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国内大功率连续CO2激光的适用范围,应用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 标签: CO2激光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术中激光弧形角膜切开术(FSAK)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术前规则角膜散光为0.75~2.00 D且接受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患者89例(89眼)。所有患者按照术前角膜散光轴位分为顺规散光组(90°±30°)、逆规散光组(180°±30°)及斜轴散光组(45°±15°、135°±15°)。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及弧形角膜切开术使用Lensx平台。观察患者总体和顺规、逆规散光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的变化及分布情况。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总体及各亚组术前、术后的散光差异;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顺规散光组及逆规散光组的差异;散光变化的分析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结果:纳入的89例(89眼)患者中,顺规散光组38例,逆规散光组44例,斜轴散光组7例。所有患者角膜水平径为(11.48±0.57)mm,垂直径为(10.66±0.60)mm。患者总体术后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相比术前有显著改善(Z=8.01、-7.49,P<0.001)。总体术前角膜散光为(1.28±0.33)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0.67±0.37)D,散光矫正量为(0.61±0.33)D。顺规及逆规散光组角膜散光矫正量分别为(0.48±0.27)D、(0.74±0.34)D。总体及顺规、逆规散光组术后平坦轴角膜曲率均有明显升高,而陡峭轴角膜曲率则出现明显下降。矢量分析法显示总体散光矫正指数为0.63±0.30,平坦指数为0.58±0.30,成功指数为0.51±0.25,误差角为-1.83°±12.59°。逆规散光组矫正效果最佳,矫正指数为0.81±0.25,平坦指数为0.75±0.26,成功指数为0.40±0.24;顺规散光组次之,矫正指数为0.42±0.21,平坦指数为0.39±0.21,成功指数为0.63±0.21。结论:白内障术中FSAK矫正术前角膜散光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同的弧形切口设计方式在逆规散光中取得了更好的疗效,角膜直径可能是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散光 飞秒激光 弧形角膜切开 角膜直径
  • 简介:摘要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是目前矫正近视眼及散光新的手术方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但其在激光切削中心定位方面主要依赖术者的经验和患者的配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使SMILE中心定位准确是术后获得良好视觉效果的关键。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探讨SMILE中心定位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开展SMILE提供参考。

  • 标签: 角膜基质 角膜外科手术,激光 激光,准分子 瞳孔 角膜 视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患者 80例,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分组,对照组 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 40例,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情绪状态比较,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 p<0.05)。结论:心理护理的开展能够改善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围术期情绪状态,提高其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准分子飞秒激光手术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激光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应用特殊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84例行激光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组,给予特殊性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结果不同方案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97.6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76.19%,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特殊护理干预应用到行激光手术治疗的屈光不正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评价,加快患者视力的恢复。

  • 标签: 特殊护理 飞秒激光手术 屈光不正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激光小切口基底透镜取出术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1月收录的86例行激光小切口基底透镜取出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均等分为43例对照组、43例实验组,分别落实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更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析近视患者通过激光个体化准分子手术进行治疗所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06月23日-2017年06月26日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近视患者4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200例行机械刀制瓣ORK治疗的患者纳入参照组,其余200例行激光个体化准分子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治疗组,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低中度近视患者之中,治疗组患者术后6mo平均视力为(5.12±0.10),参照组患者术后6mo平均视力为(5.11±0.08)。在高度近视患者之中,治疗组患者术后6mo平均视力为(5.08±0.06),参照组患者术后6mo平均视力为(5.07±0.06)。治疗组合参照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术后视力均出现改善,但是治疗组和参照组之间的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6mo中,参照组角膜非球面系数Q明显高于治疗组,组间存有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6mo中,参照组角膜厚度明显优于治疗组,组间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机械刀制瓣ORK治疗相比较,激光个体化准分子手术应用于近视患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佳,可有效的保持角膜非球面形态,提升患者的视觉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疗效 机械刀制瓣ORK 飞秒激光 近视 个体化准分子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我科视光门诊行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的128例(252眼)患者全程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患者术前平均视力0.16±0.12,术后6m平均视力1.06±0.1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临床效果满意,全程专业化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近视 护理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优势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月104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划分组别,观察组患者接受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常规白内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5.66±2.73,并发症发生率1.9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81.35±2.24,并发症发生率3.96%。P<0.05.结论应用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护理干预把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人数更少,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由此可见,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患者的救治优势明显,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飞秒激光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总结小切口全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6例(72眼)近视病人行小切口全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及检查、复查的健康宣教工作。[结果]术后3个月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72眼),其中术后2例(2眼)发生角膜水肿,4周角膜水肿消退,病人对手术结果满意。[结论]全面细致的护理是SMILE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全飞秒 切口全 取出术
  • 简介:目的:评价VisuMax激光与MoriaOneUse-PlusSBK角膜板层刀制作超薄角膜瓣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统计同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778例1556眼(VisuMax激光组即A组384例768眼,SBK角膜板层刀组即B组394例788眼),对比术中舒适度评分、角膜瓣相关并发症、角膜瓣切口出血、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生率,评价两种方法的舒适性与安全性。结果:术中舒适度方面,感觉极不舒适,难以忍受者A组5例(1.3%),B组28例(7.1%);术中角膜瓣切口出血A组4眼(0.5%),B组74眼(9.4%);球结膜下出血A组18眼(2.3%),B组82眼(10.4%);角膜瓣边缘不齐A组0眼(0),B组94(11.9%);A组有4眼(0.5%)出现角膜瓣上皮部分剥脱,但未影响成功掀瓣及手术,A组有53眼(6.9%)发生角膜层间气泡(OBL)。两组无其它相关并发症。结论:两种方法安全可靠,均无严重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角膜瓣相关并发症。

