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痤疮患者皮肤敏感性以及对治疗临床应答。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间收治女性痤疮患者61例,根据乳酸激发试验敏感性测试结果分为敏感性组(26例)和非敏感性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抗炎治疗,并口服丹参酮胶囊,药物治疗四周后,停药观察两周。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健康恢复情况。结果皮肤敏感性患者占42.6%(26/61)。治疗后,敏感性组有效率为42.3%,非敏感性组有效率为94.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皮肤油脂和TEWL均有所改善,非敏感性组皮肤含水量、皮肤油脂和TEWL恢复程度高于敏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痤疮患者皮肤敏感性发生率比较高,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女性痤疮患者临床症状,敏感性皮肤患者症状有所缓解,非敏感性皮肤患者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女性痤疮 皮肤敏感 皮肤屏障功能 临床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泌尿系统感染常见致病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之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患者留取中段尿阳性标本2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结果泌尿系统感染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仍是主要致病菌,致病率达71.8%,其中3种最常见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43例(占41.0%),肺炎克雷伯菌12例(占5.3%)奇异变形杆菌11例(占4.8%)。革兰氏阳性球菌检出率高达28.5%,其中常见为表皮葡萄球菌11例(占4.8%)溶血葡萄球菌10例(占4.4%)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占4.0%)。由此可见大肠埃希菌仍是最主要泌尿系感染致病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87.1%,89%,94.6%。

  • 标签: 中段尿培养 药物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普外科优质护理中设立质量敏感指标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法设立普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9项,将其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优质护理中,观察比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前后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通过应用质量敏感指标后,在分级护理、身份识别、专业技能、健康教育以及满意程度上均高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普外科优质护理中设立质量敏感指标,对护理工作综合评分有了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与研究意义。

  • 标签: 质量敏感指标 普外科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管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建立与运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血管外科接收9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采取血管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两组护理满意度、下肢末梢血运观察率、压疮和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5.56%)比对照组(80.00%)高,差异明显(P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 血管外科 敏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外科中构建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作用。方法:对象以40名神经外科专家为例,通过建立敏感性护理指标体系,并经二轮专家学者函询后,对构建流程及结论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进而解析专家学者心态、意见协同统一性、威信程度等。结论为:本组函询问题第一轮回收率百分之一百点零,内容填写完善率百分之一百点零;第二轮回收率100.0%,填写完整度97.0%。第一轮专家函询CV、Kendall’W等均>于第二轮,而权威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治疗在老年骨髋骨折合并肺炎患者护理中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接受移植骨折老年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循证治疗。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 简介:摘要:研究质量敏感指标套在推进普外科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普通外科患者(100例),遵循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应用优质护理;观察组50例,通过设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式对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系统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普外科 优质护理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对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研究进展进行相应分析,本文将在数据库当中以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等相关关键词为索引词进行相应文献提取与研究,在对文献出版年限进行充分归纳与分析基础之上,以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作为研究基点,深度挖掘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结构构建、应用过程以及最终结果等相应内容,并进行最终归纳总结。希望本文对于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研究进展分析可以为医疗护理领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发展提供帮助,为敏感指标的规范构建提供助力。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护理质量敏感度指标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循证理念,构建急性脑卒中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并对指标应用效果予以测评。方法:该研究是顺利进行,需以循证理论为依据,借助专家询问法等多种方式,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建立急性脑卒中患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性指标,确保在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依据量表相关流程开展工作,并对最终结果予以统计和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高发性病症,而在此类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敏感性指标的效果显著、优势明显,可在提升专科护理质量根本上将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质量予以检测,过程中更应该将敏感性指标作为重点,需对其可行性进行对分析,继而确保护理措施积极性和有效性,并对护理质量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专科护理 护理质量 循证构建 敏感性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感染病原菌分布率,分析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方法:收集 2018-2021年全年送检6959 份标本,采用 API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敏感试验( K2B 法),分析其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 2299株病原菌,检出率 27. 95% ,医院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15. 43 %)、肺炎克雷伯菌(17. 55 %)、铜绿假单胞菌(15.69 %) 、金葡菌(8.39%)等,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均有较高敏感性;主要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高度敏感。结论:感染患者中分离病原菌耐药率较高且呈多重耐药性,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对常规抗菌药物耐药。因此,控制医院感染耐药菌产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医院感染 耐药菌分布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套适合于临床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术中护士对护理品质敏感性指数。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专家组讨论法和德尔菲法,按照“结构—流程—成果”思路,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外周静脉穿刺敏感性评价体系。结果:通过两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对问卷调查正向因子为100.00%,对问卷调查对象权威性因子为0.908。第1 轮专家函询对于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 和谐系数分别为 0.214、0.284、0.296,第 2 轮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为 0.238、0.324、0.259。建立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结论:所建立PVT质量敏感性指数是一种结构合理、科学、实用方法,可以作为PVT患者PVT质量评估及改善PVT质量基础。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德尔菲法 肯德尔和谐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血管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方法及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血管外科2018年~2021年发生、非惩罚性上报25例不良事件,观察护理不良事件类型、责任人工作年限分布及班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建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并实施相应护理对策。观察实施后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建立并运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后,血管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次较实施前减少。结论:血管外科建立并运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血管外科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护理管理中质量敏感指标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医治骨科患者共70例,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方式,有常规骨科护理和护理敏感指标,根据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前者护理方式,观察组(n=35)采取后者,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工作态度以及操作技能均比对照组效果好,P<0.05;对照组出现压疮、感染以及导管掉落情况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从而减少患者出现压疮、感染以及导管掉落风险,因此值得宣传和推广。

