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西武宣县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疫情及其变化趋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该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方法对该县1998~2012年50岁及以上所有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县2004年出现首例50岁及以上病例,截止2012年共报告133例,占总病例数的36.74%;2004年开始,病例数及所占比例呈逐年增加,年平均增长率为59.28%;病人平均年龄(63.35±9.42)岁,最大94岁;男性占74.44%;职业以农民、离退休人员所占比例较高;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91.59%;所有病例均为异性性传播感染,传播途径以非婚异性性接触为主,占87.22%;55.64%的病例在报告时的疾病状态为AIDS病人。结论艾滋病对该县50岁及以上人群的影响日益严重,急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艾滋病对农村老年人群的危害。

  • 标签: HIV/AIDS 老年人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症)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76例妊高症患者(轻度、中度、重度)血液流变包括全血粘度(100s-130s-11s-1)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及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的检测,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妊高症患者组血液流变包括全血粘度(100s-130s-11s-1)、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以及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检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妊高症患者组存在血液流变和血脂指标的异常,动态观察其变化对妊高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意义。

  • 标签: 妊娠高血压 血液流变学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细胞配合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899例妇科患者进行液基细胞检查,细胞阳性者再行阴道镜检查,对可疑病灶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病理组织诊断为金标准,用阳性符合率评价液基细胞检查配合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结果液基细胞检出阳性标本935例,检出率为11.83%。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ASCUS)797例(占10.08%),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97例(占1.22%),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40例(占0.50%),鳞状细胞癌(SCC)2例(占0.02%),与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符合率分为LSIL(CNI58/97)59.7%,HSIL(CNI8/40、CNⅡ18/40、CNIII14/40)80%,SCC100%(2/2)。结论液基细胞检查联合阴道镜下病理检查宫颈病变敏感性高,准确度高,有利于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 标签: 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 阴道镜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桂林市五城区1岁~6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预防接种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本市五城区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的750名儿童,调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现状。结果HBsAg阳性1人,阳性率0.133%,抗-HB阳性565人,阳性率75.33%。结论桂林市近年来通过加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进一步提高了乙肝疫苗接种率,乙肝预防效果显著。

  • 标签: 乙肝血清学 1岁~6岁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福州市健康体检人群的胆囊结石流行病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为防治胆囊结石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2011年本体检中心133829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胆囊结石筛查和相关资料问卷调查,随机抽取胆囊结石病例组505例和非结石对照组350例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对初步确定的胆囊结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胆囊结石总发病率2.92%(3905/133829),发病率最高均为男女中年组,分别为4.11%,3.73%,显著高于男女青年组0.53%、0.4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高胆固醇血症(TC)、家族胆石症史、BMI(超重肥胖)、脂肪肝、年龄、高空腹血糖(FBG)。结论两组在家族胆石症史、胆囊炎病史、高脂血症病史、肝硬化病史、胃切除术后、进食早餐、糖尿病史、BMI、脂肪肝、ALT、TC、LDL-C、FBG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这些因素与胆囊结石存在相关性;胆囊结石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TC)、家族胆石症史、BMI(超重肥胖)、脂肪肝、年龄、高空腹血糖(FBG)。

  • 标签: 胆囊结石 流行病学调查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标准化病人(SP)在临床医学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08级实习生分为常规教学组和实验教学组,分别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训练,学生填写两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回馈表,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应用SP辅助教学效果的评价较高,认为有必要应用此种教学方法。在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测试得分上实验教学组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组(P<0.01);理论考试成绩上实验教学组论得分较常规教学组有所提高,但无统计意义。结论通过使用SP辅助教学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提高诊断的教学质量,尤其能够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SP在临床教学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标准化病人 诊断学教学 临床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病人侵袭性真菌感染情况以及患者临床上的病原特性和耐药性变迁进行探讨。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血液病患者212例患者319份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采取患者的痰液标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并对其标本进行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研究。结果319份的血液患者标本中,病原菌数目有243株,真菌数目为76株,真菌比例为31.3%。同时,血液病患者的标本数目、标本内病原菌数目、标本内真菌数目、真菌比例(%)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痰液含真菌最多,检出真菌数目38株,占所有真菌数的50.0%,其次为引流液和尿液,检出真菌数目分别为13株和17株,分别占真菌数的17.1%和22.4%;再次为血液,检出真菌数目为5株,占真菌数的6.6%,其他标本检出真菌数目3株,占真菌数的3.9%。两年内不同标本中的真菌类型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居多,两者占所有菌数的70%左右;真菌对5-氟胞嘧啶有着相对较强的抗药敏感性,其敏感率在两年内均高于90%,真菌对其抗药中介性与耐药性在这两年内均变化不大。真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在两年内均高于80%,但是真菌对其抗药中介性与耐药性在这两年内均变化不大。真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抗药敏感率在60%-75%之间,两年中介性变化不大,但耐药率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血液病患者病原菌数目、标本内真菌数目、真菌比例(%)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耐药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应该加强对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率的控制。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真菌感染 病原学 耐药性变迁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德州市慢性肾衰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流行病状况,提高对此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对我院慢性肾衰竭(CKD5期已行血液透析)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德州市慢性肾衰竭中枢神经损害患者年龄、原发病、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应用头孢菌素等与对照组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毒素水平高、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应用头孢菌素等是德州市慢性肾衰竭中枢神经损害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中枢神经损害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遗传特征,及其二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骨髓细胞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常规染色体,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我院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30例MDS中13例患者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占43.3%;19例MDS—RAEB和MDS—RAEBT患者中12例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占63.2%;11例MDS—RA患者中1例患者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占9.1%;可见MDS—RAEB和MDS—RAEBT患者比MDS—RA有较高异常核型检出率(p<0.05)。在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22例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占73.3%。MDS—RAEB和MDS—RAEBT患者总异常核型检出率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通过临床追踪调查可见核型异常者有较高的几率发展成白血病,预后较差。结论细胞遗传特征—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利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并能较正确的估计MDS的分型预后,判断MDS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联系度。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生物和血生化指标的临床影响,为医院提高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糖尿病高危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饮食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在生物和血生化指标比较上,干预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而观察组经干预后,身体质量指数(BMI)要优于干预前;在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内血糖等血生化指标方面,干预后同样要优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糖尿病高危患者的基础上进行饮食干预,能够更好地控制其生物和血生化指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饮食干预 糖尿病 高危人群 生物学 血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期及早干预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DEACMP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结果DEACMP患者临床特点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可伴有神经、精神等症状。影像表现以基底节区影像异常表现为主,可伴有白质脱髓鞘等改变,个别患者可发现脑梗塞征象。结论DEACMP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影像检查特别是MRI对评估病变进展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环境卫生和消毒及灭菌效果进行分析总结,针对问题制定策略。方法调查方式为现场采样和进行微生物检测。对我县第一人民医院每个科室的环境卫生和消毒以及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结果我县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期间,医院科室内的消毒合格率在86.33~93.55%之间;桌面等物品表面的卫生合格率在97.89~99.30%之间;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在86.78~98.44%之间;正在使用的消毒剂的合格率在97.54~100.0%之间;消毒后,备用的氧气湿化瓶合格率在94.97~100.0%之间;使用的透析水合格率在96.55~100.0%之间;消毒内镜和灭菌物品的合格率都达到了100.0%。结论整体良好,仍有不足,应针对问题做好对策。

