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90例胎膜早破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的样本对象为90例胎膜早破孕妇及90例健康孕妇,所有孕妇均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内前来我院接受检查和相关治疗。90例胎膜早破孕妇纳入观察组,90例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同时分析胎膜早破对孕妇最终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观察组患者在人工流产史、引产史、妊娠期并发症、生殖道感染、多胎妊娠、胎位异常、胎盘前置方面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属于高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窒息率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明显更高,对妊娠结局存在明显影响,P<0.05。结论:人工流产史、引产史、妊娠期并发症等均属于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且胎膜早破会影响到产妇的分娩结局,造成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等提高。

  • 标签: 胎膜早破 妊娠结局 危险因素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院儿科传染病分布和就诊状况,探讨减少传染病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对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儿科接诊的传染病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传染病中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分别占56.2%、20.1%、17.4%,其余是麻疹、猩红热、风疹、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梅毒共占6.3%;接诊的传染病患儿大多数在门诊治疗。结论:医院儿科传染病种类多、数量大,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加强儿科传染病规范化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 标签: 传染病 儿科 综合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本院产科患者56例,将其依照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与试验组(n=28),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之对照组更低,对比护理满意度,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患者中应用预防性护理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大幅度改善了护理满意度,具有极佳的护理前景。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产科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情况及高危因素。方法:对2019年至10月至2022年于本院就诊的152例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产妇均于本院行剖宫产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产妇的基线资料进行采集,包括产妇的年龄、孕周、文化程度、前置胎盘类型等。分析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将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产妇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将两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52例前置胎盘产妇中,共有70例出现了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6.05%,将其作为出血组,而将82例未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未出血组;出血组产妇年龄比未出血组大,孕前BMI比未出血组高,孕周比未出血组组短,宫腔操作次数比未出血组多,出血组胎盘附着在前壁、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瘢痕子宫、术中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的产妇占比均比未出血组高(均P<0.05);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得出,年龄、孕前BMI、孕周、宫腔操作次数多、胎盘附着前壁、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瘢痕子宫均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2.447、5.233、6.547、6.160、2.524、1.680、3.736、2.770、4.191,均P<0.05)。结论:年龄、孕前BMI、孕周、宫腔操作次数多、胎盘附着前壁、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瘢痕子宫均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应详细对产妇进行检查,对于出现不良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标签: 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校本科生再次献血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定参加过无偿献血的在校大学本科生168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按照是否再次献血分组,分对照组(96例,仅1次无偿献血)、试验组(72例,再次献血),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及献血情况,分析在校本科生再次献血行为和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男生、医学专业学生、城镇学生占比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了解国家献血制度、参加过宣传活动、家人参与过再次献血、参与再次献血朋友超过3个占比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校本科生再次献血行为受宣传、周围环境、献血制度普及情况等因素影响,相关部位应结合具体情况,开展有效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对在校本科生参与无偿献血起到积极影响。

  • 标签: 无偿献血 再次献血 行为影响 干扰因素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不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婴儿的发育,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本文围绕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行综述,期望为临床相关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产后抑郁 影响因素 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产前检查的15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一般资料,了解孕妇产前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150例孕妇检查依从性好者121例,占80.67%(121/150),依从性差者29例,占19.33%(29/150)。依从性差者家庭经济收入低、小学及文盲文化程度、经产妇、乡村户籍占比高于依从性高者(P

  • 标签: 孕妇 产前检查 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 本文复习国内外最新文献介绍精神分裂症自杀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 自 杀; 危险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展开探析,通过有效解决对策的提出强化检验精准性。方法:对某医院临床检验中筛查出的435例临床血液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血凝是导致的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占比为41.15%,标本量不足及未使用正确容器为次要原因,占比分别为31.72%与19.31%,此外,与病人信息不准确、送检时间超限、标准收集规范性差、溶血、脂血等原因也有所关联,但占比较小,仅为7.82%。结论:应强化血液标准收集与送检的规范性,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液标本 不合格原因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2018年1月收治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抽取98例,对患儿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引发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阵发性咳嗽,X线检查可见胸部斑片状阴影,实验室检查显示CK-MB升高。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季节、流行接触史、低补体状态、居住环境是引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在秋冬季,一旦小儿出现免疫力降低、持续高热、阵发咳嗽,且具有支原体流行接触史,说明可能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立即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影响急诊多发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并寻找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 84例急诊多发伤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2),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品管圈活动(研究组),分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情恶化程度轻于对照组, P<0.05。结论:影响急诊多发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创伤数量、就诊时间以及受伤部位等,对患者展开品管圈活动可以抑制病情恶化,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急诊多发伤 生存质量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季节性流感疫苗受不同季节的影响会有产生不同的免疫效果,这种差别较为明显。虽然国际卫生组织每年都会对其进行评估更新,但是有时免疫效果仍然达不到理想标准。本文通过研究影响季节性流感疫苗效果的因素,意在提高其免疫效果。

  • 标签: 流感 季节性 疫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应激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制订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市级精神卫生中心150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国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工作应激得分为(454.45±192.44)分,其主要的应激源与工作性质、工作负荷有关。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应激情况处于普通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合理排班,提高薪酬待遇,实行人文关怀,降低广大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应激水平,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应激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195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病原菌培养确定患者是否出现医院感染,计算医院感染发生率,深入分析医院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和危险因素。结果 195例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1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23%。18例医院感染患者中血液感染1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2例、消化道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13例、其他位置感染1例;其中革兰阴性菌11例、革兰阳性菌7例;根据因素分析得出,感染患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50岁、住院时间>2周、病程>2年、侵入性操作、静脉置管、引流管、有合并症、未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免疫抑制剂等(P

  • 标签: 风湿免疫疾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进行了探讨。方法:样本数据选取了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从中抽取了80例,将这些患者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之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知,研究组明显相对更好(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采取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