  • 标签: 骨科护理管理 质量敏感指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从结构维度、过程维度以及结果维度三方面入手探究指标内容,意在辅助重症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制定,为其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牙本质即刻封闭技术对牙体预备后活髓基牙牙本质敏感程度影响。方法30例患者行后牙三单位固定义齿修复,每例口内有2颗活髓后牙参与实验,基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基牙预备后行即刻牙本质封闭,随后取模。对照组在基牙预备后常规取模,不进行即刻牙本质封闭。1周后行最终修复,全冠粘接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时检查记录患者牙本质敏感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固定义齿粘接后1周及1个月,实验组出现敏感基牙数少于对照组(1周:Z=-1.88,P=0.03;1个月:Z=-2.15,P=0.02)。粘接后6、12及18个月两组敏感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Z=-0.69,P=0.30;12个月:Z=-0.41,P=0.69;18个月:Z=-0.42,P=0.52)。比较两组敏感程度结果显示,实验组敏感基牙,敏感程度主要为1度;对照组主要为1度及2度。1周及1个月观察点两组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周:P<0.05,1个月P=0.027)。结论活髓基牙牙体预备后行即刻牙本质封闭,可有效降低术后短期内牙本质过敏发生率,减小患者术后不适感。

  • 标签: 牙本质粘接剂 牙本质封闭 牙本质敏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发育性静脉畸形(DVA)中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SWI表现,并与常规MRI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例DVA患者中22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其中位于额叶11例,小脑半球7例,顶叶3例,额顶叶2例,颞叶1例.24例患者中MR平扫显示10例DVA病灶,呈条状流空信号影;14例MR增强扫描显示10个病灶,表现为明显线样或“海蛇头”样强化.所有病例在SWI上均显示清晰,呈“海蛇头”样低信号表现.结论SWI能清晰显示DVA,可取代MR常规检查用于DVA诊断.关键词脑;静脉畸形;磁共振成像

  • 标签:
  • 简介:摘要病理性疼痛中枢敏感化这一现象出现和持续过程中涉及到诸多信号转导分子,这些转导分子在产生和持续过程病理性疼痛中枢敏感形成、持续以及传递过程会有不同作用。通过分析不同转导分在所起到作用有利于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与疼痛产生以及传递之间关系。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信号转导系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以及核转录因子所起到不同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 标签: 病理性疼痛 中枢敏感化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疼痛敏感性和疼痛诊疗密切相关,且具有明显个体差异。文章介绍实验室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QST)以及疼痛敏感性调查问卷(Pai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PSQ)两种疼痛敏感性评估方法,通过测定冷、热、压力及机械痛等痛觉阈值或个体根据过往经验和/或主观想象对描述不同类别疼痛强度进行评分以预测个体疼痛敏感性,全面分析P2X受体和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等多个基因相互作用,以及焦虑、抑郁、性别、睡眠、年龄、饮食、BMI、种族、社会和医疗经历等疼痛敏感影响因素,以期能够准确评估个体疼痛敏感性,为精准化镇痛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疼痛敏感性 基因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专科敏感指标的构建对临床护理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儿科护理专科敏感指标构建后43名护士以及3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实施儿科护理专科敏感指标构建前43名护士以及300例患儿进行对照组。比较两组护士专科技能掌握情况,患儿跌倒坠床、皮肤损伤、留置针非计划穿刺情况以及患儿父母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专科技能掌握合格率为100.00%(43/43),高于对照组90.70%(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跌倒坠床、皮肤损伤、留置针非计划穿刺发生率分别为0.33%(2/300)、1.00%(3/300)、0.33%(1/3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67%(8/300)、3.67%(11/300)、3.00%(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父母满意度为95.67%(287/300),明显高于对照组91.67%(275/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专科敏感指标的构建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减少患儿跌倒坠床、皮肤损伤、留置针非计划穿刺发生风险,同时有利于提高患儿父母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 儿科护理专科敏感指标 满意度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