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细胞内微RNA(miRNA)参与了癌症的发生、发展,而细胞外miRNA作为生物学标志物的用途近年来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不断有研究证实某些胞外miRNA的水平与患者对化疗药物的反应相关。文章从循环中肿瘤特异的胞外miRNA的产生途径、检测方法、化疗反应预测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认为体液中miRNA的检测是标志物研究中一个有前景的领域。但是循环miRNA主要来源于血细胞、内皮细胞及其他一些血流量较高的器官,肿瘤特异的miRNA表达信息容易被掩盖,仍然需要进一步标准化实验流程和加大样本量来提高相关研究的说服力。

  • 标签: 肿瘤 细胞外液 微RNAs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剂C-X3-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抗体玻璃体腔注射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过程中视网膜微循环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只成年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cx3cr1抗体注射组,每组各50只。空白对照组小鼠仅玻璃体腔注射无菌注射用水2 μl,模型组小鼠采用前房灌注升高眼压法建立RIR模型,cx3cr1抗体注射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0.2 μg/μl cx3cr1抗体2 μl,注射后4 h建立RIR模型。于造模后3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各组小鼠实验眼冰冻切片中各层视网膜结构Iba-1阳性表达以评估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采用视网膜铺片血管染色法观察视网膜深层和浅层血管密度变化及活化小胶质细胞数以评估视网膜微循环改变;采用FITC-dextran造影法测定视网膜血管渗漏面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视网膜中缺氧相关因子及炎性因子mRNA表达变化。结果眼球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中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稀疏分布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呈分支形态;模型组Iba-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呈阿米巴样或球形,并明显向外丛状层、外核层等视网膜外层移动;cx3cr1抗体注射组球形或阿米巴样的Iba-1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模型组小鼠视网膜各层活化小胶质细胞数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和cx3cr1抗体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cx3cr1抗体注射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周围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视网膜铺片血管与活化小胶质细胞共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和cx3cr1抗体注射组小鼠视网膜深层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模型组,cx3cr1抗体注射组浅层及深层视网膜血管周围小胶质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cx3cr1抗体注射组血管相对渗漏率分别为(100.0±4.7)%、(162.1±10.6)%和(130.5±9.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66,P<0.01),cx3cr1抗体注射组小鼠视网膜血管相对渗漏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cx3cr1抗体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x3cr1抗体玻璃体腔注射可对RIR模型小鼠的视网膜微循环系统血管完整性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视网膜 缺血—再灌注损伤 微循环 小胶质细胞 细胞因子 近交系C57BL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改善作用,并分析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8例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血管内皮损伤及微循环状态,并检测2组患者APACHE II评分及hs-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BNP)、肌酸激酶-MB(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分别为(429.09±75.49)pg/ml、(17.79±3.37)IU/L及(1.07±0.3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541.59±103.57) pg/ml,(19.18±3.37)IU/L,(1.22±0.2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ET-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一氧化氮(NO)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PTT、PT及D-二聚体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II(APACHE II)评分及hs-CRP、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可减少心肌损伤标志物,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微循环障碍,并降低APACHE II评分及hs-CRP、PCT水平,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高压氧治疗 脓毒症心肌损伤 血管内皮损伤 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塞通联合天麻素对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变(COCD)患者介入再通术后认知功能和脑微循环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4例支架植入治疗后的COC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均给予血塞通进行治疗,观察组另静脉注射天麻素15 d,比较治疗前及3个月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脑微循环指标及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小板聚集指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量(Qm)、平均血流速度(Vm)、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临界压力(CP)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数(CVHI)总积分明显升高(P<0.05),脉搏速度(Wv)、特性阻抗(Zcv)、外周阻力(Rv)和动态阻力(DR)及差压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Qm、Vm、Vmax、Vmin、CP及CVHI总积分高于对照组,Wv、Zcv、Rv、DR及差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MoCA和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天麻素治疗COCD介入再通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脑微循环状态,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 标签: 天麻甙 血塞通 闭塞性脑血管疾病 认知功能 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骨膜侧向牵张术治疗糖尿病足和脉管炎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采用胫骨骨膜侧向牵张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0例(12足)患者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44~78岁,平均66岁;左足7例,右足5例;评价术后足部毛细血管充盈和创面恢复情况,对手术前、后的足部皮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足末梢血氧饱和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CTA观察双下肢血管情况。结果:术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评价PDCA循环管理干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上报工作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进行药物治疗患者的300份病历列为对照组,且均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药品监测管理;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进行药物治疗患者的300份病历列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结合对照组中改进措施进行药品监测管理。分析两组患者进行管理干预后的不良反应监测情况以及主动上报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中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3%,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观察组中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中的主动上报率为93.33%,对照组的主动上报率为64.71%,提示观察组中主动上报率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在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提高主动上报率,显著提高临床药品监测工作。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上报工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上海市环境污水监测中埃可病毒11型(echovirus 11, Echo11)的基因特征和循环动态变化。方法本研究对上海市2012—2019年环境污水监测获得的Echo11分离株进行了VP1区核酸扩增和序列测定,结合上海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监测系统和健康儿童肠道病毒监测中Echo11分离株以及Echo11参考株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生学分析。结果上海市3个监测系统来源Echo11分离株共有156株,其中2012—2019年环境污水共分离到136株,其流行高峰主要集中在夏秋季。上海市不同来源Echo11分离株进化速度较快,有40.3%存在第54位氨基酸位点突变。上海市不同来源Echo11共有5个基因亚型传播链,即A1、A2、C1、C3和D5基因亚型。2012年,环境污水、AFP病例和健康儿童之间存在A1基因亚型Echo11共循环现象。2012—2015年的优势传播链为A1基因亚型,从2016年开始,优势传播链逐渐变为D5基因亚型。结论环境污水监测真实反映人类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 HEV)的循环状况,对于HEV相关疾病预测预警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埃可病毒11型 监测 基因特征 循环
  • 简介:摘要反循环扩底钻孔桩具有使用性广,节约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施工工期短等优点,被应用在环境监测中心项目桩基工程中。本文对反循环扩底钻孔桩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反循环扩底钻孔桩施工全过程的技术要点。

