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进入高发期以来,医院接诊量持续攀升,互联网因为其线上的便捷性,应运兴起,催生了社会新格局建立,一定程度上催化了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新生。本文以互联网与医疗碰撞,产生的远程医疗技术为入手点,探究远程医疗技术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防控中的应用。

  • 标签: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远程医疗 互联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近两年于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水平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优,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对各项手术指标水平进行控制。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子宫肌瘤 腹腔镜切除术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阴道微生态变化与 HPV 感染的相关性,在 2022年7至2023年 1月期间,我们从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女性患者中抽取了13 93例,并使用 HPV-DNA 检测将其分成两组:一组是感染 HR-HPV 的患者(研究组), 另一组是 HR-HPV 阴性患者(对照组),检测两组的微生态环境等指标并且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分析数据。高危型HPV感染类型为HPV16、HPV52等,研究 组阴道微生态异常检出率显著提升,乳酸杆菌数量减少、菌种变化以及菌种聚合程度的变化都可能可能导致高危型 HPV 的发病。结论是HPV 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阴道微生态异常会造成HPV感染,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标签: 阴道微生态 人乳头瘤病毒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由于人体肺脏中支气管,肺泡等与外界相通使肺部易接触致病菌导致肺炎,而目前细菌性感染肺炎又最为常见。为对早期细菌性肺炎感染患者快速做出诊断,避免轻度肺炎发展为重度肺炎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次我们将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白三烯B4(LTB4)三种血清标志物在细菌性肺炎检测中的临床意义,以及三者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性肺炎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对细菌性肺炎感染的成年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分组进行比较,对检测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中PCT、CRP、LTB4含量以判断是否患细菌性肺炎,其中PCT、CRP、LTB4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人体内炎症水平,将LTB4与临床普遍采用的PCT、CRP检测联合起来应用于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之中是有科学依据的,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1]。由此可以推断PCT、CRP、LTB4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细菌性肺炎早期检测的准确率。

  • 标签: 联合检测  细菌性肺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三烯B4
  • 简介:摘要:2023年3月初,常宁市天堂山办事处一规模养猪场发生生猪疫情,经临床诊断、病理解剖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伪狂犬病和仔猪副伤寒病混合感染,通过采取药物预防、治疗、免疫、消毒、隔离以及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平息。

  • 标签: 伪狂犬病 仔猪付伤寒 混合感染 诊治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探究降钙素原(PLT)、白介素6(IL-6)以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指标对泌尿系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分析,从而确定在何种情况下应用哪种方法更为合理简便,节约检验成本,为临床诊断细菌性尿路感染提供一定参考意见。方法:收集在某市第三医院进行泌尿系感染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中的降钙素原、白介素6以及C-反应蛋白,对这三种物质的检测结果与尿液培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三种检测指标联合使用与尿液培养进行比较,对观察组而言,联合使用整体的检出率较高,虽然低于尿液培养,但仍然是临床诊断的良好手段;对照组而言,由于不是细菌感染,联合使用整体的检出率较低,远远低于尿液培养(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的检测分析发现,血清降钙素原、白介素6以及C-反应蛋白在细菌性尿路感染时均为上升,对于确诊泌尿感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三者联合检测仍然能够极大地提高泌尿系感染的快速诊断。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细菌性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8月—2020年9月10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感染病菌菌株最终检测结果均为沙门菌。根据患者用药前是否进行病原菌检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用药前进行菌株检测,对照组用药前未行菌株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为60.0%,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医院感染 微生物检验 临床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褥期产妇联合使用头孢唑林与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一共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产褥期产妇为观察对象,之后参考盲选法分组原则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为单一左氧氟沙星用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头孢唑林治疗,对比两组抗感染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指标值差异较大,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用药不良反应指标值差异较大,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产褥期产妇接受抗感染治疗期间在左氧氟沙星用药基础上联合头孢唑林抗感染效果更佳,且用药更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头孢唑林 左氧氟沙星 产褥期产妇 抗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妇科炎症感染中不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检测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之间收治的300例妇科感染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检验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为观察组执行培养法,为对照组执行镜检法,对比两组检验结果及假菌丝、菌丝及菌孢子的发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阳性检出率上好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在假菌丝、菌丝及菌孢子的发现情况上好于对照组,且均P<0.05。结论:不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妇科炎症感染的检验中有着不同的优势,其中培养法检出率好于镜检法,在妇科炎症感染的临床治疗中有着更好的准确性。

  • 标签: 妇科炎症感染 不同微生物检验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对导管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91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留置深静脉导管,规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46例,予以综合护理。观察2组深静脉置管期间导管内感染与置管口感染发生情况,评价2组感染控制效果。结果随访期间,试验组导管内感染0例(0%),置管口感染2例(4.35%),总感染发生率4.35%(2/46);对照组导管内感染2例(2.67%),置管口感染7例(13.33%),总感染发生率20.0%(9/45),组间总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 血液透析 导管感染
  • 简介:【摘要】颅脑是人体中较为脆弱且免疫力最低的一个部位,特别是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外界异物和病原菌可直接通过创伤口进入颅内,引发颅内感染,并且颅脑手术过程中也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增加颅内感染的几率,产生严重后果,也是重型脑外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217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其中合并颅内感染患者 23例,患者均行颅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并给予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3例患者中 11例治愈, 5例有效, 3例好转, 2例无效, 2例死亡,总有效率为 82.61%,死亡率为 8.70%,住院时间为 (40.81±8.42)d。随访发现其中 1例 (4.35%)出现再感染, 1例 (4.35%)发生脑脊液漏现象。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病情严重,发展快,而在积极抢救的治疗过程中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及再感染率,改善其预后。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针对性护理 颅内感染 护理措施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初治急性白血病护理期间全身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行化疗的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多元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2.22%;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能够减少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感染的发生,利于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感染 多元化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消毒供应室护理期间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对护理管理质量与医院感染预防作用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回顾分析常规供应室护理管理与全程质控管理两种不同管理方法,前一组为对照组,后一组为观察组,每组清洗医疗器械各500次,对比护理干预后的供应商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医疗器械管理质量很显然优于对照组,比较可构成统计学意义;两组医护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对比结果可以构成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具有比较价值。结论: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后有利于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预防院内感染,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质控管理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质量 影响 感染
  • 简介:摘要:探索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上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于安丘市某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对其进行白细胞总数、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比较联合检测的诊断效率。结果及结论: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WBC、CRP、PCT联合检测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总数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清NT-proBNP、D-D、IL-6和TNF-α水平检测在COPD患者中预测肺部感染的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COPD患者,其中50例为肺部感染组,其余50例为非感染组。同时,我们也选取了50名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并进行了血清学指标的诊断价值分析。结果:感染组的血清NT-proBNP、D-D、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并且这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COPD并发肺部感染方面,血清NT-proBNP表现出最大的AUC面积,其临界值为1985.38pg/ml,灵敏度为78.95%,特异度为74.19%。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也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进展。结论:COPD肺部感染会导致患者血清NT-proBNP、D-D、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血清NT-proBNP、D-D、IL-6和TNF-α水平对于COPD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和应用价值。

  • 标签: N端脑钠肽前体  D-二聚体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病人肺部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组为住院老年肺部感染患者55例,对照组55例为健康者,共110例。为上述观察对象开展PCT、hs-CRP和白细胞介素6检测,对单一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老年病人肺部感染检出率进行比较。此外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PCT水平、hs-CRP水平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联合检测的老年病人肺部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水平以及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hs-CRP和白细胞介素6在老年病人肺部感染中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肺部感染 PCT hs-CRP 白细胞介素6  老年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