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5 个结果
  • 简介: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先秦儒家对忧患意识的形成和强化起到了积极作用。理清忧患意识的源头,以及忧患意识与民族精神之关系,有助于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自觉”。

  • 标签: 儒家 孔子 忧患意识 民族精神
  • 简介:历经百年进程,进入小康达至全面小康超过半个世纪,有理由认为这是中国独特的发展时期和“阶段性”社会形态。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结构维度解析小康社会形态,有助于判断中国小康社会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尤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方位,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后,明确继续前进的方向,奠定登上一个大台阶“事情就好办了”的底气,继续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实发展的定力,大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的更高层次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小康社会 社会形态 历史维度 理论维度 结构维度
  • 简介:西方学者很容易注意到,中国古代文明有一种明显的特征。按照美籍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的说法,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连续性的文明,它是以一种联系性的宇宙观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他把自己关于中国文明起源形态的看法概括为五点,大意是。

  • 标签: 文明演进形态 终极神性 中国 文明起源 破裂性形态
  • 简介:藏族传统的聚落形态由于偏僻和远离现代生活要素,所以目前远未充分被主流文化所关注,但它对西部藏族来说却是世代相传的生存方式。本文认为聚落形态是被自然环境决定的,而宗教信仰则是维持这种形态的传统保障,体现的是藏族人民对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的主动适应。在未来社会中,藏族社区可望通过延续传统的聚落方式,来保护本民族的多样性,通过文化和生态的多样性与货币进行交换来参与现代化,形成在城市和农村两种社区形态之外的第三社区。

  • 标签: 聚落形态 环境 宗教信仰 第三社区
  • 简介:周群在《东南学术》2017年第5期《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回溯及其当代应用》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将其哲学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结出的理论硕果,是我们观察世界历史、分析现实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和理论界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地淡化乃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现象,也存在借否定社会形态理论否定党的历史,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和社会主义存在合法性的现象,对此我们既要高度警惕,也要一分为二地区别对待。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形态 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改革开放 合法性
  • 简介:法律中包含了伦理性内容和技术性内容,从内容上看,绝大多数法律都有着伦理道德的基础。道德法律化是立法中的普遍现象,它经历了从伦理、物理再到法理,最后成为法律的过程。道德法律化的具体方式包括道德向法律的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法律最后拥有了技术性和国家强制性的特征。从道德法律化的表现形态上看,它包括道德义务的法律化和道德权利的法律化,以及道德的公法化和道德的私法化。在道德法律化的过程中,道德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法律的价值基础,演变成一种制度性的伦理形态,并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道德法律化 伦理 法理 法律的技术性
  • 简介:习近平的"1·5"讲话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阐述了在新时代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意义。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社会革命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科学内涵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历史视野中把握中国共产党新时代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源流,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就是一部领导中华民族开展伟大社会革命的奋斗史。在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进程中,要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四个根本遵循: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进行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旗帜方向;一以贯之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进行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政治保证;一以贯之地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是进行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内在要求;一以贯之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进行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动力源泉。

  • 标签: 伟大社会革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简介: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加快了苏维埃俄国迈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步伐,现今多数俄罗斯人对此认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东欧和亚非拉等国被压迫者爆发一系列革命运动,从根本上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世界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和不同经济发展模式既竞争、又共处的新格局。十月革命后苏共、中共和共产国际等率先发起抵御法西斯的号召,并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一起为消灭法西斯、捍卫世界和平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苏联解体并非社会主义体制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十月革命的结果,又使十月革命伟大意义得以升华。

  • 标签: 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勇于自我革命,善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自我革命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规定。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多次完成自我革命,不断实现自我发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坚持"变"与"不变"的统一,既保持党的先进性,又保持党的纯洁性,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本经验。自我革命使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之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理论,为世界政党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先进性 纯洁性
  • 简介:喜饶嘉措大师是中国佛教协会第二任会长、佛学大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早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分裂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加强民族团结,保护和发展藏族文化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被毛泽东、周恩来赞誉为“爱国老人”。喜饶嘉措大师一生热情拥护党的领导.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密友善.

  • 标签: 喜饶嘉措 革命友情 习仲勋 爱国主义者 诚挚 中国佛教协会
  • 简介: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对绝对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双重扬弃和超越。它颠覆了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在哲学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确立了现代存在论的根基,超越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模式;打破了形而上学的现成论,形成了动态生成的世界观;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人本主义思想,关注人的自由本质的全面实现。这场深刻的哲学革命也为现代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启发了现代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等方面进行学科建构的突破性的变革,同时也为当代中国美学走向中西融会、古今传承的历史性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 标签: 马克思 实践的唯物主义 现代美学革命
  • 简介:<正>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强调指出,当前应当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逐步确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历史的教育是最有说服力的,它不仅应讲出历史的本然,而且应当讲出历史的所以然,在这方面,由马玉卿、张万禄同志所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最近推出的《毛泽东革命的道路》一书,是我们进行中国现代史教育的好材料,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同志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现代史 副主席 知识分子 政协 中国革命
  • 简介:有学者认为,思维即意识。将思维与意识混为一体,表明其对这两个词的内涵缺乏实质的认识。这不仅是认知上的一种误解。也必然会给理论研究带来困扰。有必要加以澄清,给出科学明确的定义。思维即意识的提法,涉及到思维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言者认定二者是一种等同关系。要弄清这些问题,需先弄清思维和意识等概念的定义。不仅如此,意识概念的定义还要涉及到心理和思想等属概念的定义,这就不得不对意识、心理、思想、思维四个概念来加以综合研究。这几个概念的内涵大致搞清楚了,

  • 标签: 意识 思维 属概念 关系问题 等同关系 定义
  • 简介:5月23日在四川宜宾学院召开,由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唐君毅研究所联合举办,主题为“现代新儒家与中国哲学主体意识”。与会学者围绕文化主体意识、哲学主体意识、中国人自我主体性等进行了广泛思想交流。另外,论坛还对简体新版《唐君毅全集》的出版及纪录片《唐君毅》拍摄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商读。

  • 标签: 文化主体意识 中国哲学 论坛 儒学 现代新儒家 唐君毅
  • 简介: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其宗旨,都是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由于我们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来,在部分干部的头脑意识中,为基层、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非常淡薄,还存在对基层、对群众趾高气扬、指手画脚的官僚主义习气,

  • 标签: 服务意识 服务本领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为人民服务 “三个代表” 计划经济体制
  • 简介:催眠术就是一种通过调动人的潜意识,将蕴藏在人体内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的一种方法。如果人本身没有那种能力,催眠是调动不出来的。

  • 标签: 人格转换 无意识 舞蹈 催眠术 潜意识 能力
  • 简介:2017年5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六届全国俄罗斯哲学学会年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3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际学术研讨会 俄罗斯哲学 十月革命 研讨会综述 对外经贸大学
  • 简介:“三化”中的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具有宽广世界眼光和全人类性价值诉求的世界性共享理论学说。“三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应该把有效解决已进入当代实践领域的重大问题作为理论发展路向,“三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充分吸收、借鉴和利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始终将其作为培育“世界化”新形态的文化沃土。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三化” 世界化形态诉求 理论发展路向 人类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