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MM5模式对云南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强降水过程进行高分辨率模拟,通过下垫面植被的敏感性试验,考察云南气候要素(降水、温度、湿度、风等)对下垫面植被状况的敏感性,从而达到了解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在云南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与影响,以期提高对未来天气、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预测和评估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下垫面植被状况的改变对云南气候要素值的影响非常明显,这种影响一般在近地面至700hPa之间;下垫面植被覆盖率的锐减,使云南降水范围、降水量、空气湿度急剧减小,温度、风力、蒸发能力、干旱指数迅速增大,加剧了云南的干旱化和沙漠化,最终将导致云南的天气气候和环境生态系统偏离本来的平衡状态和演变过程。但下垫面植被状况的改变对降水中心、冷(暖)中心、干(湿)中心位置影响不大。

  • 标签: 植被 气候要素 敏感性试验
  • 简介:果洛州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是国际科技界瞩目的研究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带,也是生物物种形成、演化的热点地区。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草原毛虫发生、密度造成许多不确定性,随着气候条件发生波动时,会使草原毛虫的影响时期、影响程度随之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波动,或者引起大发生、大流行,或者引起种群数量的下降。因此,分析掌握一个地区气象条件对草原毛虫少生和蔓延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对抑制或消灭草原毛虫灾害,提高当地生产力,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果洛地区 气候变化 草原毛虫 影响分析
  • 简介:气候变化,即气温、湿度、气压、风、太阳辐射、大气化学物质等各种气候因子的变化,皆能引起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反应。综合考虑各个气候因子的影响程度、变化机理,得出一种能反映气候的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综合指标,这对于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分析研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气候变化 人体健康 综合指标
  • 简介:渭南自动气象站2005年进入单轨运行。在2a的运行中,自动站的压、温、湿、风、地温等气象要素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天气实况,与人工站观测的差值相对稳定,唯独雨量与人工观测差值较大且不稳定。通过对渭南站2005年和2006年汛期(4—10月)自动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记录统计、对比分析,

  • 标签: 自动站 降水量 数据质量 人工观测 自动气象站 天气实况
  • 简介:2018年8月5—10日,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楼小凤和陈跃赴泰国参加由泰国人工降雨和农业航空司(DRRAA)在曼谷及清迈举行的东盟人工影响天气研讨会,交流东盟(ASEAN)国家和中国、日本、韩国3国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2017年5月第39届东盟成员国(AMS)+3(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中国、日本、韩国)气象理事会(SCMG)批准由泰国主办2018年研讨会的决定。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泰国 东盟 中国气象局 印度尼西亚 农业航空
  • 简介:引言新昌县地处浙江省东部山区,北有四明山脉,南有天台山脉,东南部为山区,多高山峻岭,中部为300米左右的丘陵,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左右,境内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适宜于茶叶生长。自1988年开始生产名优茶,产量逐年上升,同时茶农的经济收入也逐年提高,1995年全县产名优茶12500担,经济收入6千多万元,超过1994年茶叶全年的经济收入。由于新昌名优茶产量高、质量好,1995年4月新昌县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第一个“名茶之乡”。

  • 标签: 名优茶生产 气象条件分析 塑料大棚 旬平均气温 开采期 低温冷害
  • 简介:为了观察气候因素对脑梗塞的影响,分析了遵化地区一年四季气温、气压与脑梗塞血流变的关系,并进行相关分析,推导出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气温、气压与脑梗塞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相关。随着气温、气压的变化,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电泳呈现明显波动性,为不同季节脑梗塞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气温 气压 脑梗塞 血流变 多元回归
  • 简介:现有研究表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将会在2025年导致其国内排放增加约1.2GtCO2-eq,然而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不仅限于此,还包括资金效应、政治效应,以及惯性效应等对全球排放的间接和长期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体现不同效应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了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可能造成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自身效应、资金效应、对伞形国家的政治效应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效应,将分别导致全球2030年的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扣除碳汇吸收量后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2.0、1.0、1.0和1.9GtCO2-eq,并导致全球2015-2100年的累计排放量分别上升246.9、145.3、102.0和270.2GtCO2-eq。为防止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扩大,中国应积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与各国紧密合作全面平衡地推进《巴黎协定》的落实和实施。

  • 标签: 美国 《巴黎协定》 温室气体排放 政治效应 资金效应 惯性效应
  • 简介: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手段是利用运载工具将催化剂直接播人云层中,空中播洒是利用飞机直接飞人需要播撒的云层中,地面则利用高炮、火箭等作业工具将加有碘化银的烟剂催化剂射人云层中。由于高炮等属于退役的武器装备,炮弹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设高炮标准化炮站尤为重要,而且还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实施科学作业。

  • 标签: 作业标准化 人工影响天气 高炮 生命财产安全 运载工具 作业工具
  • 简介:1气候概况今年秋季全区气温偏高,降水中西部地区偏多,东部区偏少;初霜冻中西部地区偏晚,东部大部地区偏早,全区未出现严重霜冻灾害,日照充足,秋末局部地区出现降雪、降温天气,大风偏少.

