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碱回收绿液对杨木木片进行预处理,研究了预处理后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脱木素反应历程及NaOH的消耗过程.研究表明,采用绿液预处理后,杨木木片得率为73.1%,木素脱除率为32.54%.预处理后的蒸煮过程中,在初始脱木素段,木素脱除率为14.52%;在大量脱木素段,木素脱除率为42.62%;残余脱木素段,木素脱除率仅为3.41%.这3个阶段的木素脱除率比传统硫酸盐法分别降低了3.55、19.38和9.11个百分点.NaOH几乎全部消耗在蒸煮初期和大量脱木素段,这2个阶段NaOH分别消耗了57.71%和42.29%;Na2S质量浓度在蒸煮初期逐渐减小,蒸煮的中后期又逐渐增大.绿液预处理硫酸盐法蒸煮不仅能提高脱木素选择性,还能提高蒸煮后浆料得率(达到50.8%),比传统硫酸盐法浆料得率(47.9%)提高2.9个百分点.

  • 标签: 绿液 预处理 硫酸盐法制浆 脱木素历程 碱液浓度
  • 简介:利用DEAE-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GC、13C-NMR、1H-NMR和IR分析技术对马尾松磨木浆经来自Candidallipolytica的脂肪酶处理后树脂中甘油三酸酯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脂肪酶处理可以降低纸浆中甘油三酸酯的含量;而树脂中的其它化学组分则未发现变化.

  • 标签: 树脂 甘油三酸酯 脂肪酶处理 马尾松 磨木浆
  • 简介:以经兼性厌氯酸化处理后的桉木SCMP制浆废水为基质,投加不同浓度和种类的无机含硫化合物,研究无机含硫化合物对光合菌处理(30℃,微好氯)的毒性抑制作用,测定了光合菌处理后,废水中古毫化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体系中总硫含量≥620mg/L时,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相对活性≤69.5%,且古量越高,这种抑制作用越强。四种古硫化合物对光合细菌处理过程抑制作用的强弱次序为Na2S>Na2SO2>Na2SO4>Na2S2O2,废水中Na2S和Na2SO2在光合细菌微好氧处理条件下,主要被氧化成Na2SO4和分子硫。兼性厌氯酸化预处理,对该废水有一定的脱毒作用。

  • 标签: 制浆废水 生物处理 SO2 好氧处理 含硫化合物 酸化预处理
  • 简介:介绍了采用酸析絮凝、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PAC-CPAM)絮凝、聚硫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PACS-CPAM)絮凝处理双螺旋挤压法制浆废液.实验发现,该废液不适合采用PAC-CPAM絮凝;采用酸析絮凝效果较好;采用PACS-CPAM絮凝效果最好,且CODCr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8%.

  • 标签: 聚合氯化铝 聚硫氯化铝 絮凝处理 制浆废液
  • 简介:用PVA-H3BO3包埋白腐菌时,添加0.5%海藻酸钠可以有效地克服PVA附聚性强、成球性难的操作困难。在较适宜的制备条件(8%PVA、0.5%海藻酸钠、3%细胞浓度)下制备的固定化白腐菌间歇式连续处理E段废水1个月,处理效果较稳定,脱色率保持80%左右,TOCI去除率50%~58%,PVA小球没有破碎。扫描电镜观察到PVA具有外密内疏的多孔结构。

  • 标签: 白腐菌 聚乙烯醇 漂白废水
  • 简介:探讨了不同的漆酶/介体处理对未漂硫酸盐浆白度和色度的影响,着重研究了单独漆酶和以丁香酸甲酯(MS)为介体的漆酶/介体体系对白度和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漆酶/介体体系,均未改善纸浆的白度.单独漆酶处理可导致纸浆白度和L^*值稍有降低,a^*值稍有增加,b^*值下降.漆酶/MS处理造成纸浆白度和L^*值下降更为明显,a^*值大幅上升,b^*值下降.纸页的白度随漆酶用量的增加稍有下降;不同的处理温度对纸浆白度和色度影响不大;增加介体MS用量导致纸页的白度和L^*值进一步下降,a^*值明显增加,b^*值变化不大.

  • 标签: 漆酶 丁香酸甲酯 白度 色度
  • 简介:大叶相思树木片用硫化钠溶渡预处理后进行硫酸盐法蒸煮的结果表明.用硫化钠溶灌处理后,脱木素速率较常规硫酸盐法蒸煮快得多,脱木素选择性也明显提高,浆料卡伯值较低时(低于14.5).硫化钠预处理硫酸盐法蒸煮浆料得率较常规硫酸盐法蒸煮高。高温、高浓硫化钠预处理更有利于改善脱木素的选择性。

