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导睡眠监测的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使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院收治的59例需行导睡眠监测的睡眠障碍患儿分成两组(2020年1月-2022年10月),其中参照组29例患儿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30例患儿开展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的家属护理满意度、监测成功率高于参照组患儿(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的患儿监测过程中负面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对睡眠障碍患儿实施导睡眠监测的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模式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提高监测的有效性,总结出睡眠障碍发生的原因,增进护患沟通,提高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儿童多导睡眠监测 综合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由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部或弥漫性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费用高、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1]。随着脑卒中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办法[2-3]。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漫长艰难,形式健康宣教在康复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形式健康宣教在脑卒中的治疗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做一综述[4-6]。

  • 标签: 多形式健康宣教 脑卒中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式心理干预措施在儿科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在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42例患儿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形式心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儿配合度情况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治疗和护理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患儿护理中应用形式心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患儿的治疗、护理配合度,还能提升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儿科 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感官唤醒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5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上半年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和下半年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感官唤醒护理模式,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第1周至第4周,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较低;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恢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 脑出血 昏迷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模式疼痛管理在骨科病人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估。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本研究系统梳理了模式疼痛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策略,并在骨科病人的疼痛管理中进行了具体应用。研究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对模式疼痛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模式疼痛管理在骨科病人中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药物使用的副作用。同时,本研究还揭示了模式疼痛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本研究不仅丰富了骨科疼痛管理的理论体系,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模式疼痛管理在不同骨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优化疼痛管理策略和方法的可能性。

  • 标签: 多模式疼痛管理 骨科病人 疼痛评估 生活质量 药物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理生理与护理策略,为其制定科学、全面的护理方案,改善疾病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方法:筛选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诊治的54例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为满足研究对比需求分别设立甲组与乙组,将患者进行合理分配,每组各27例。乙组采取常规护理,甲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其护理疗效。结果:甲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后,其护理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乙组(59.25%),P<0.05。结论: 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发生于机体创伤、休克、感染等患者,可根据其护理需求,采取综合护理,优化其护理效果,改善疾病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值得应用。

  • 标签: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病理生理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导睡眠监测疗养员中实施细节管理对疗养员的影响效果。方法:于我院展开对比研究,时间为2022年2月-2024年2月,研究共选择30例疗养员为研究对象,均为需要接受睡眠监测的疗养员。本研究根据疗养员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先入院的15例疗养员给予常规护理和监测,为对照组,后入院的15例疗养员给予细节管理,为实验组,对两组疗养员的不良情况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疗养员比较,实验组疗养员的监测不良情况发生率更低,为6.67%,两组对比结果为P<0.05。结论:导睡眠监测中疗养员很容易出现不良情况,此过程中配合细节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果,降低疗养员的不良情况发生,意义显著。

  • 标签: 细节管理 多导睡眠监测 应用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中重要的治疗途径之一,静脉输注中,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加,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也越来越多。我科发现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氟氯西林钠存在配伍禁忌。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为拜复乐,为黄色澄明液体,辅料为氯化钠、盐酸、氢氧化钠和注射用水,适用于上、下呼吸道感染,复杂的腹腔感染。

  • 标签: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氟氯西林钠 药物配伍禁忌
  • 简介: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盐酸纳布啡注射液用于纠正全麻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的简要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4月文献,在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版本软件进行Meta分析。连续性数据合并效应量为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二分类数据合并效应量为比值比(odds ratio,OR)结果 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患者 5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盐酸纳布啡注射液用于术后镇痛, 患者用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0.43(95%CI:-1.03,-0.17,P>0.05),术后Ramsay评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0.04(95%CI:-0.28,0.36)P>0.05)副作用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上都要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呼吸抑制OR= 0.14(95%CI:0.04,0.47),恶心呕吐OR= 0.22(95%CI:0.11,0.42)。

  • 标签: 盐酸纳布啡 全麻术后镇痛 Meta分析
  • 简介:注射用盐酸阿扎司琼氯化钠注射液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主要成分为盐酸阿扎司琼,盐酸阿扎司琼为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对顺铂等抗癌药物引起的恶心及呕吐有明显抑制作用。临床上用于细胞毒类药物化疗引起的呕吐。

