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春季(3~5月),我国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云南、四川、贵州、甘肃、陕西、宁夏、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广东以及西藏等省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旱区农业、人畜饮水、江河及湖泊水位、渔业生产、水运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春季 干旱状况 干旱演变 影响 成因
  • 简介:利用1951—2012年辽宁暴雨过程及暴雨灾情资料,对辽宁暴雨灾害特征及暴雨灾害评估进行分析,并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暴雨致灾指标与灾害影响预评估的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2年辽宁年平均暴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辽宁暴雨灾害发生频率自中部向西北逐渐增多,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为辽宁西部地区,其中朝阳喀左县暴雨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占该站暴雨总次数的73%;辽宁西部等地区暴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但降水强度较小,且发生一级和二级暴雨灾害的概率低于其他地区;除辽西地区外,其他地区暴雨灾害发生频率略低,但降水强度较大。辽宁受暴雨灾害影响最大的受灾体为农作物及其设施,辽阳地区受灾频率最大,占该地区受灾过程总数的95%以上。

  • 标签: 致灾指标 暴雨灾害 预评估 决策气象服务
  • 简介:2015年秋季(9~11月),我国华北、黄淮、内蒙古、西北地区东部、东北、西南地区西部以及西藏中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主要存在3个明显的干旱中心区,分别是华北大部、黄淮、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大部组成的北方旱区以及西藏旱区和西南旱区。旱区农牧业、人畜饮水等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 标签: 2015秋季 干旱状况 干旱演变 影响 成因
  • 简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市气象灾害及其影响越来越突出,呈现和传统气象灾害不一样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城市气象灾害的研究,强调气候变化的驱动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是一种趋势。中国城市气象灾害有暴雨、低温冰冻、高温热浪等多种类型,对城市的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很多学者十分关注城市气象灾害及其城市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随着新型城市气象灾害潜在风险增加,城市气象灾害引致城市环境的脆弱性和人文社会学科引入城市气象灾害研究,将是城市气象灾害研究中的新兴领域,中国未来城市气象灾害研究也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 标签: 城市气象灾害 类型 影响 综合研究 进展
  • 简介:1引言草场是畜牧活动和采食的场所,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青海省有草地5.76亿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3.5%,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5.01亿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6%,占全国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4.44%。目前,虫鼠害比较严重,草地日趋退化,这直接阻碍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现将气象条件对草原蝗虫发生的影响分析如下:2蝗虫的危害程度及种类蝗虫是草原上危害牧草的主要虫害之一。它大量啃食牧草,与家畜争食。蝗虫灾害发生严重的地区虫口密度每平方米达100~300余头。据有关资料记录,在半干旱地区,蝗虫

  • 标签: 气象条件 蝗虫发生 可利用草地 青海省 虫口密度 半干旱地区
  • 简介: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平台一期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在该综合业务平台上已实现全国所有固定作业点的飞机、火箭、高炮等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显示,还基本实现组网雷达基数据的实时屏幕显示和一定延迟下的RHI剖面分析功能,用静止气象卫星高时间分辨率和大范围覆盖数据反演云降水粒子信息的准实时显示,

  • 标签: 综合业务平台 人工影响天气 作业信息 高时间分辨率 静止气象卫星 屏幕显示
  • 简介:本文介绍了利用T-Lnp图进行人工影响天气空中作业条件预分析系统的思路;探讨了作业层气象要素的计算方法,飞机积冰预报方程及积冰分析;重点利用探空资料对人工影响天气空中作业条件进行分析。

  • 标签: T-Lnp 积冰分析 飞行条件
  • 简介:利用2009年春季开展的“环北京云观测试验”观测的气溶胶和云凝结核(CCN)数据,研究了试验期间大气气溶胶的分布、来源特征及其与CCN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高浓度气溶胶基本分布在4500m以下的区域,量级可以达到103cm-3。4500m以上气溶胶呈显著下降趋势,量级仅为10cm-3;气溶胶平均直径在0.160.19μm之间。4500m以下气溶胶平均粒子谱呈双(多)峰分布,而在4500m以上基本为单峰分布。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大气气溶胶 物理 降水 观测试验 平均直径
  • 简介:简述714SD雷达发射机的工作原理,电磁波在空中传播的指向规则,超剂量电磁辐射对人体各器官产生的危害,雷达发射电磁波的平均功率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与国家环保局所规定的卫生标准值的差距,以及雷达发射电磁波的峰值功率对电子仪器设备的干扰情况.

  • 标签: SD 人体 超剂量 影响 卫生标准 电磁波
  • 简介:2014年夏季(6-8月),我国旱情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的黄淮、江汉、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中东部、东北中南部以及内蒙古中东部区域,黄淮、西北地区东南部以及东北中南部的部分地区存在重到特旱,其余大部以轻到中旱为主。旱情给旱区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 标签: 2014 夏季 干旱状况 干旱演变 影响 成因
  • 简介:1会议概述WMO人工影响天气会议每4年举行一次。2007年10月22-25日第9届WMO人工影响天气会议在土耳其的安塔利亚召开。来自世界各地160位从事人工影响天气科研与业务工作的科学家参加了会议。我国气象部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代表31人与会,其中14人在大会做口头报告,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WMO 会议总结 科研院所 业务工作 气象部门
  • 简介:2016年秋季我国主要有2大干旱区,分别是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江淮、江汉以及江南东北部组成的中东部旱区和江南西部、西南地区东部以及华南地区中西部组成的南部旱区。其中,中东部区域旱情主要发生在9月,10月旱情基本解除;而南部旱区的旱情主要发生在10月。2大旱区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都是降水异常偏少,且秋季气温较常年偏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干旱。贝加尔湖—中西伯利亚地区异常高压与其东南部的异常低压中心相互配置加深槽脊结构和东亚副热带急流偏北偏弱是造成我国中东部和南部降水减少的主要原因。