  • 标签: 医院环境卫生学 灭菌 消毒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及CT假阳性病灶的病理特征,提高肝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的104例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及CT假阳性病灶的病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104例患者,总共病灶118个,其中表现为癌灶的患者98例,假阳性患者10例,而4例为胆管细胞与肝细胞混合癌细胞。所有肝癌患者的病灶存在着明显的不均匀强化,肝癌癌灶呈现不同程度的坏死,门脉期呈现不均匀低密度化。结论采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对肝癌患者的病症作出正确的诊断,因此,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及CT假阳性病灶的病理分析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影像学特征 CT假阳性病灶 病理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此次的试验研究,对宫颈刮片细胞检测与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并对两者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我院在2000年到2010年接诊或体检的13500例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宫颈病变细胞筛查,将所有患者进行随进分组,其中通过宫颈刮片细胞检测进行筛查的患者有1000例,通过TCT检测进行筛查的患者有3500例。患者的年龄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个组别的筛查结果以病理结果为主要标准。结果从此次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宫颈刮片的检出阳性率明显低于TCT检测出的阳性率。宫颈刮片组检测出的阳性率为0.5%,TCT组检测出的阳性率为1.6%,两组别的阳性率的数据比对具有统计意义(P<0.01)。本次实验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运用x2检验。结论TCT检测法所筛查出的阳性患者的比例比宫颈刮片细胞检测法筛查出的阳性患者的比例要高,数据表明TCT检测法对宫颈病变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值得将其推广和普及应用。

  • 标签: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测 TCT 宫颈病变 筛查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touchtissuequantification,VTQ)值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VTQ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名健康志愿者及100名慢性肝病患者分别检测VTQ值和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病组的VTQ值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VTQ值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间均存在正相关,具有统计意义。结论VTQ技术可以量化反应肝组织的硬度,间接评估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肝脏 声触诊组织量化 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大专医学院校中临床常见疾病诊治指导解剖教学,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方法对我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共计121人进行分组试验。从学生技能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出勤率、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评价。结果以临床常见疾病诊治指导解剖教学明显提高学生技能操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在大专医学院校中,以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指导解剖教学是解决当前大专层次解剖教学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 标签: 常见疾病 人体解剖学 大专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8-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风疹流行病特征,为风疹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风疹疫情资料,对2008-2011年全区风疹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1年共报告风疹病例4491例,发病率4.6/10万。风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4~6月份。发病以10~20岁为高发年龄组,主要集中在学生及青少年。全区各盟市均有病例报告,阿拉善盟和呼伦贝尔市报告发病率较高。结论风疹的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地区、性别、年龄差异,重点控制青少年学生发病。实施含有风疹类疫苗接种是控制风疹流行有效的措施,提高风疹、麻风和麻风腮疫苗接种率,加强对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和青少年查漏补种工作,防止风疹的暴发流行和先天性风疹综合症的发生。

  • 标签: 风疹 流行特征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十二指肠水平部憩室的影像特点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结果十二指肠水平部憩室就诊时均较大,开口均朝向十二指肠窗。临床症状隐匿,体征较少,临床上不易与其他腹部疾病鉴别,不明原因腹痛及消化道出血时影考虑到该病可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