  • 标签: 反循环 扩底桩 泵吸 施工 技术
  • 简介:摘要: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的脱硫工艺研究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烟气脱硫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且根据近年来燃煤机组相关的脱硫技术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烟气脱硫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优劣性分析,从而实现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的低成本高效率脱硫。

  • 标签: 循环流化床锅炉 延期脱硫 监测系统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某核电厂循环水系统循环水泵反转检测系统的测量原理、系统组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到反转监测系统的安装、调试及其运行阶段存在的问题,制定与反转监测系统的控制逻辑相关的改善对策,保证反转监测系统能够与现场设备的技术状态相适应,并且对技术进行持续的优化。

  • 标签: 核电厂 循环水泵 反转监测系统 安装调试改进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检验科多重耐药菌监测的管理模式,以提高细菌耐药监测的质量,达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 以PDCA循环法收集资料,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管理。结果 实施本法后,细菌耐药监测质量大大提高,达到了卫生部关于多重耐药菌监测的相关要求。结论 导入PDCA循环法,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序渐进,是提高医院耐药监测质量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PDCA 多重耐药菌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延迟关胸的循环监测结果和护理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的临床预后,比较不同预后组的中心静脉压、左心房压、收缩压、心率和血乳酸水平等循环监测结果。结果:22例患儿均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入手术室行二期关胸,延迟关胸时间(2.6±1.3)d,住院时间(37±20)d。痊愈出院16例(痊愈组),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6例(死亡组)。死亡组血乳酸水平(7.3±3.1)mmol/L高于痊愈组(1.9±0.8)mmol/L,(P<0.05),两组中心静脉压、左心房压、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脏手术后延迟关胸有利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度过术后早期心肌水肿、低心排血量的高危期,但需配合严密、科学、合理的循环系统监护和护理,以维持良好的循环,改善预后。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延迟关胸 循环系统
  • 简介:几个声音(画外):啊,有意思!瞧那儿,近一些。为什么银幕又糊涂了?我可不怎么相信这个。心理学家(画外):您好!几个声音(画外):是的,是的!挺有趣味的。有些新东西……心理学家(画外):您好!您好!请坐吧……请坐。我给你们解释一下

