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破裂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12年2月外伤性破裂22例患者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疗效。结果22例患者均经B超检查确诊为破裂,Ⅰ级损伤5例,Ⅱ级损伤14例,Ⅲ级损伤3例,6例为单纯脾脏损伤,9例伴有肋骨骨折无血气胸,4例伴有肝脏损伤,2例伴有肾脏损伤,1例伴有颅脑外伤,2例在治疗中中转手术。结论有选择性的采取非手术治疗外伤性破裂安全、有效,伴随有轻度的腹内其他脏器损伤、腹外器官合并伤并不影响非手术治疗的疗效。

  • 标签: 脾破裂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破裂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56例创伤性破裂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的9例患者中8例治愈出院,1例治疗4d时因大出血而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4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3d;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外伤性破裂在确保伤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脾脏形态及功能,严格掌握非手术治疗指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 标签: 创伤性脾破裂 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中医内科方法来对肾气虚型慢性肾炎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将其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利用西医方法来进行治疗,即使患者服用肾炎四味片,观察组患者利用中医内科方法进行治疗,即使患者服用健脾益肾颗粒剂。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蛋白以及肾功能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有12例痊愈,有10例患者显效,有效患者有6例,另外2例患者无效,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患者有4例患者痊愈,有6例患者显效,有10例患者有效,另外10例患者无效,有效率为66.7%,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存在。在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之后,比较其24h尿蛋白定量,有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对肾气虚型慢性肾炎利用中医内科方法进行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使患者的尿蛋白减少,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脾肾气虚 慢性肾炎 中医内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归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方法选取12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舒乐安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归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和有效人数分别为49例和6例,对照组患者显效和有效人数分别为34例和11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归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归脾汤顽固性失眠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腹腔镜下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水平。方法总结本院开展的12例切除术手术护理配合经验,认为术前应做好各项充分的准备,获得患者的最佳配合,术中熟悉手术过程,掌握各种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结果良好的手术配合有利于顺利完成。结论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巡回、器械护士熟练默契的配合,均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腹腔镜 脾切除术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抢救与监护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外伤性肝破裂的治疗及护理过程。结果:手术治疗99例。保守治疗13例。106例痊愈,死亡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2例。结论:正确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抢救肝破裂大出血休克的最根本的措施。

  • 标签: 肝脾破裂 抢救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慢性肠炎患者使用温健肠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53例患者口服诺氟沙星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服用温健肠汤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0%,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随访调查结果发现,观察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3.33%、16.67%,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慢性肠炎患者服用温健肠汤效果显著,治疗后复发率较低。

  • 标签: 慢性肠炎 温脾健肠汤 诺氟沙星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督灸治疗心两虚症不寐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方法:择取心两虚症不寐病患者124例,均行督灸治疗。随机分两组,常规组(62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62例)予以中医综合护理,统计、比较两组的睡眠及护理效果。结果:在睡眠时间上,研究组长于常规组,P<0.05;PSQI评分方面,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在护理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95.16%)高于常规组(77.42%),P<0.05。结论:督灸治疗心两虚症不寐病临床中应用中医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治疗,提高临床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心脾两虚症 不寐病 督灸 中医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感染后咳嗽是一种以刺激性干咳、咽痒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颜延凤教授认为肝失疏泻、失运化,以致虚风内生,伏于体内,外风引动内风,是引起咳嗽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临床治疗时以肝立法,常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 标签: 感染后咳嗽,外风引动内风,从肝脾论治,临床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慢性乙肝患者开展干预化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0月,选择6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抽取分组,30例研究组,用干预化护理,对照组30例,用常规护理,对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生活质量提高(P<0.05),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开展干预化护理,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并且满意度高,改善医患关系。

  • 标签: 疲劳 厌食 恶心 腹胀 肝痛
  • 简介:摘要自发现人类第一个红细胞血型以来,一个世纪中,人们使用免疫学和生物化学力几乎所有的血液成分中,检出数百种传多态性标记。这个领域的成果,已用于输血移植等临床医学,以及免疫学、遗传学、法医学、人类学等许多方面。红细胞血型检查主要用于一般体检,产前检查及输血前检查。临床上最重要的为ABO血型及Rh血型两种,必要时还需检查其他血型。

  • 标签: 红细胞 血液免疫 检验
  • 简介:摘要白细胞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 标签: 白细胞 免疫 检测
  • 简介:英国《自然》杂志5月16日发表了两项干细胞研究重要进展,美国科学家成功将人体多能干细胞和小鼠内皮细胞转化为具有造血干细胞功能的细胞.最新成果距离在实验室内制造出造血干细胞(HSC)又近了一步,对细胞疗法、药物筛选和白血病的研究洽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细胞功能 《自然》杂志 多能干细胞 美国科学家 细胞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制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标准。方法先通过计算拟制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理论值范围;再抽取一定数量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进行称重,通过公式计算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实际值范围;最后对理论值范围与实际值范围综合分析,最终制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容量标准。结果本站手工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标准,来源于400ml全血350ml±40ml;来源于200ml全血170ml±20ml。结论不同地区的血站可根据本地健康人群血细胞比容的参考范围、所用的采血袋、离心条件和分离血浆的方法等因素制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标准。

  • 标签: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容量 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是一组较为罕见的疾病,它在儿童中发病远高于成人。本研究为了解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状态,明确在HLH发生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及活化情况及其在诊断及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29例HL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面标记和T细胞活化后表面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并以健康儿童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LH患者CD4+T细胞明显下降,CD8+T细胞明显升高,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NK细胞明显减低。结论HLH患者CD8+T细胞异常升高,CD4+T细胞增生程度减低,NK细胞功能受损,免疫反应失控在HLH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状态有助于了解HLH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 目的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化疗联合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于本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筛选60例纳入研究,患者均为2019年7月-2020年10月收集。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化疗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过继免疫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两组生存时间相比,对照组更低(P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化疗 过继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常法在肝胆胰外科应用的护理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本院肝胆胰外科自2013年1月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五常法,对比实施五常法前后1年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变化。结果与实施五常法前1年对比,我们发现实施五常法后1年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在肝胆胰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五常法,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今后可将其在各科推广应用。

  • 标签: 五常法 肝胆脾胰外科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