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总结心肌梗死患者开展连续护理对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心肌梗死患者54例入组,入选后随机划分为两组,以常规护理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干预,以延续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评估两组遵医行为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遵医行为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确切(P

  • 标签: 心肌梗死 连续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急性期CCU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CCU 2020年01月至2021年04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56例,全部患者接受CCU临床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CCU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CCU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入CCU时及护理干预后心率指标,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CCU时,两组心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心率指标恢复正常,观察组心率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接受CCU监护,配合CCU综合护理能够较好的缓解患者病情,减轻心律失常,减少并发症影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心肌梗死 CCU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不但需对其进行科学治疗,还需通过相关措施展开护理,以此对其恢复效果进行促进。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都为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中选择70人按照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分组,对比患者的院内PCI复发率和院内AMI 复发率。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的PCI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同时其AMI复发率和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优秀(P<0.05)。结论 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对其应用早期康复活动五级法,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展开护理,让疾病的复发率明显降低,而且预后效果也得到一定提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五级法护理 早期康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将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对照组护理中,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52.36±3.14)、SAS评分(51.64±2.23)均比对照组的SDS评分(61.75±2.69)、SAS评分(63.89±3.67)更低,且研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86%)与对照组的(17.14%)相比较,明显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14%比对照组患者的80.00%高出17.14%,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筛选完全左束支阻滞患者120例,其收治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对上述患者采取心电图检查。应用新诊断标准分析探究合并可疑急性心肌梗死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首次心电图。结果:在3个导联(V3、V4、V5)中有2个导联S波产生向上切迹,以及在V5、V6、I、avL中有2个导联产生病理性Q波,该2项敏感度相对较低,其有着很高的特异度;2个及以上邻近导联产生原发性ST-T改变特异度相对较低,但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结论 :施行新型标准诊断法能够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左束支阻滞患者心电图予以较好的鉴别,能够拟定为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为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疗干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完全左束支阻滞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应用全程责任制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程责任制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生活质量,并对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应用全程责任制护理干预的效果突出显著,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降低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仔细研究聚焦解决模式实施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应护理过程中的干预意义。方法:文章对于本医院给予治疗及护理干预的患者实施评判,64例是选择人数,都患有急性心肌梗死,2020年01月—2021年02月是选用时段,实施各个组别区分选取随机方式,试验组(32人)执行聚焦解决模式,参照组(32人)实施基础护理模式,评价对于护理服务操作配合详细计算数据、针对护理策略持有满意态度具体统计结果。结果:试验组对于护理服务操作配合详细计算数据比较参照组研究数值增多(P

  • 标签: 聚焦解决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方法。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抢救及康复情况。分诊时间、急诊时间、抢救时间、扩张球囊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均明显短于参照组。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方法效果良好,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分诊时间和急诊停留时间,提高总满意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路径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参与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总结抗血小板药物在此类患者中合理使用的经验。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查阅相关指南和文献资料,协助医生调整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结果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停用和重新恢复使用,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和消化道出血治疗好转。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平衡获益和风险,采取个体化治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消化道出血 抗血小板药物 临床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按一定条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护理模式。对比记录两组患者发生便秘和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发生便秘和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前瞻性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急性心急梗死患者便秘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心肌梗死 便秘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实施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指标情况,评估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入选样本:60例急性心肌梗死;入选时间:2020年6月-2021年6月;分组措施:按住院号实施奇偶分组(两组:每组30例);组别:研究组、对照组;实施方案:急诊护理流程、常规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指标状况优势显著,P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心电图检查的运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8月,研究对象均为院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时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7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3例,均实施介入治疗,护理模式分组,A组(心理护理)41例,B组(常规护理)42例,比较心理状态变化、满意度。结果:心理状态比较,A组抑郁[(28.73±4.21)分]轻于B组[(40.25±4.53)分],A组焦虑[(29.32±4.07)分]轻于B组[(41.37±4.62)分](P<0.05);满意度比较,A组[97.56%(40/41)]高于B组[78.57%(33/42)](P<0.05)。结论:在急性心梗介入治疗中联合开展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心理状态健康,提高心梗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满意度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采用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间在本院接诊的60例患者,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例患者。常规组按照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按照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方法,对两组护理方式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为(21.26±4.1)d比常规组时间短(P<0.05)。在接受护理后,常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干预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患得并发症率明显高于干预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重症监护优化干预方法大大提高了护理效果,不仅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而且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方法:研究时间始于2020年1月截止至2021年1月,将在这一年内进入我院展开心肌梗死的治疗及后续护理的急症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采集研究病案数据共80例,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组,n=40。分别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态化护理计划,研究组应用预见性护理计划。观察患者护理前后健康行为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健康指标相较对照组有较大程幅度正向改善,数据组间呈现出的差距较显著(P

  • 标签: 护理方案 心肌梗死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介入手术进行治疗期间应用临时起搏器的临床效果加以讨论。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所选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PCI进行治疗,一共3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在此治疗基础之上应用临时起搏器,一共3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病人产生心血管相关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研究组病人再灌注治疗之后低血压的出现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期间应用临时起搏器,能够减少手术之后出现心血管事件风险,但是临时起搏器会导致病人低血压,需要受到临床的高度关注,从而确保介入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时起搏器 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作者选择的8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9年7月-2021年6月期间我们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样本选择完毕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4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为由家属自行送往医院,未能进行有效院前急救处理;观察组患者由我中心完全按照救治流程进行院前急救处理后转运至医院。比较两组患者的到达医院时的生命指标(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得到救治时间、安全转运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到达医院时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得到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安全转运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完全按照流程进行急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指标,提升安全转运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