  • 标签: 脱木素 硫酸盐法 蒸煮技术 卡伯值 煮浆 得率
  • 简介:对5种不同种类的酶液(包括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预处理对麦草化学制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酶液分别来自于AspergillusnigerAn-76、BacilluspumilusA-30、PencilliumdecumbensA-10、AspergillusL22和Bacillussp.Y106等5种菌株的发酵液。实验结果一明,与常规烧碱法制浆相比,在蒸煮前用适宜的酶液对麦草进行预处理,可以改善麦草的化学制浆性能,获得具有较低卡伯值和较低筛渣率的纸浆。但粗酶液的性质对制浆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具有较高木聚糖酶活与纤维素酶活比值的酶液预处理的效果较佳(如An76酶液),它可在保持纸浆得率的基础上降低纸浆的卡伯值(降低20.43%)和筛渣率(从1.39%降低到0.53%)。同时降低蒸煮时有效碱的消耗,因而可在获得相同纸浆硬度的前提下降低蒸煮用碱量。而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粗酶液预处理,在改善麦草制浆性能的同时,也会导致纸浆得率的降低和蒸煮时有效碱的消耗增加。

  • 标签: 纤维素酶 预处理 化学制浆 造纸 麦草
  • 简介:研究了木聚糖酶处理中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及对木素溶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处理中纤维表面、纸浆中半纤维素被降解溶出,LCC结构被降解.木聚糖酶处理也溶出蜜二糖和塔罗糖.木聚糖酶预处理能加强后续碱抽提中大分子质量木素的溶出.

  • 标签: 木聚糖酶 碳水化合物 木素溶出性能
  • 简介:以果胶结构单元D-半乳糖醛酸和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为原料,在多种生物酶的协同作用下合成了半乳糖醛酸-木素脱氢聚合物复合体(GDHPC),并分别用酶解(果胶酶)和碱法(1mol/L的NaOH)对GDHPC进行处理。FT-IR和13C-NMR分析表明,D-半乳糖醛酸和木素脱氢聚合物之间形成了以苯甲醚键和酯键2种形式连接的木素-碳水化合物连接键;酶解和碱法处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D-半乳糖醛酸的特征峰;碱法处理能降解酯键,但对苯甲醚键的降解作用并不明显;酶解对酯键和苯甲醚键的降解效果均较差。

  • 标签: 半乳糖醛酸-木素脱氢聚合物复合体 果胶酶 漆酶 13C-NMR
  • 简介:研究了白腐菌对草类亚硫酸盐浆CEH漂白废水的处理,并进一步探讨了白腐菌对废水中污染物质的纯底物的降解情况。研究表明:(1)白腐菌处理效果与漂白废水的DH值有关;(2)白腐菌处理后的漂白废水再经化学处理.可提高处理后废水排放等级标准;(3)白腐茸对漂白废水中重要污染物质——氯代酚类化合物的降解能力与氯原子的取代位置、取代数量有关。

  • 标签: 漂白废水 白腐菌 氯代酚 降解能力 污染物质 废水排放
  • 简介: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表明:苇浆CEH漂白的氯化段和碱处理段废液中均含有氯代酚和氯代愈创木酚,氯化段废液中的氯代酚相对含量高于氯代愈创木酚,碱处理段废液中两类氯代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接近。次氯酸盐漂白段废液中的氯代酚类化合物含量极少。经过载体吸附法固定的白腐菌处理之后,苇浆CEH漂白混合废液中的氯代酚类化合物含量大为降低。

  • 标签: 白腐菌 漂白废液 氯代酚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简介: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表明:苇辈CEH漂白的氯化段和碱处理段废液中均含有氯代酚和氯代愈创木酚,氯化段废液中的氯代酚相对含量高于氯代愈创木酚,碱处理段废液中两类氯代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接近。次氯酸盐漂白段废液中的氯代酚类化合物含量极少。经过载体吸附法固定的白腐菌处理之后,苇辈CEH漂白混合废液中的氯代酚类化合物含量大为降低。

  • 标签: 氯代酚 废液 白腐菌 酚类化合物 吸附法 碱处理
  • 简介:研究了过氧酸预处理对桉木KP浆氧脱木素的改善效果,优化了过氧酸预处理的条件.在氧脱木素前对浆料进行过氧酸预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后续氧脱木素段的脱木素效率,增加脱木素程度,提高氧脱木素的选择性,增加纸浆白度.过氧酸预处理的适宜条件为:过氧酸用量3%(H2SO5计),温度60℃,时间30min,浆浓12%,pH值5.0,在预处理前首先用0.5%DTPA进行螯合预处理.在此条件下,与单纯氧脱木素段相比,氧脱木素程度增加12.4%,达到57.3%;氧漂浆白度增加4.9%ISO,达到58.9%ISO;纸浆粘度变化不大.

  • 标签: 桉木 KP浆 RDH浆 氧脱木素 过氧酸预处理 制浆
  • 简介:研究了HNO3/NaNO3预处理对桉木常规KP浆氧脱木素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在氧脱木素前,用HNO3/NaNO3对浆料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后续氧脱木素段的脱木素效率,提高氧脱木素的选择性.但HNO3/NaNO3用量有一最佳值,且宜采用短时间高温预处理的方式进行.若将HNO3/NaNO3预处理与H2O2强化氧脱木素相结合,可取得进一步降低氧脱木素浆卡伯值、提高纸浆白度和保持较高纸浆粘度的良好效果.

  • 标签: 桉木 KP浆 RDH浆 氧脱木素 HNO3/NaNO3预处理 纸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