  • 标签: 盐酸阿扎司琼 甘露醇 药物配伍禁忌
  • 简介:胰岛注射治疗是目前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能使病情获得满意的控制,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而对肝、肾、胃、肠的影响较少,不良反应小[1]。胰岛注射方法不当可以引起注射部位过敏反应、皮下脂肪萎缩、注射部位皮肤红肿。2009年5月,我们收治1例因胰岛注射方法不当引起皮肤感染的患者,经过抗感染、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及药物湿敷等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注射方法 皮肤感染 胰岛素 临床护理 改善微循环药物 脐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呼吸内科临床治疗中抗生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 方法 :本次实验抽取本院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 260 例呼吸内科患者,对所选患者治疗期间抗生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记录,以此为依据对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所选患者中共有 242 例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到抗生,使用抗生的患者占所选患者人数的 93.08% ;在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抗生主要有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及阿奇霉素等;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多会同时应用一种或是两种抗生;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及头孢他啶等药物使用不合理。 结论 :在呼吸内科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抗生滥用情况时有出现,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 标签: 抗生素 呼吸内科 临床治疗
  • 简介:大蒜注射液来源于大蒜经高温提取的中药制剂,对多种球菌、杆菌、真菌、原虫和滴虫所引起的妇科炎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也可用于防治急慢性菌痢和肠炎、百日咳、肺结核。特别对广谱抗生产生耐药的机体和因抗生的应用引起念珠菌感染的病人疗效满意,又因是中药制剂,副反应相对较小,所以大蒜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易受病人接受。但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输液穿刺部位及其沿静脉走向有明显的刺痛感,咳嗽(干咳、呛咳),咽喉部刺痒,颜面潮红,全身灼热感,出汗,口腔及体表蒜臭异昧,不良心理反应。

  • 标签: 大蒜素注射液 不良反应 静脉输注 广谱抗生素 护理 不良心理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静脉留置针在产科静脉滴注缩宫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本 院 201 7 年 8 月至 201 9 年 9 月 间产科收治的 需静脉滴注缩宫患者 240 例作为分析对象,采用 双盲法将其 分为 常规组 和 试验组 , 常规组 120 例、试验组 120 例 。 其 中 常规组患者行头皮针输液,试验组患者行静脉留置针输液 。 对比二组静脉炎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 结果: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P > 0.05 ),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常规组的 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低;常规组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多 , 差异显著 ( P<0.05 ) , 具有 统计学意义。 结论:静脉留置针在产科静脉滴注缩宫中 应用效果显著 ,能够提高 一次穿刺成功率, 减少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产科 静脉滴注 缩宫素
  • 简介:目的探讨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丙肝注射干扰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12月我科收治的丙肝注射干扰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和入院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自我管理指导。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情况和病毒控制水平。结果干预组疾病及药物知识掌握情况、干扰使用、不良反应处理和定期复查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可有效提高丙肝注射干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自我管理教育 丙肝 干扰素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诺和胰岛笔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短效胰岛皮下停留的合适时间。方法选择2010年1-8月使用诺和笔注射短效胰岛患者200例,注射8U患者100例,注射12U患者100例,早餐前遵医嘱剂量注射胰岛,第1天针头在皮下停留6s,第2天停留10s,第3天停留15s,观察漏夜情况。结果不同注射剂量在不同停留时间的漏液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射8U胰岛在停留10s可有效减少漏液,而延长至15s时,所有患者均无漏液:注射12U胰岛在停留6s与10s时,均有漏液,停留15S时漏液较少。结论注射8U胰岛时最佳停留时间为15s,注射12U胰岛时停留时间以15s为宜,但最佳停留时间有待进一步探讨。注射剂量增大时,延长皮下停留时间可减少漏液。

  • 标签: 胰岛素 皮下注射 漏液 停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缩宫联合无痛分娩并给予相关护理干预,观察其作用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6月,将70例产妇分组对比,A组采用麻醉和无痛分娩,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缩宫并给予相关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和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A组和B组产程时间和产妇满意度对照中,A组产程时间明显高于B组,A组产妇满意度为79.31±4.35(分),B组为93.64±3.32(分),(t=14.453,p=0.008),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缩宫联合无痛分娩并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效果优越,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妇分娩 缩宫素 无痛分娩 护理干预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