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脊柱减压固定融合术后症状性心血事件(SMI)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手术方案制定和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脊柱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462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MI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40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心脏功能评估指标、手术因素、术后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SM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62例患者中61例(13.2%)术后发生SMI。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年龄更大(60.7岁:52.3岁)、心肌缺血病史和心脏手术史占比更高(分别为24/61:50/401和23/61:23/401)、颈椎手术占比也更高(38/61:168/401),而术中舒张压(77.0mmHg:80.5mmHg,1mmHg=0.133kPa)、术后次日血清Ca2+浓度则较低(2.2mol/L:2.3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次日血清Ca2+浓度低于2.2mmol/L、心脏手术史、年龄>55岁与SMI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脊柱减压固定融合术后SMI的发生率为13.2%,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55岁、术后低血钙和心脏手术史。对于老年患者和既往行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前需详细告知风险,术后监测电解质是必要的。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术后症状性心血管事件 脊柱退变疾病 血钙 心脏手术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心血疾病危险因素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SLE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ay).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脂(T(力、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l)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Hcy,CRP,TG,TC和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O5}、HDL和ApoA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OS)oSLE患者高Hcy血症率和血脂异常率分别为76.8%和82.1%。血清Hcy水平与SLEDAI评分和CRP水平呈正相关(P<0.OS),与T(;水平和TC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OS)。结论高Hcy血症是SLE患者心血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同型半胱氨酸 血脂 C_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危险因素及干预现状。方法行心血病检查的老年人379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冠心病患者65例为观察组,非冠心病患者314例为对照组,分析心血危险因素及干预现状。结果观察组年龄、吸烟率、合并高血脂症发生率、合并高血压症发生率、合并糖尿病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吸烟、高血脂症、高血压症、糖尿病均是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危险因素。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吸烟,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 干预现状
  • 简介:<正>《美国流行病学杂志》2009年第170期第622~631页报告,胎盘/胎儿出生体重高比值是成人心血病死亡的危险因素,此外,胎儿不良宫内环境可能会导致远期的心血不良结局。挪威特隆赫姆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在1934

  • 标签: 胎儿出生体重 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 胎盘 成人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的干预现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90例心脑血管检查患者,确诊49例患者为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余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组患者年龄(>65岁)、性别(男性)、吸烟(是)、血脂异常、尿酸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危险因素导致发生冠心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经过有效的干预,6个月后,患者已经开始戒烟,并通过饮食调节自身血糖,服用降压药物有效降低血压,遵医依从性高达。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危险因素主要与年龄(>65岁)、性别(男性)、吸烟(是)、血脂异常、UA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控制血糖,心血危险因素减少,提高了患者的遵医依从性。

  • 标签: 高龄老年冠心病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干预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治疗。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58例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年龄相当的50例非冠心病高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108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肌酐(Cr)水平,并调查患者的生活习惯如是否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等。分析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病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应的干预治疗。结果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危险因素与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有密切关系,对其进行治疗后心血病发病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危险因素中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密切相关,给予相应的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 标签: 高龄老年 冠心病 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 干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血急危重症患者晕厥发生情况,并探讨影响其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参与中国晕厥患者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项目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或住院治疗925例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就诊期间晕厥发生情况和病死率,以是否伴发晕厥将患者分为晕厥组和未晕厥组,分析并比较不同心血急危重症男性与女性患者晕厥发生率,以及是否发生晕厥两组心血急危重症患者年龄及病死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5种心血急危重症患者中晕厥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急性心肌梗死3.03%(28/925)、心律失常2.70%(25/925)、肺栓塞1.51%(14/925)、主动脉夹层破裂1.41%(13/925)、急性心衰0.65%(6/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5,P=0.010)。男性与女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衰患者晕厥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晕厥组主动脉夹层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未晕厥组〔主动脉夹层破裂(岁):66.29±15.64比57.63±14.23,急性心肌梗死(岁):69.55±15.13比62.10±15.75,心律失常(岁):70.48±14.93比60.29±16.31,均P<0.05〕。晕厥组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衰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未晕厥组〔肺栓塞:5.81% (5/86)比0.95%(8/839),主动脉夹层破裂:4.65%(4/86)比0.60% (5/839),急性心肌梗死:4.65% (4/86)比1.19% (10/839),心律失常:2.33% (2/86)比0.95% (8/839),急性心衰:2.33% (2/86)比0.60% (5/83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R)=2.158,95%可信区间(95%CI)为0.921~4.785,P=0.000〕、肺栓塞(OR=15.391,95%CI为8.904~27.314,P=0.001)、主动脉夹层破裂(OR=13.079,95%CI为6.237~25.509,P=0.000)、急性心肌梗死(OR=18.826,95%CI为10.420~32.921,P=0.000)、晕厥(OR=4.940,95%CI为1.764~9.287,P=0.000)是影响心血急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晕厥对患者28 d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60,P=0.000〕,当其截断值为4.12时,敏感度为88.51%,特异度为78.05%,阳性预测值为81.31%,阴性预测值为84.27%。结论晕厥是影响心血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晕厥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应快速鉴别诊断急危重症类型,评估猝死风险。

