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材料】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诺贝尔文学评委会介绍莫言时说:“借助魔幻与现实以及历史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创造了一个世界。”李长春在贺信中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他希望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作家 中国 国际影响力 背景材料 综合国力
  • 简介:2003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3年度诺贝尔化学授予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以表彰他们在细胞膜通道方面作出的贡献.阿格雷发现了水通道,而麦金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结构和机理方面,两位科学家的发现阐明了盐分和水是如何进出活体细胞的.

  • 标签: 2003年 诺贝尔化学奖 命题材料 高中 理科综合 化学
  • 简介:2009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了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最终得主。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最终得主不是此前外界预测的最大“热门”以色列作家阿莫斯·奥兹,不是国内学界看好的西班牙作家路易斯·戈伊狄索洛,不是获奖无数的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不是呼声甚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而是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2009年 美国作家 印象 媒介 村上春树
  • 简介: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的典礼上,瓦斯特伯格宣读的颁奖词蕴含着一些很值得中国学术界重视的内容和信息。他赞扬莫言是一位告别了程式化宣传海报的诗人,是一位描写自然的能手,认为莫言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农民世界;其文笔辛辣,想像丰富,人物充满了活力,叙述具有神秘色彩。不过,颁奖词也存在对莫言作品内涵阐释上的失误和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偏见。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颁奖词 偏见
  • 简介:索尔仁尼琴是20世纪举世闻名的俄国作家、思想家、持不同政见者。本文不仅简要叙述了这位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而且还介绍了他对俄国文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围绕他所发生的诺贝尔风波。

  • 标签: 索尔仁尼琴 俄国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 简介: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此次莫言获奖将会进一步把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莫言.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协副主席。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诺贝尔文学奖 作家 瑞典 会议厅 学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瑞典皇家科学院于当地时间2016年10月4日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授予三位美国科学家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以表彰他们在理论上发现了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三位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打开了一个未知世界的大门,他们使用高等数学方法研究物质的不寻常阶段或状态,如超导体、超流体或薄磁膜,得益于他们开创性的工作,人类有机会了解物质的新相变。20世纪70年代初,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和戴维·索利斯推翻了当时流行的认为超导性或超流体性不能在薄层里出现的理论,他们论证了超导性可在低温下出现,并解释高温下超导性消失的机制、相变。

  • 标签: 诺贝尔物理学奖 知识探究 20世纪70年代 瑞典皇家科学院 高等数学方法 超导体
  • 简介:瑞典文学院11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授予中国作家莫言。瑞典文学院常会秘书彼得·恩隆德当天中午(北京时间晚7时)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和英语宣布了获奖姓名。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作家 莫言 文学院 瑞典 会议厅
  • 简介:生物学中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有关的内容一直是生物学高考的亮点,倍受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备考和平时的训练中经常会遇到与此相关的试题。这类试题往往以“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出现,并以此为依托在生物学科内进行发散、拓展,形成一系列的问题。试题属于“回归教材”型,高起点,低落点,难度不大,但是在解决问题时要求获取信息要快而准,不能出现遗漏。现将此类试题归类如下:

  • 标签: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热点试题 归类 生物学科 高考备考 背景材料
  • 简介:为了纪念诺贝尔得主伊利亚.普利高津教授诞生94周年和逝世8周年,简要回忆了他及其领导的Brussels-Ausdin(布鲁塞尔-奥斯汀)学派对世界科学的主要贡献,并学习他的高尚品德和科学精神。

  • 标签: 纪念伊利亚.普利高津 华诞 科学贡献 科学精神
  • 简介:围绕教育创新问题,在访谈物理学诺贝尔获得者朱棣文先生的基础上,文章系统阐释了创新的内涵、影响因素及领导创新的本质。创新就是辩证的否定,创新需要宽容的环境。我国创新乏力的根源是系统问题,而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构成这个系统的嵌套。创新要求突破各种限制,使诸要素成为动力而非阻力。创新需要领导力,创新领导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营造浓郁的创新文化。

  • 标签: 教育创新 创新系统 创新领导
  • 简介: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下午17~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获奖名单揭晓,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诺颁奖词里写道:“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颁奖词还称赞“这三人(屠呦呦与另外两位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的科学家)的科研发现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

  • 标签: 女科学家 青蒿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奖 中国 苹果
  • 简介:诺贝尔文学与中国——世纪末的反思与前瞻赖干坚诺贝尔文学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国际上最富于权威性的大奖,获奖者的荣耀似乎比获得奥运会的金牌还要高。近十几年来,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中夺得多枚金牌,为国争光,大振国威,而诺贝尔文学,却至今还未打破零的记...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帕斯捷尔纳克 中国文学 托尔斯泰 世纪末 《日瓦戈医生》
  • 简介: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此殊荣.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的中国籍作家。诺贝尔委员会在颁奖词中写道: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获奖.说明世界文坛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学,也表明中国文学更加具有世界意义。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作家 中国籍 莫言 首位 魔幻现实主义
  • 简介:诺贝尔是瑞典人.1833年生于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的发明甚多.仅在英国就获得一百二十多项专利。1896年.诺贝尔去世以后,留下900万美元的遗产作为基金.以每年的利息作奖金.分发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与和平事业五方面有卓著贡献的人.后来又增加了经济学。

  • 标签: 诺贝尔物理学奖 斯德哥尔摩 和平事业 瑞典人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