  • 标签: 激光 外科皮瓣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飞秒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aveLight FS200角膜瓣瞳孔中心偏离与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眼科中心应用Wavelight FS200进行FS-LASIK治疗近视的患者125例125眼,依据激光制作的角膜瓣是否偏离瞳孔中心分成无偏离组57眼和偏离组68眼,2个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裸眼视力(UCVA)、球镜度、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基线资料匹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追踪观察2个组术后1周、1个月的UCVA、散光、球镜度、角膜曲率及高阶像差情况。结果术后1周和1个月,2个组视力、角膜曲率、残留球镜度数及球差、彗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无偏离组≤-0.50 D和>-0.50 D的眼数分别占87.7%(50/57)和12.3%(7/57),偏离组≤-0.5 D和>-0.5 D的眼数分别占73.5%(50/68)和26.5%(18/68),2个组间不同散光度数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2,P=0.048);术后1个月,2个组间不同散光度数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1,P=0.068)。术后1周和1个月,无偏离组的三叶草差分别为0.05(0.04,0.08)和0.05(0.03,0.07),均低于偏离组的0.06(0.04,0.10)和0.06(0.05,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45,P=0.022;Z=-2.370,P=0.018);术后1周和1个月,2个组球差和彗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Wavelight FS200激光制作角膜瓣过程中的瞳孔中心偏离对于远期视力及散光等视觉质量未发现有意义的影响,术后早期散光及部分高阶像差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早期视觉体验。

  • 标签: 激光/治疗用途 飞秒激光 角膜瓣 角膜曲率 高阶像差
  • 简介:【摘要】目的:激光辅助切口在ICL中的应用是ICL晶体植入术的一次全新升级。传统的ICL晶体植入术需要人工来制作3.0mm角膜切口;ICL技术可以利用激光替代传统手术刀制作切口。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1.6—2022.6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近视眼患者40例,根据所行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其中20例为无刀治疗组为甲组。其余20例传统刀制作切口治疗组为乙组。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审批,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结果:激光辅助切口手术后3个月患者的干眼显著减少,大部分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且术后有效球镜度数平均在-5度以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对比植入手术前无明显下降,(P<0.05);手术前后患者眼压以及最佳矫正视力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激光辅助切口在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手术中的研究应用

  • 标签: 超高度近视 飞秒激光 ICL植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性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6月)内,入组观察对象30例(60眼),均为近视性散光,所有患者均接受全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治疗,30名患者(60眼)裸眼视力明显提升,实际矫正屈光度在目标矫正屈光度±0.5D、±1.0D范围内术眼占比明显增加,视力稳定。结论:针对近视性散光患者而言,全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角膜光学质量,恢复患者的裸眼视力,在较长时间内保证患者的矫正视力稳定,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全飞秒 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近视性散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预见性风险管理对全激光近视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以我院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全激光近视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风险管理应用于全激光近视手术围术期患者,可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意义显著。

  • 标签: 预见性风险管理 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个性化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在我院行近视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到本次的研究范围,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2组,参考组的40例患者实施机械板层刀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数量相同,采取个性化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就两组治疗后的康复情况展开研究。结果:两组手术前的视力、Q值、角膜全层厚度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手术后2周、手术后6个月的视力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手术后2周、手术后6个月的Q值低于参考组,角膜全层厚度大于参考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手术在近视患者的治疗中能取得可靠的疗效,不但能有效地恢复视力,还能将角膜的形态修复到更加理想的状态,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个性化 飞秒激光制瓣 准分子激光手术 近视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吴晓瑾 张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皮肤科,上海 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皮肤科,上海 20001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激光美容科,上海 200011
  • 简介:摘要皮激光具备皮级的脉宽,更精确的光热作用及光机械作用使其具有停工期较短,术后红斑、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较轻的优点,更适合肤色较深人群的治疗。对文身、太田痣及褐青色斑,皮激光已超越传统调Q激光成为首选;对面部年轻化而言,皮激光可联合使用其点阵模式与平光模式,更针对性地改善光老化。针对瘢痕,皮激光与传统非剥脱点阵激光疗效相当,更适用于治疗伴有色素沉着的轻中度凹陷性瘢痕。

  • 标签: 皮秒激光 色素增多性疾病 年轻化 瘢痕 文身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近视眼患者采用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近视眼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课题研究。根据患者的近视度数将其分为两组,即高度近视组(n=65例,96眼,>-6.00 D)和低中度近视组(n=55例,146眼,<-6.00 D)。临床治疗期间,要求两组患者均接受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调查访问的同时,还应查看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低中度近视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高于高度近视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在近视眼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其视力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如遇低中度近视患者,还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近视眼 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治疗疗效 安全性 术后并发症 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