  • 标签: 晕厥 肺栓塞 主动脉夹层破裂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急性心力衰竭 死亡
  • 简介:摘要在我院抽取86例高血压伴心血危险因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对比两组患者相关药物使用率、治疗前后血压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变化、随访1年中主要心血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利尿剂以及他汀类药物使用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SBP、DBP、PAF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PA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年内观察组死亡、再发心梗、靶血管血运重建等MACE发生率为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9%(P<0.05)。结论消栓肠溶胶囊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伴心血危险因素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栓肠溶胶囊 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因素
  • 简介:无创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作为反映动脉硬化的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由于国内相关baPWV的流行病学资料较为缺乏,现有资料差异较大.本文就baPWV在心血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社区人群外周动脉粥样硬化(EcAS)的发生、分布规律及其与心血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社区人群进行外周动脉超声检查并与心血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cAS以复合性斑块最多见,发生率为46%,其次为单纯性斑块39%,单纯IMT增厚13%,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S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锁骨下动脉(sA)、颈动脉(CA)、股动脉(FA)、腹主动脉(AbAO)和髂总动脉(CIA),分别为70%、66%、53%、52%和48%,SA、CA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AbAO、CIA和FA(P〈O.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年龄。结论EcAS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A、CA、FA、AbAO和CIA,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年龄。

  • 标签: 多普勒超声显像 外周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特征与心血预后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中医证型构成比例及不同中医证型与心血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5种中医证型FBG、LDL-C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患者TC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痰湿壅盛证及瘀血阻络证患者TG及LDL-C水平高于其他3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各类中医证型中,痰湿壅盛证及瘀血阻络证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更高,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以改善预后。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中医证型特征 心血管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脉搏波速度(PWV)与心血病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纳入≥70岁人群1701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验,测量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观察cfPWV与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cfPWV水平随血压水平升高而升高,在高血压、脑卒中、心肌梗死和糖尿病患者中cfPWV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入选者和脑卒中、心肌梗死和糖尿病人群中,年龄、男性、平均动脉压、心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cfPWV呈正相关(P〈0.001),体重指数与cfPWV负相关。结论在老年人群中,cfPWV与高血压及心血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 标签: 脉搏波传导速度 高血压相关疾病 危险因素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临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收治非冠心病老年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依次针对两组样本开展血压、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等临床检测,并综合患者基本资料依次开展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中年龄、吸烟史、纤维蛋白原异常升高以及合并高血压与糖尿病等情况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等均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上述情况开展针对性预防治疗措施可显著抑制急性心血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冠心病 老年 危险因素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心血事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心脏手术的糖尿病患者319例,根据患者围术期是否发生心血事件分为心发生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血事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实验室检查结果(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微量白蛋白尿)、术前合并症情况(高血压、冠心病、肾病、脑血管病、心衰等)等。结果心血事件组和无心血事件组在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冠心病、肾病、心衰等合并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合并症(冠心病、肾病)为糖尿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事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非心脏手术 围术期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利拉鲁肽对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保护作用。方法 : 收集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1月于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就诊的 104例 2型糖尿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加用利拉鲁肽皮下注射( 0.6-1.2mg/d)或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为 10IU)。治疗 24周后观察患者 BMI、血糖、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HCY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 HbA1c、 TG、 TC、 LDL-C、 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利拉鲁肽组明显优于甘精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利拉鲁肽组体重较治疗前有减轻,而甘精胰岛素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治疗前均有缩小,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 利拉鲁肽不仅可以安全有效的降糖降脂,而且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体重,可能对心血系统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胰高血糖素样肽 1 糖尿病, 2型 利拉鲁肽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的干预现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 6月~ 2017年 6月间收治的 90例心脑血管检查患者,确诊 49例患者为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余 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组患者年龄 (> 65岁 )、性别 (男性 )、吸烟 (是 )、血脂异常、尿酸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危险因素导致发生冠心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经过有效的干预, 6个月后,患者已经开始戒烟,并通过饮食调节自身血糖,服用降压药物有效降低血压,遵医依从性高达。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危险因素主要与年龄 (> 65岁 )、性别 ( 男性 )、吸烟 (是 )、血脂异常、 UA 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控制血糖,心血危险因素减少,提高了患者的遵医依从性。   【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心血危险因素;干预现状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intervention of risk factors. Selec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6 were 90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examination, 49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as case group, the rest of the 41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data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clinical data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age (> 65 years), gender (male), smoking (is) abnormalities, diabetes, hypertension, dyslipidemia, uric acid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lead to the proportion of occurr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of data contrast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effective intervention, after six months, patients have started to give up smoking, and through the diet to adjust their blood sugar, antihypertensive drugs to reduce blood pressure, according to the medical compliance is up to. Conclusi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risk factors mainl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ge (> 65 years), gender (male), smoking (is), dyslipidemia, abnormal UA,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actors such as diabetes, high blood pressur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control blood sugar, reduce th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mprove the patient's medical complianc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心血疾病患者重症监护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住院重症监护室120例心血疾病患者。根据重症监护室综合征诊断结果,将32例患者分为发病率组,88例未纳入发病率组。使用急性和慢性身体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和重症监护室环境压力因子量表(icues)对重症监护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风险因素患重症监护综合征有心血疾病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ApacheⅡ评分、停留时间、气管插管、睡眠障碍以及环境压力因素(p < 0.05)。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重症监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的患者患有心血疾病的重症监护有高血压病史,ApacheⅡ评分≥7天的停留时间、气管插管、中等至严重睡眠障碍和压力(p < 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心血疾病患者仍有重症监护室综合征的风险。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史、阿帕奇指数、持续时间≥7天、气管插管、睡眠障碍和中度至重度压力。有必要加强危险因素的识别、预防和控制以及临床护理干预。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心血管疾病 ICU 综合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药物治疗心血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9例,给予常规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心血疾病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降低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生情况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心绞痛 治疗效果 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