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柬埔寨共有近30个民族,其中高棉族为主体民族约占总人口九成,而华人数量次于越侨,排名第三。华人数量约为总人口的5%,却在柬埔寨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占据重要地位。习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柬埔寨政府反应积极。对于广大柬华而言也是重要契机。长期以来,柬华人与柬埔寨人共同建设柬埔寨国家,共同经历了艰难的历史时期,情谊难分彼此。'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当地人民的参与,尤其是华人华侨群体。究竟如何引导柬华人参与建设?本文拟通过总结柬华人的历史贡献,分析华侨华人群体的特征,为引导华人华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 标签: 一带一路 柬埔寨 华人华侨
  • 简介: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的旅游发达国家,旅游业是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典型的入境旅游国家,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本文基于新加坡入境旅游2005~2015年数据分析,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季节集中指数和年际集中指数分析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时间和空间的特征,并根据旅游者的行为特征,研究入境市场中旅游者消费行为选择。结果表明: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客源地地理集中指数位于31%~35%区间,且变化较为稳定,旅游客源市场较广;入境旅游季节集中指数R值位于0.5~1区间,客源地年际集中指数位于0~4区间,表明旅游客流的季节变动强度较小,客源地游客年际变化较小,入境旅游市场客源量较为稳定;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具有多样性,旅游购物和奢侈品消费的支出有所下降,

  • 标签: 新加坡 入境旅游 地理集中指数 旅游消费行为
  • 简介:《射击》讲的是一个西方文学中颇为老调的小故事,其内容早已为中国读者所熟知。《射击》的主人公西耳维奥曾经在骠骑兵团里服役,是团里“第一个粗野的人”(粗野在那个时代算是时髦),且豪饮无度(军队里当时以酗酒自豪),“在决斗中不是当事人,就是公正人”(当时...

  • 标签: 《射击》 决斗 俄罗斯 人文精神 民族性格
  • 简介: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总体发展顺利,但仍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要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水平,必须充分认识并发挥软实力的关键作用,通过软实力的成功运用消除双方合作的各种障碍,解决好中国-东盟区域文化建设、构建一个更具亲和力的国际合作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积极主动参与东亚地区机制建设这几个关键问题。

  • 标签: 软实力 中国 东盟 区域合作
  • 简介:印度梵语诗学在中国学界的译介还不到一个世纪。由于语言的问题,中国学界只有极少数人从事梵语诗学的翻译和介绍。迄今为止,这种翻译介绍已经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伴随对梵语诗学的译介,一些学者开始了对梵语诗学的系统研究或专题研究,有的学者还进行中印、印西诗学比较研究。这使梵语诗学在中国学界逐渐受到关注。还有两住学者利用梵语诗学进行文本阐释。

  • 标签: 梵语诗学 比较诗学 比较文学
  • 简介:比其他亚洲国家起步早的泰国民主化道路走得并不平坦,军事政变和政治独裁的交替似乎成为了近70多年来泰国政治的主线。这种奇特的政治现象和泰国的政治文化、宗教意识、教育水平、社会结构等因素密切联系在一起。最初由精英发起的泰国民主化运动,如果得不到整个国民的回应,没有获得成熟市民社会的支持,真正的民主主义也就不可能在泰国扎根。

  • 标签: 泰国 民主化 军事政变
  • 简介:体育外交不仅能够改善国家间关系、拉近各国公众的距离,而且能够提供国家形象展示和建构的平台及首脑关系建立的契机。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体育外交的一次盛会,向世界展示了和平发展、与世界融合的中国及热情、开放、文明的中国人的形象,也促进了中国“首脑外交”的开展。“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外交应借鉴北京奥运会的得与失,制定相关政策、设置相关机构、发挥体育选手公共外交大使的作用,以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与理解。

  • 标签: 体育外交 公共外交 北京奥运会
  • 简介:随着当代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指标由单一的“硬实力”指标转变为“软硬兼施”,对“软实力”的研究也日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1917年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历时74年的短暂历史中,苏联软实力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尤其是舆论这一宣传工具,无论在热战或冷战时期都起到了传达政令、强化意识形态和激励士气的作用,为苏联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苏联 软实力 舆论
  • 简介:受限于薄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通过加强美菲同盟的策略试图取得优势。美国则借中菲南海争端,通过巩固与菲律宾的同盟关系维护自身在西太平洋的存在。但是由于两国在南海问题中立场与利益的不同,以及中美、中菲关系的结构性差异,美国无法完全按照菲律宾的利益行事。除了有限地帮助菲律宾提升防御能力,美国对菲律宾的支持是宣传性的,即制造出美国十分重视盟友利益、菲律宾在与中国的南海争端中有美国帮衬的表象,其目的是迷惑中国对局势的判断并且限制中国的政策选项。所以在外交术的分类中,加强美菲同盟的策略既是军事性也是宣传性外交术。加强美菲同盟的策略没有改变南海问题现状,中美关系或中菲关系的整体发展也没有因此受到阻碍。通过权力运用观下一国获得对他国权力的条件考察加强美菲同盟这一策略,可得出菲律宾未能通过该策略在南海问题中获得对中国的优势。但是这一策略充分体现了在国际政治中菲律宾积极超越自身不足的主动性。

  • 标签: 美菲同盟 菲律宾 南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