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商丘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高校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该校大一、大三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数据,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03人,大一52人,大三51人。不同年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均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78.64%的学生愿意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84.47%学生希望通过印发宣传手册、专家专题讲座、学校广播3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73.79%学生对艾滋病人持积极的态度。结论有必要在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探索适合高校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

  • 标签: 大学生 艾滋病 知晓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ELISA法对调查人群进行HBsAg、抗-HBs、抗-HBc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岁组阳性率为1.04%,10-30岁组阳性率为5.39%,30-70岁组阳性率为12.48%,2000年以后出生人群乙肝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方法;乙肝新增病例虽然明显减少,但其发病率亦是非常高的一种传染病;乙型肝炎病程长、预后差、恶变率高,因而预防及治疗不可忽视。

  • 标签: 乙型肝炎 患病率 预防接种 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延庆县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病历资料,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各项相关数据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下降[2012年剖宫产率(39.03%)与2008年(53.94%)相比,P〈0.05];2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通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下降,随着剖宫产率的下降,产程异常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增加;3围产儿死亡率趋于稳定,并未随着剖宫产率的下降而升高,2012年围产儿死亡率(3.17‰)与2008年(2.9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结论提高助产技术及加强孕期宣教,可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围产儿死亡率
  • 简介:目的:了解连州女性淋病的流行状况,为今后制定女性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女性淋病相关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连州共报告女性淋病93例,年发病率介于2.86/10万~12.18/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7.16/10万。高发年龄为20~29岁组,共报告38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0.86%。职业以农民为主,共报告69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4.19%。地区分布以连州镇报告病例最多,共报告23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4.73%。结论:针对连州女性淋病疫情情况,建议加强健康教育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及政府各部门各司其职,阻断淋病的蔓延。

  • 标签: 女性 淋病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吉安男男性行为(MSM)人群的性病艾滋病感染率情况和相关行为特征,为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在知情同意后对MSM人群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并进行采血检查。结果:共调查了148例MSM人群,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为主,该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大部分有多个男性性伴,33.78%的MSM能坚持使用每次安全套,最近1a出现性病症状有17.6%,79.7%至少接受一项以上的干预措施。HIV阳性检出率为1.4%。结论:MSM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有一定认识,但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多性伴使艾滋病感染率偏高并有扩散趋势。加大干预力度,减少不安全性行为,预防控制艾滋病在这类人群中流行和蔓延。

  • 标签: 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 行为学特征
  • 简介:目的对深圳宝安区流动人口孕前保健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提高流动人口孕前保健依从性的模式进行探索,为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宝安区流动人口1300名女工进行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观察流动人口孕前保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647名愿意接受干预模式为观察组,653名不愿接受干预措施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孕前保健系统知识培训、系统化管理模式及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孕前保健依从性情况,分析统计参加孕前保健和未参加孕前保健的女工计划妊娠率、不孕不育发生率、流产率、合并症发生率和出生缺陷儿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1300名调查对象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279份,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人群孕前保健参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孕前保健参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同文化程度是影响孕前保健参与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孕前保健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参加孕前保健者的计划妊娠率高于未参加孕前保健者,流产率、合并症发生率和出生缺陷儿低于未参加孕前保健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流动人口孕前保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卫生服务系统建设,做好孕妇信息跟踪,定期进行相关培训,保证孕妇孕期保健的依从性,为优生优育提供基础。

  • 标签: 孕前保健 流动人口 影响因素 依从性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东城区流动人口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以及流动人口对咨询服务的需求,为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管理和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在北京东城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和服务/娱乐场所选择18~49岁的育龄流动人口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婚育史及婚育观念,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等。采用SAS9.1软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2099名流动人口,21.39%的流动人口在调查的近1年内接受过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学历越高的流动人口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比例越低。有41.31%的对象表示愿意接受咨询服务,咨询途径以“报刊专栏、信箱”、“专业网站咨询”、“电话热线咨询”的比例较高,“面对面”咨询的比例为33.21%,计划生育服务站、妇幼保健院是流动人口面对面咨询的主要地点。结论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不理想。现居住地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

  • 标签: 流动人口 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 现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