  • 标签: 2016年秋季 干旱状况 干旱演变 影响 成因
  • 简介:温度是影响牧草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处理和常温发芽方式进行发芽试验,分析低温处理对两种牧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两种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同时也加快了起始发芽时间。对于大针茅而言,低温处理和常温发芽的种子发芽势从开始发芽到最后都体现了由慢变快再变慢的趋势,温度处理对其发芽历期的影响不很明显。而克氏针茅低温处理和常温发芽的种子发芽势却体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经过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势逐渐变慢,发芽历期长,常温发芽的种子发芽势逐渐变快,发芽历期短。

  • 标签: 发芽率 发芽势 低温
  • 简介:环境因子对洞窟水分蒸发有重要影响。在敦煌莫高窟72窟蒸发水分的收集过程中,通过对窟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分析窟内温湿度对水分蒸发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根据围岩水分蒸发机理,探讨影响水分蒸发的外部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洞窟2.0℃的温度变化即可对水分蒸发产生显著影响,短期内蒸发量可增大1倍以上。温度高、蒸发量大,可导致窟内相对湿度增加,因此目前全球性的气温升高对洞窟文物将产生不利影响。敦煌地区降雨量的增加增大了空气潮湿过程激活壁画盐分的可能。莫高窟所处的地理位置、地热、地形结构、围岩孔隙度和洞窟结构本身对围岩水分蒸发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环境因素揭示了莫高窟壁画能够保存至今的关键原因,为今后洞窟文物的更好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莫高窟 环境因子 蒸发 影响
  • 简介:利用1961—2011年气温资料分析了西安年平均气温及采暖期间平均气温变化特点与采暖指标的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前年平均气温较低,多在14℃以下,1984年最低,为12.7℃,1994年之后温度较高,多在14℃之上,近50a平均温度每10a上升0.44℃;50a间采暖季平均每10a上升0.51℃;各指标的年代际变化并不一致,其中80年代后供暖强度低于平均值,90年代后采暖结束较早,且供暖期度Et数均低于近50a平均值(1734.4℃·d),2000年后,采暖开始较迟,且采暖期较短,低于50a平均值(107d);年平均温度升高1℃,西安1年度日数减小206℃·d,采暖日减少9d。相对于1971—2000年的平均值,西安2001—2010年因气候变暖每年平均节能17.8%。

  • 标签: 采暖期 气温 供暖度日数 供暖强度 西安
  • 简介:利用中国热带气旋年鉴统计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1949—2012年影响山东地区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1949—2012年年平均有2个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其中1985年和2012年均有7个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为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最多的年份;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的最早时间为5月,最晚时间为11月,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出现在7—9月;8月影响山东地区的热带气旋最多,占影响山东地区热带气旋总数的46.3%。影响山东地区的热带气旋路径多以抛物线形为主,多数热带气旋在菲律宾附近洋面生成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至中高纬地区转向东北方向移动,个别热带气旋则在高纬地区向西北方向移动深入内陆地区,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时多处于强度衰减期;登陆山东地区的热带气旋集中分布在鲁东南和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造成山东地区降水和大风的分布也不同,热带气旋降水多集中出现在山东中东部地区,暴雨的高值区则主要集中出现在鲁东南、山东半岛南部和半岛东部地区。影响山东地区热带气旋的变性率为58.2%,远高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平均变性率,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特征显著。

  • 标签: 热带气旋 气候统计 路径 变性
  • 简介:近年来,我省大多数台站在测报业务中使用电脑,配备电脑的同时也配备了空调机。空调机是一大冷源,同其他热源一样,对气压观测准确性有很大影响。《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有明确规定,气压表切勿安装在热源附近。因为气压表中水银的热容量比附温表球部热容量大很多,两者对温度变化的感应不同,附温表比气压表快得多。这样附温表的读数就不能准确反应气压表对温度的变化。根据浙气技9001的说明,当温度变化每小时1℃,会导致±0.02~0.03hPa的误差。而使用空调能使温度10分钟降低1℃,每小时可降低3℃~4℃,所以使用空调将会产生一定误差,并使附温读数失去原有的意义。

  • 标签: 气压观测 值班室 气压表 空调温度 温度变化 地面气象
  • 简介:1试验设置我们现在观测用的雨量器都是安置在地面上,器口距地70cm,具有安装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这种方法安置的雨量器测雨的合理性与精确性究竟如何,却也有着值得探讨的地方。为此,中国气象局大气科学研究院专门设计了一套试验装置,并在我站设了一个对比观测试验点。试验装置共由四个雨量器组成,它们分别是:1)坑式雨量器:雨量器身置于地平面以下,器口与地面相平,并在雨量器周围挖坑,以避免四周雨水溅入该雨量器。

  • 标签: 雨量器 降水测量 安置方法 试验装置 降水观测 平均值
  • 简介:2006年10月正式发布的斯特恩报告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反响。文章概述和分析了该报告出台的国际背景、主要特点和关键结论,综合评述了包括各国政府、学术界、企业界及环境非政府组织等各方对该报告的不同观点,研究探讨了斯特恩报告对后京都谈判的可能影响。该报告尽管肯定了中国气候变化政策的积极贡献,但其提出的排放情景和基于市场的政策处方并不能满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也忽视了资金来源、技术转让、适应等重要问题。

  • 标签: 斯特恩报告 后京都气候谈判 影响