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6 个结果
  • 简介:斐西瓦乐·大维德(PercivalDavid1892-1964)是20世纪英国乃至世界最有实力、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文物收藏家和学者。

  • 标签: 中国艺术 国际展览会 伦敦 收藏家
  • 简介: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建筑竣工于1999年9月,总陈列面积6000余平方米,现共设有“马王堆汉墓文物陈列”、“馆藏名窑陶瓷陈列”、“馆藏明清绘画陈列”、“馆藏商周青铜器陈列”、“湖南十大考古新发现陈列”、“艺术长廊”等6个陈列及1500余平方米的临时展厅。整个陈列的艺术设计于2003年元月完成。在整个策划、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

  • 标签: 湖南省博物馆 陈列艺术 陈列设计 创新 内容策划
  • 简介:时下,国际国内都在不断探讨一个重要话题—一人民币国际化。舆论认为,随着中国越来越深远的政治、经济影响,作为中国名片的人民币走出中国,走进世界重要货币行列已是不争的现实。但何时才能成为自由兑换、广泛支付的强势币种,又有不少实际问题让人们翘首以待。当然,以上所说的人民币是个广义的范畴,不仅仅是指人民币现钞。如果单纯指人民币的现金券别而言,人民币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就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

  • 标签: 人民币国际化 艺术赏析 风景 人民币现钞 经济影响 自由兑换
  • 简介:4月14日上午,在复旦大学博物馆举行了“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暨贵州蜡染艺术展开幕仪式”。复旦大学党委燕爽副书记出席仪式,并致辞和剪彩。燕爽副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为了更好地促进我校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凝炼发展方向,整合学科优势,最近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同意,成立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标签: 复旦大学 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贵州 蜡染艺术 展览活动
  • 简介:在南京发现飞天壁画、飞天石雕和飞天砖雕等重要佛教艺术遗存之后,我们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与南京市园林局联合召开了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以全面、深入地探讨飞天壁画等文物发现的意义和价值,研究其艺术风格、审美特征、历史背景、保护措施,比较栖霞山石窟艺术与敦煌石窟艺术的异同,规划敦煌石窟在栖霞山复制的方案,落实编纂的措施,等等.

  • 标签: 石窟艺术 敦煌石窟 壁画 遗存 敦煌学 文物
  • 简介: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记河南省博物馆首次参加的出国展览·王瀛三·陈卫1935年11月28日,时逢英王陛下和王后银婚纪念的大喜日子,英国人在首都伦敦举办了一次规模盛大而又隆重的世界性《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用以表示对他们的祝贺和纪念。这个展览会...

  • 标签: 国际展览会 中国艺术 省博物馆 中国文物 次参加 英国
  • 简介:2012年3月6日,“2012中英文物艺术品保护学术交流”巡回讲座在甘肃省博物馆首战拉开序幕。该讲座由中国文化连线(英国)和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主办,并得到《21世纪经济报道》的大力支持和赞助。此后,该讲座还将在北京保利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深圳博物馆、香港艺术馆做巡回学术交流。

  • 标签: 甘肃省博物馆 文物艺术品 学术交流 讲座 保护 《21世纪经济报道》
  • 简介:此文重新检索了榆林窟第29窟供养人的身份构成,认为此窟的性质是一个有浓重官方背景的“公共窟”而非通常认为的“家窟”。西夏占领河西走廊西端的瓜沙地区之后,统治该地区数百年之久的当地世家大族受到残酷战争的重创,已经无力继续作为开窟造像的中坚力量而被西夏政权的高官新贵所取代。西夏文武官员集合财力权力开创新窟,使瓜沙地区的西夏石窟具有了与前代佛窟不同的性质和功能。

  • 标签: 西夏 供养人 家窟 公共窟
  • 简介: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币钞券上,“中国人民银行”六个方框字赫然在目,票面面值亦是正楷的汉字书写。汉字书法是一种被公认的艺术,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成就了李斯、钟王、颜真卿、柳公权等艺术大家。后来者亦衣钵传承,成名者若星汉灿烂,当代既有毛泽东、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有沙孟海、启功等巨匠。但人民币上的这些字是谁写的?社会上一直是众说纷纭。

  • 标签: 第五套人民币 艺术欣赏 汉字书法 中国人民银行 汉字书写 历史文化
  • 简介:在毛主席纪念堂内建立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革命业绩纪念室,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开放。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共同完成了纪念室的陈列总体规划和美术设计。笔者有幸参加了这项工作,为了总结经验,从实践中寻求规

  • 标签: 毛主席纪念堂 陈列艺术 中国革命博物馆 美术设计 一九 不朽功勋
  • 简介:博物馆意为科学与艺术;陈列展览是运用艺术设计表达科学内容的结果,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典范;科学与艺术结合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生存发展的根本,开创陈列展览新局面,需要推陈出新,跨界思维,整合人力、物力和文化资源。

  • 标签: 科学 艺术 博物馆
  • 简介:一个好的陈列展览,应当能够为观众创造一次舒适且有效的体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博物馆需更加深切关注观众的观展,将之纳入陈列展览的评估体系,并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观众评估体系。文章采用跟踪观察法,以广东省博物馆历代端砚艺术展览为例,立足于观众观展体验,从观众的停留时间长度、观展路线和展线吻合度、观展重点和展览重点吻合度三个角度出发,尝试对该展览进行效果评估。

  • 标签: 观众 观展体验 陈列展览 评估体系 跟踪观察法
  • 简介:<正>我国古代建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风格,成为世界建筑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明清时期的建筑,在唐、宋、元时期发展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潮。北京、承德等地的古代建筑,严格按照清廷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技术规定进行营建,习惯称为“官式建筑”。但由于地区和民族的不同,各地的建筑有相当大的差别。笔者调查了河南各地近三百座明清时期的木构建筑,发现这些建筑的地方特色尤为突出。其建筑手法和结构特征,与官式建筑差别很

  • 标签: 地方建筑 官式建筑 明清时期 早期建筑 古代建筑 正心
  • 简介:炳灵寺石窟藏传佛教壁画中保留着多幅印度成就师的画像。此文以其中的“道果法”祖师毗瓦巴为例,对石窟中6幅毗瓦巴图像在不同窟龛中的分布情况、宗师及其“道果法”于元明时期在炳灵寺的传播背景、以及在石窟中的功能特征做了尝试性探析。

  • 标签: 炳灵寺 毗瓦巴 道果法
  • 简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步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建筑开始了近现代化的进程。处于现代转型初始期的近代中国建筑,“在外来影响下摆脱传统营造方式,并在建筑生产的各个方面走向现代化”,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承上启下、中西交错、新旧并存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是近代中西文化理念和建筑文化相互作用、交叉、融合的产物。

  • 标签: 近代建筑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建筑 太原 近现代化 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