  • 标签: 2001年 秋季 气候影响评价 气温 降水 农业
  • 简介:利用我国南方稻区214站1961—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研究气候变化对南方水稻可种植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暖使南方稻区活动积温(日平均气温≥10℃)明显增加,49年增加了324.4℃.d。同时水稻生长季长度也明显延长,49年延长了17.9d。双季稻可种植区北界明显北移,三季稻可种植区北界略有北移,20世纪60—80年代,双季稻可种植区仅限于长江以南地区,但21世纪初以来的10年双季稻可种植区北界移到长江以北,即向北推移近300km,从而使新增双季稻可种植区扩展到四川东北部、贵州东部、重庆、湖北大部、安徽中部以及江苏南部。

  • 标签: 气候变暖 水稻 可种植区 中国南方
  • 简介:重点讨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农业病虫草鼠害加重和新的病虫草鼠出现也作为一种蠕变现象正在遭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冲击,其主要表现在农业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地理分布范围扩大、越冬界限北移、农田害虫害鼠发育时间缩短、繁殖代数增加、种群增长率加快、发生提早、危害加重、病毒病增加、新病虫草鼠出现等等.

  • 标签: 环境蠕变 农业病虫草鼠害 气候变化 农业有害生物
  • 简介:利用共和盆地共和、贵南2个气象站1961~2006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年和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并对气候突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共和盆地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呈微弱增加、地表蒸发量增大的变化趋势,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变化趋势更加明显。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加速了共和盆地草地退化和沙化,同时人类活动又加剧了共和盆地草地的退化和沙化趋势。

  • 标签: 共和盆地 草地 气候暖干化 草地沙化
  • 简介:从高温热浪、极端气候事件、空气污染、海平面上升等角度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就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水源性、食源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及部分慢性非传染病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重点,包括法律体系的建立、机理的研究、疾病负担的测量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

  • 标签: 气候变化 人体健康 极端气候 传染病
  • 简介:气候异常对国民经济影响评估业务系统“气候异常对国民经济影响评估业务系统”的研究是攻关项目“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的第三课题。目的研制影响评估模式,建立业务运行系统及提出相应的抗御不利影响的适应对策。背景任何气候波动,如气候变化、气候异常、气候极...

  • 标签: 气候异常 国民经济影响 评估业务 评估模型 关键地区 短期气候
  • 简介:1前言草莓是蔷薇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属于温带或亚热带浆果类水果,富含有无机营养和氨基酸等有机营养。露地栽培生产的草莓早在初夏上市,但是通过半促成栽培(即通过低温或其它方法打破草莓休眠,再通过保温使其比露地栽培的草莓提前收获的所有栽培方法总称为半促成栽培法1生产的草莓闽北于12月上市。由于上市时间早,栽培技术容易被农民掌握,是一种投资较少、见效快的项目,种植草莓市场前景广阔而且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福建省建阳市麻沙镇、邵武市水北镇从1994年开始引进半促成栽培草莓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已成为闽北农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好项目之一。但是,

  • 标签: 半促成栽培 草莓 气象条件 闽北 上市时间 栽培生产
  • 简介:开展了气象灾害风险影响的专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影响陕西的多种灾害天气及其对陕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对下一步开展陕西气象减灾工作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灾害风险 陕西 气象 专家 社会经济发展 问卷调查
  • 简介:本刊讯辽宁省人控办于4月初在沈阳召开了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研讨会.沈阳、大连、朝阳等11个市地局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人控办顾问刘余滨同志(原国家局科教司司长)作了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学术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刘余 科教司 装备设施 阳子 唐斐
  • 简介:从气候背景、天气形势、地形特点、沙尘暴形成的热力和动力机制等方面,对2007年3月30日发生在乌海机场沙尘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气旋的前部有较强的辐合上升运动,卷起了沙尘,而高空急流带来了强大动力条件,使沙尘在前进中不断发展加强,所以蒙古气旋的发生、发展,以及高空急流的形成对沙尘暴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标签: 蒙古气旋 沙尘暴 大风
  • 简介:利用环渤海地区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环渤海地区雾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各季节雾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运用天气学基本原理和天气学分析方法,研究环渤海地区春夏季和秋冬季雾出现的天气形势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雾出现次数的年际变化呈小幅波动且略减少的趋势;雾出现次数月际变化呈双峰型,冬季和夏季为雾的高发季节;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雾出现的次数最多,河北省南部和辽宁省中部地区雾出现的次数多于其他内陆地区。环渤海地区雾发生时高空环流形势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低槽型、高压脊型、平直西风型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型;而地面天气形势类型较复杂,主要包括均压场型、高压前部型、锋面气旋型、弱高压型、东高西低型、地形槽型和西南倒槽型等7种。环渤海雾发生时近地面逆温温差(T925-T)维持在2.5℃左右,温度露点差(T-Td)全部小于3.0℃,地面风速以微风为主(1—3m·s-1),风速较大时也有雾出现,但风速不超过8m·s-1。通过对环渤海地区雾出现时高低空天气形势进行分型并结合气象要素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为环渤海地区雾的分析和预报提供参考。

  • 标签: 高空环流形势 地面天气形势 气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