分钟步行距离(6MWD)。结果观察组mMR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稳定期中度慢阻肺治疗中应用噻托溴胺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及呼吸训练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

  • 标签: 噻托溴胺 乙酰半胱氨酸 呼吸训练 稳定期中度慢阻肺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题中病例,采取联合治疗方案,详细分析药效。 方法:共纳入88个病例,详细资料见1.1部分。一组予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即对照组,另一组增加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即观察组。比较疗效。 结果:治疗前各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更高,二氧化碳分压、CAT评分更低,总有效率数据相比,观察组>对照组(p<0.05);所有病例无不良反应。 结论:联合治疗方案:乙酰半胱氨酸+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用于稳定期慢阻肺治疗,药效显著。

  • 标签: 慢阻肺 稳定期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乙酰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肺炎临床治疗以布地奈德与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开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项目起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3月,2022年1月,样本资料均为我院开展新生儿肺炎治疗的64例患儿,以抽签法随机规范划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组计有患儿32例,参照组以常规治疗开展,观察组以布地奈德与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开展,以组间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分析治疗有效性。结果:组间治疗开展以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值略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布地奈德 乙酰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采用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到2021年期间,选取我院治疗的100例慢阻肺患者,分别采用单药治疗、联合治疗法,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达到96%,明显高于对照组74%;研究组的肺功能改善效果理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呼吸困难评分(1.3±0.2)分、对照组(1.5±0.4)分,,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时,给予布地奈德、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尽早地控制病情发展,且治疗期间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推广价值高。

  • 标签: 布地奈德 乙酰半胱氨酸 联合资料 慢阻肺 急性加重期
  • 简介:【摘要】目的 对CB(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联合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从我院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中截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2组,1组为单一应用氨溴索治疗的参照组(42例),1组为联合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治疗的联合组(42例);对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炎性因子(TNF-α 、I L-8)、氧化应激(SOD、MDA)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在恶心、呕吐发生率方面,联合组(4.76%)同参照组(7.12%)对比差异较小(P>0.05)。在治疗后血清TNF-α 、 I L-8水平方面,联合组(14.76±1.41ng•L -1、351.38±33.05ng•L -1)同参照组(20.82±1.81ng•L -1、380.63±44.26ng•L -1)相比显著降低;组间差异较大(P<0.05)。在治疗后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方面,联合组(88.96±6.87U•mL -1)同参照组(81.46±6.13U•mL -1)相比明显较高;在MDA(丙二醛)水平方面,联合组(5.61±0.72mmol•L-1 )同参照组(6.82±1.03mmol•L-1 )相比明显降低;组间差异较大(P<0.05)。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联合组(97.62%)同参照组(78.57%)相比较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联合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局部炎症反应,还可在改善其病症表现的同时提升其肺功能,且具有较高用药安全性;建议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CB) 急性发作 乙酰半胱氨酸 氨溴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者采用吸入性乙酰半胱氨酸肺泡灌洗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本研究从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时间段内的重症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吸入性乙酰半胱氨酸肺泡灌洗治疗方式的患者划分成观察组,将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方式的患者划分成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呼吸力学指标、炎性因子和免疫因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重症肺炎患者采用吸入性乙酰半胱氨酸肺泡灌洗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力,改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吸入性乙酰半胱氨酸 肺泡灌洗 重症肺炎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300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症状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67%,对照组为90.6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研究组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1.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可进一步提升临床效果,并加快患儿症状消退,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 常规治疗 临床效果 症状消退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中乙酰半胱氨酸、布地奈德雾化联合疗法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0月支气管肺炎患儿82例,其中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布地奈德雾化41例为A组,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41例为B组,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与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有效率比较,A组为97.56 %,B组为73.81 %,A组高于B组(P<0.05);安全性比较,A组不良反应率7.32 %,B组不良反应率9.76 %,两组不良反应率相近(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联合使用乙酰半胱氨酸用药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促进支气管肺炎康复,联合用药未显著增加用药风险,可行性较好。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雾化吸入治疗 乙酰半胱氨酸 布地奈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头孢曲松静点应用于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2021.8-2023.8期间我院收治78例新生儿肺炎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平均纳入对比组、联合组,每组39例,分别采用头孢曲松静脉滴点、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头孢曲松静点治疗。比较组间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结果:经治疗联合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将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头孢曲松静点治疗应用于新生儿肺炎治疗中,可短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乙酰半胱氨酸 头孢曲松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类以心境抑郁、兴趣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疾病。其病因机制不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自杀率特点。当下主流的单胺类假说不能充分阐明其病理学特征,部分抑郁症患者对现有抗抑郁药治疗应答不佳。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拮抗剂和γ-氨基丁酸A(γ-aminobutyric acid A,GABAA)受体正向变构调节剂具有潜在快速抗抑郁效果,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新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突破口。NMDAR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适当激活可促进树突发育、神经元生长和长时程增强,但过度刺激会引起毒性反应,导致突触萎缩和神经元死亡。此外,炎症反应可诱导NMDAR功能改变从而产生抑郁症状。目前临床上新型抗抑郁药物NMDAR拮抗剂氯胺酮可能通过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释放增加、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突触可塑性,从而起到快速抗抑郁和延缓抑郁复发的作用,但由于MDD患者NMDAR基因变异性较大,其潜在功能多态性影响临床症状表现和药物敏感性。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综述NMDAR功能异常与抑郁症发病、抗抑郁治疗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以期为抑郁症患者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抑郁症 氯胺酮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就诊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70例帕金森患者,帕金森抑郁评分量表进行分组,分为帕金森抑郁组及帕金森非抑郁组,收集患者的血液,利用ELISA对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检测。采用t检验对两组患者血清中两种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帕金森抑郁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24.18±4.87)umol/L、(5.22±1.53)mg/L,帕金森非抑郁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9.25±5.71)umol/L、(3.87±1.15)mg/L。帕金森抑郁组血清中两种指标均高于帕金森非抑郁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伴抑郁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非抑郁患者。

  • 标签: 帕金森抑郁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脑卒中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脑卒中组及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者同时进行血清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对脑卒中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脂蛋白a 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
  • 简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体内的一种含硫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指血浆中游离的及与蛋白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和混合性二硫化物的水平升高。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临床处理 高血压 含硫氨基酸 中间产物 代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