  • 标签: 德米特里 安德 季科 特写镜头 我自己 劳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体外循环心脏病患者术中有创血压的监测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80例心脏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的90例患者采取一般的护理方式进行治疗,对观察组的90例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创血压的监测与护理。结果观察组中总的有效治疗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总有效治疗率74.5%;观察组中有87名患者满意,满意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6%。结论通过对体外循环心脏病患者围术期中采用有创血压的监测与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具有很大的医学价值,同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 标签: 心脏病患者 有创血压 监测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依据华锡矿业单线循环式运矿索道沿线设备故障情况,综合考虑监测灵敏度、成本投入、具备后续维护便捷等因素,量身定制的掉绳在线监测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于"心肺交互"的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是目前指导液体复苏的金标准,但这些指标的监测往往通过有创方法且操作较复杂。近年来,随着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CNAP)、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和超声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无创手段在临床的出现,这些指标在容量治疗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文章描述了CNAP和超声测量的基于"心肺交互"的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应用。两种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争议。CNAP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是临床液体治疗的新趋势,但其应用条件有限,故目前不提倡完全采用无创的方法来指导液体治疗。但是,其可以作为有创监测的补充,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正确的液体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肺交互 超声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 容量反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 IMR)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204例行PCI的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于术后第2天测其IMR值,以中位数为界值,将IMR<中位数设为A组,IMR≥中位数设为B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cvent, MACE)发生情况和左心室重构指标情况。采用Spearman线性相关方程分析IMR与左心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结果相比B组,A组有糖尿病史者占比、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素氮(BNP)水平均较低,侧支循环状况较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整体室壁运动指数(GWMI)及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LVEF、GWMI及RWM均较术前改善,且B组术后LVEDD及RWMI大于A组,LVEF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MR与LVEDD(ρ=-0.756,P<0.05)及LVEF(ρ=-0.648,P<0.05)水平呈负相关。A组患者MACE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A组患者6个月MACE发生风险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5.570, P=0.018)。结论PCI术后IMR与患者左心室重构密切相关,IMR可较好地预测患者术后左心室功能和MACE发生情况。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微循环阻力指数 左心室重构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年龄人群双侧内关穴区激光多普勒血流量的侧性及其相干性。方法:共计30例健康受试者参与血流检测。受试者先在控制室温条件的房间中休息40min,然后用PeriFluxSystem5000~录受试者双侧内关血流15分钟,每5分钟为一时间段进行分析。受试者以40岁为界分成年轻组(n=18)和年长组(n=12),计算不同组间左右内关血流量的不平衡系数和Coherence值。结果:在三个时间段内,右侧内关平均血流量依次为9.74±3.36PU、9.83±3.63PU、9.69±3.40PU,左侧内关平均血流量依次为6.73±2.22PU、6.99±2.37PU6.77±2.32PU,经检验左右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虽然不平衡系数年长组高于年轻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herence分析结果提示,从0.5Hz到1.5Hz之间,其波峰对应的频率值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右侧内关血流灌注值高于左侧内关,双侧内关激光多普勒血流量的Coherence分析可为不同年龄人群微循环状态的改变提供一种潜在的无创评价方法。

  • 标签: 穴位 穴位侧性 激光多普勒血流量 内关穴 Coherence分析
  • 简介:学习循环小数时,刘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怎样确定3.253253……的循环节?玲玲回答说: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中依次重复出现的一个或几个数字,叫做循环节。

  • 标签: 循环小数 循环节 小数部分 学习 老师 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